APP下载

建构“五说”体系,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2009-05-13杨玉玲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11期
关键词:口头表达能力口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交流日益频繁,口头表达显得越来越重要。作为未来的教师,具备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本来就是应有之义。但如今高师学生口头表达的现状如何?怎样有效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笔者在调研的基础上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高师学生口头表达的现状分析

为了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有较全面、客观的了解,笔者最近在我校对高师07级、08级123名学生进行了一次抽样问卷调查。

我校07级08级高师学生语文口语情况抽样问卷调查汇总表

问题 选项(百分比取整数)

1.你和父母在家说普通话吗? 经常5% 有时26% 很少或不使用占69%

2.你在校与同学交谈经常说普通话吗? 经常65% 有时22% 很少13%

3.你觉得自己的普通话讲得标准吗? 较标准33% 不很标准51% 不标准16%

4.你在班级上台发言时紧张吗? 不很紧张27% 有些紧张48% 很紧张25%

5.你对自己上台发言的效果满意吗? 较满意13% 不很满意55% 不满意32%

6.你与陌生人交谈时感觉如何? 较轻松33% 有些紧张41% 较紧张26%

7.你觉得自己平时说话的流畅度如何? 很流畅35% 还可以52% 很不流畅13%

8.你平时与人交流时注意场合,注意对象吗? 很注意33% 偶尔注意51% 不考虑16%

7.你认为自己平时讲话条理性如何? 较清晰24% 还可以45% 较杂乱31%

9.你认为同学中口头表达能力强的人大概占多少? 较好24% 还可以45% 比较差31%

11.若对自己口语能力评价不高,你认为造成的原因有以下哪几方面(可多项选择)? 家庭环境、地域方言影响43% 学校教育环境影响 42% 自我因素的影响67%

12.你认为在以下选项中,哪项能力对你未来职业影响最大? 阅读能力23% 写作能力19% 口头表达能力58%

调查数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师学生的口头表达确实不尽如人意,在课堂教学中也发现:课堂提问中有些学生不习惯发言;有些学生顾虑重重,欲言又止;有些学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有些学生言不由衷、辞不达意;有些学生语无论次、言之无序;也有些学生表达不得体,不看对象,不看场合。下面结合问卷调查来分析一下到底是哪些因素造成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不尽人意的呢?

1.传统文化意识的影响

“君子耻言过其行”“敏于思而讷于言”是几千年来深入民心的儒家典训,生活中的“谦谦君子”是人们传统观念上的崇尚与偏好。反之,口若悬河、能言善辩在人们的情感世界里常不受欢迎,人们常把它与傲慢、虚浮、言过其实等同。尤其是“不学诗,无以言”“非礼莫言”等诸多约束更使欲言者惶惶。传统价值取向中,“敏思讷言”备受推崇。从小学生就被教育“言多必失,少说为妙,不说为佳”,警惕“祸从口出”。在这样的文化意识导向下富有个性的话语因此受到忽略甚至压抑,富有创意的声音得不到应有的呵护和鼓励,学生因不能说而不想说,也因不想说而不敢说。

2.教育机制影响

素质教育虽然提出很多年了,但应试教育的评价机制左右着教师。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不考口头表达带来的惯性干扰,促使“明智”的师生们都不愿为口语训练“浪费宝贵的时间”。根深蒂固的功利性偏见让口语教学深受其害,学校的口语训练常敷衍了事、流于形式。

在当前应试教育机制下,中小学教师只能跟着考试这跟魔棒走,无奈又无助。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特别是初中语文教学为应付中考,重写轻说。考什么教什么,久而久之老师就淡化了学生表达的意识,备课时只准备自己怎么教、怎么说,很少有意识地设置问题让学生说,更没有预留让学生说的时间,最多是课堂上随机的自问自答,或者偶尔叫几个学生站起来回答一些问题;也不敢让学生表达,怕学生说多了、说错了,课堂上不好调控,干扰教学秩序,影响教学进度等。

3.学生自身因素

一是学生不习惯发言,传统的课堂上总是教师说、学生听,长此以往,学生就没有在课堂上说的习惯,即使说了,也是被教师指名回答问题而被动地说的;二是学生不敢说,有顾虑,怕说不好说错,被同学耻笑或老师责怪;三是不知道如何说,想说的表达不出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胸无点墨怎能口若悬河?知识的匮乏可能会导致表达上的“失语”或内容的空洞;四是兴趣的缺失和功利性偏见使学生不想说。部分学生对口头表达在未来工作、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认识不足,认为考试只考读写,不考听说,练说话没有用,浪费时间又难以进步,因而无意于发展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另外,家庭环境、地域方言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有些家长素质低下,出口成“脏”,自然会对孩子有影响,地域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较大,也使一些学生面对方言的尴尬,不敢大胆表达。

需要指出的是,传统文化意识和教育机制构建的口语表达文化体系束缚了学生,家长、老师掌握话语霸权,剥夺了学生的话语权,使他们不愿说,不敢说,不知怎么说。学生并不是不会表达,许多学生课外就很能说,甚至比老师还说得好。因此,只有教师意识到让学生表达的重要性,并积极探索相应的方法和对策,才能改变这种状况。

二、建构“五说”体系,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伴随着多媒体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日趋普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该理论认为: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不是教师传授或灌输的,而是通过同化、顺应、平衡,在学习伙伴间的交流、对话、协商、讨论过程中,运用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要求教师从生命发展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去看待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内驱,自觉提高。为此,笔者在实践中大力建构“想说——敢说——能说——善说——乐说”的“五说”体系,循序渐进,逐步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1.激发兴趣,调动内驱,让学生想说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能说会道,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说”的意识,使他们主观上有“说”的愿望。

首先,笔者努力让学生充分认识口语交际的重要性。在信息社会和高科技发展的今天,人们对口头表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口头表达能力已成为直接影响一个人的生存方式、生活质量、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成为现代人们生存发展所必备的基本能力。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基础,是教师必备的语言能力之一。教师课堂教学中口头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听课效率和教学质量。因而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是走向社会,适应教师岗位的需要,从而激发学生说话的积极性。让他们认识到口头交流成为一种内心需要。

其次,笔者注意挖掘学生的兴趣点,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主观上“说”的愿望。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了解学生最关心的话题,了解学生最喜欢的事物,弄清学生的心理和爱好,从而选择诸如“我看郭敬明”“我听周杰伦的歌”“我眼中最有特点的同学”“我最想……”等话题,作为课前三分钟自由交流的话题,让学生各抒己见。这些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了学生“说”的积极性。

2.打消顾虑,克服障碍,让学生敢说

一是让学生知晓,某种程度的害怕说话的现象,表现为心跳加速、呼吸急促,怯场紧张等,从生理角度讲,是正常现象,是人们为适应环境所作出的一种准备,一旦准备就绪,人们就会有比平时更敏捷的思维,更流畅的表达。只要敢于实践,克服羞怯心理,大胆地畅所欲言,口语交际能力一定会逐步提高。

二是用名人的事例激励学生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古今中外有许多名人以“语言”为凭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他们对于当众说话,都曾有过胆怯与恐惧。爱德华威格恩先生是一位著名的演说家和心理学家,他曾经就非常害怕当众说话和演说。在他读中学时,一想到要起立做五分钟的讲演,就惊悸莫名。即便是英国首相邱吉尔,也有非常失败的经历。有一次,英国国会上,在他背演讲稿时,思路突然中断,脑海里一片空白。他尴尬极了,也感到羞辱极了。他把上一句重复一遍,可是脑子依旧空白,而脸却变成了猪肝色,他只得颓然坐下。通过这些事例,学生会明白好口才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有通过刻苦的训练才能取得。

三是积极营造平等交流的氛围。课堂上,教师应该是以参与者、促进者的姿态与学生一起进行探索、交流,而不是以权威者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觉得自由宽松。教师在课堂上应尊重学生的人格、思想、情感、个性,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积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课堂上无论学生说话多么肤浅,多么幼稚,都不能简单加以否定,都须给予热情鼓励,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唤起了他们的自信与勇气,鼓励他们抓住每一次机会锻炼自己。这就为学生敢说营造了民主平等的氛围。

3.拓宽视野,丰富积累,让学生能说

在让学生想说、敢说之后,要避免“心欲言而口不逮”的情况,要他们言之有物,让他们真正地有话可说。

一是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感知生活。要说好话,首先得有话可说,巧妇也只能做有米之炊。学生往往会把无话可说归罪于自己生活活动范围狭窄、接触的人和事物有限,其实他们的生活并不单调,而是因为他们不善观察、很少发现罢了,在他们眼睛里是“熟悉的地方没风景”,生活中很多美好的东西都被他们忽视了。生活是学习的源头,为了不让学生说话的源泉枯竭,应该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从而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尤其是要通过各种渠道让学生自己发现生活内涵的丰富、感受平凡生命的价值,让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有话说不完。

二是鼓励学生大量阅读。阅读大量的书籍,能丰富一个人的知识。而在知识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口语交际能力也将随之提高。古人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应该指导学生多阅读多诵读,多给学生推荐一些经典的中外名著和报刊杂志等,当然还有一些关于口语训练方面的书籍,广取博收,指导学生在阅读大量的名篇佳作时有意地吸收别人广博的知识、深邃的思想,借鉴别人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和丰富的表现手法,吸取别人或粗犷或细腻的情感流露方式,从别人的思维空间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语言材料和表达方式,真正感到有可说的话,有说不完的话。

三是引导学生关心时政,深邃思想。组织学生坚持收看新闻联播,观看焦点访谈、东方时空、新闻调查等节目,及时了解国内外大事,了解社会热点,关注国情民生,提高思想认识。比如在说唱课上对“如何看待大学生就业难”“如何看待金融危机”“可持续发展该怎样认识”“怎样看待我国的传统文化”等话题展开交流与讨论。

4.训练思维,创设情境,让学生善说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师的嘴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产生知识的溪流。”这就要求教师的口头表达不仅要言之有物,更应丰富多彩,严密有序,生动鲜活,明白易懂,别具情趣,富有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不仅要能说,更要善说。善说主要是学生在言之有物的基础上要说得清楚,说得有序,说得生动,说得健康,说得得体。

要学生善说,说得清楚,说得有序,说得生动,首先注意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中的思维训练[2],包括形象思维训练、逻辑思维训练和操作思维训练。口头表达中的形象思维训练,主要包括举例子、打比方、排比、设问反问、幽默诙谐等训练,它们可使口语交际形象风趣生动活泼。口头表达中的逻辑思维训练,主要包括选角度、列要点、分类别、分析综合、演绎归纳、承接过渡、首尾照应等训练,它们可使口语交际准确严谨、简明清晰。口头表达中的操作思维训练主要包括思维的眼神表达、手势表达、表情表达、体态表达、默语表达等体态语的训练,它们可使口语交际亲切易受、情意盎然。二是组织学生观看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大专生辩论赛等,选手自信的表现,独特的个性,严密的思维,自然娴熟的语言,幽默诙谐的谈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热情,同时会不自觉地吸收别人语言的养分。

要学生善说,还要注意表达的得体。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注意说话要符合语境,比如符合自己的身份、看清对象,符合适当的场合、运用适当的语气,把握适当的时机。不能以言伤人,揭人疮疤等。“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说的就是注意说话的得体。培养学生说话得体一要用名人成功的事例引导学生;二是要注意创设情境,把握一切机会,训练学生察言观色,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教师可以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进行模拟训练,比如在父母、爷爷奶奶或其他亲人、朋友过生日时,请做主持的你说段开场白,比如在毕业典礼上你代表学生会向即将离校的同学祝贺,在同学的生日聚会上你即兴讲话,比如向老奶奶、年轻的父母、中学生推荐“背背佳”分别该怎么说,比如模仿央视《艺术人生》开展对某个校长或领导的访谈活动,比如进行就业面试时的模拟训练等。

要学生善说,仅靠课堂45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拓展学生口头表达训练的空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一是应该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的有形资源,尽可能多地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创造机会。一方面扶持和引导学生社团(普通话推广协会、诗歌协会、电影协会、演讲协会、辩论社)的建设,通过社团活动的影响力在同学中形成榜样示范力量。另一方面,适时举办各种竞赛比如可以结合一些节日,如“五四”青年节、教师节、国庆节等,组织一些大型比赛,如演讲比赛、诗歌朗诵会、辩论会、主持人大赛等,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在比赛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5.有效评价,增强外驱力,让学生乐说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往往想表现却又怕出错,怕遭到同学的嘲笑,受到老师的批评。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对学生有合理的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应多采用鼓励性原则,即便有的学生说得确实不好,也要通过纵的比较发现他的进步并给予鼓励。

长期以来都缺乏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有效的评价机制,如果在考试中加入口试题,可以给“说”增添一个有力的“筹码”,为“说”提供一个显性的评价体系。有了考试的指挥棒,人们对“说”的训练就有了动力与方向,“说”就会得到师生应有的重视。只要人们动机纯正、宗旨不变、方法适当,真正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就会促使学生乐说。

在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探索中,发现学生说话的热情越来越高了,慢慢想说敢说了,越来越有话可说了。尽管与教师职业的语言素养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但学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意识已成为一种自觉,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路径越来越宽了,方法也越来越灵活了,不禁为之欣喜。毕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的努力。作为教师不要吝啬每一个机会,时时处处注意给学生创造机会,提供条件,建构“想说——敢说——能说——善说——乐说”体系,让学生不断地发展自己,勇敢地表达自己,循序渐进,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能说会道”,使学生为走向社会,适应教师职业需要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郑逸农.对“非指示性”教学模式的再探索[J].语文教学通讯,2003,(6).

[2]严桂根.构建高中语文“口语交际”训练新体系[J].语文教学通讯,2004,(1).

(杨玉玲 江苏教育学院如皋分院226500)

猜你喜欢

口头表达能力口语
创新写作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口头传统所叙述的土尔扈特迁徙史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口头传统新传承人的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
——新一代江格尔奇为例
加强联想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口语对对碰
口头表达一点通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BUM-A-RIDE GUIDE 自助游必备搭车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