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城市交通“剩余”空间塑造特色景观

2009-05-12窦觉勇

科教导刊 2009年32期
关键词:塑造城市景观

苏 姗 窦觉勇

摘要当前,城市建设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变和影响着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与此同时,有许多城市闲置用地被乱占乱用,或者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和开发,如何利用这些闲置空间创造更加舒适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是新一代城市规划师所需要面对的重任。此文所要探讨研究的就是如何在保持原有城市肌理的同时,充分利用城市交通“剩余”开敞空间进行景观的营造,从而丰富人们的景观视野和休闲文化生活。

关键词城市 剩余空间 塑造 景观

中图分类号:G06文献标识码:A

1 交通“剩余”空间

城市形态的发展既丰富又复杂,每个城市都有庞大的闲置空地,这里所提出的交通“剩余空间”是指由于交通的发展,遗留下一些新的空地没有被充分利用,也没有任何限定,从而被沦落为城市的“剩余空间”,特别是一些高架桥、立交桥下的很多用地等。

2 交通“剩余空间”利用和优化

2.1 路桥公共空间利用

建筑即桥梁,桥梁即建筑,在古代这两种功能成功地融于一种形式之中。现如今,为缓解交通的压力,很多城市修建了高架桥以及各种类型的立交桥,它们的存在,极大地缓解了城市交通的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一些新的“剩余”空间。路桥下空间的环境质量应该与城市其它公共空间产生积极的互动与交流,这是今天的城市设计所需要思考的问题。

走在宽阔畅通的路桥上,很少有人考虑到路桥下面以及其周围环境的合理利用。很多的高架桥下,满眼的垃圾坑道,随处可见的公共厕所。城市的高架桥通常建在低洼湿地环境中,为了交通的方便,天堑架通途,但却隔断了和城市肌理的联系,成了单纯的为交通而存在的连接工具。在城市规划中,很多的闲置空间需要重新组合做成有使用功能和景观功能的空间。城市空间的连续需要由高架步行天桥和桥梁实现时,分离的建筑物和活动可以通过由建筑和景观要素界定的连续的公共空间来结合。例如对于建在湿地环境中的高架桥来说,可以利用原先的滩地,做成景观湿地公园,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而对于建在硬质地块上的高架桥,路桥下的空间很宽敞,夏天很多人在那里乘凉,可以利用其空旷的空间布置小型的娱乐休闲设施。

城市片区之间的剩余空间也往往隔断了城市形态的连续,重新利用这些闲置空间时,可以将建筑和通过桥梁的活动结合起来,就有可能设计出连续的步行空间,避免阻断空间流动的消极间隙的出现。对于天桥来说,一方面作为步行的交通空间,另一方面可以增加一些观景平台,也可以将其营造为封闭通透的公共空间,遇到雨雪天,可以作为避雨场所,形成可调节气候并有顶盖的走廊。对于整个城市来说,设计独特的天桥也是一处别样的景观,在周围各式不同建筑背景下,彰显不一样的景观特色。

如果为了发展所需而采用新的空间模式,就认为可将巨大的、旧的界标性建筑当作垃圾弃之野外,这是完全荒唐的,徒耗精力的。

2.2 公共交通空间的利用和景观营造

公共空间由于交通运输量的与日俱增而失去了相当多的文化内涵和人情味儿。在现代化的大城市中,用于汽车停放和行使的城市用地比例惊人,例如洛杉矶和底特律就高达75%~80%。对秩序和机动性的追求已经在不知不觉地毁坏着城市丰富多彩的公共生活。

许多城市为了将高速公路的交通量引入到较窄的道路上,道路网就不得不随之发生巨大的改变,交通干道取代了林荫道,街道也丧失了其多功能空间的社会意义,邻里和各城区间不再相互关联,而且变得与世隔绝、孤立发展。此外,随着城市里各类汽车的增加,停车场地也占去了很多有意义的公共空间。在城市的中心区这样的繁华地段,人让位于汽车的空间随处可见。特别在一些名店林立的街边,由于没有额外的停车空间,排排的汽车只好停在马路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街道景观肌理的连续,也影响了人流的正常通行,同时也使得一些丰富的公共空间沦落为汽车的库房。为了收回被汽车所占用的失落空间供更有价值的城市发展所用,对汽车的限制必须强制执行。一方面限制私家车进入市中心,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大量的公园绿地空间修建地下停车场,尽可能少地占用有限的公共空间资源。

另外,通过增加建筑可以界定一些没有意义的“剩余空间”,赋予其一定的场所意义,使之成为小广场、公园,或者休闲健身场地等。

3 结语

在未来的时间里,重新利用城市空地的需求将渗透至大多数的环境规划和设计当中去。人们逐渐意识到,对城市布局的改建和增建将比创建一个完整的、自给自足的环境更加重要。存在于建筑、城市片区及公共交通之间的残余空间,将会随着土地和资源的不断稀缺成为令人期待的地产。另外,通过对失落的外部空间的整合与利用,将使其成为社会和空间环境互动的新舞台。

参考文献

[1][美]凯文,林奇.城市形态[M].华夏出版社,2001.

[2][美] 罗杰.特兰西克著.朱子瑜,译.寻找失落空间——城市设计的理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王向荣.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2).

[4]夏祖华,黄伟康.城市空间设计(第二版)[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塑造城市景观
“可食地景”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景观平面图》
创意涂鸦
浅析《天堂电影院》中次要人物的成功塑造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徐州广播电视台:讲好特色故事雕刻城市形象
经济新常态下中小房产企业竞争优势的塑造
中东政治景观——阿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