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心中的“减负提质”

2009-05-12王世杰

云南教育·视界 2009年12期
关键词:减负提质提质教学效果

王世杰

“减负提质”一直是教学中较为复杂的议题。既要“减负”,又要“提质”,这是教师所期盼的理想境界,但在实践中往往把握不住分寸。如何才能“减负提质”,实现“减负”与“提质”的有机统一?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农村教学一线的教师,我一直在思考、探索与实践着。要实现“减负提质”,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是“减负提质”的根本

实践证明:教育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教学观念不解决,再好的教材,再好的教学方法,使用起来也会“走样”。业精于勤,荒于嬉。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达到新课程标准,教师要做到一个“勤”字:

(一)勤学习。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刻领会新课标的理念。在此基础上,多学有关的教学理论,尤其是要勤看书报,并将自己认为较好的文章的段落、句子摘录下来,认真学习,有条件的教师还要多上网学习,多向同伴学习,向我们身边的优秀教师、一线“专家”学习,这是提高教学水平的捷径。

(二)勤实践。实施新课程标准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实验新课标的过程恰恰是我们进一步确认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做的过程。因此,我们要把新课标的理念,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实践过程中提高认识,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再实践,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全面提高教学水平。

(三)勤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转移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通过反思确立正确、有效的教学行为,促进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四)勤动笔。“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位教师都有一套与众不同的教学方法。我们要勤于动笔,在实践与反思的基础上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好的教学经验沉淀到一定程度,就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

二、提高课堂效率是“减负提质”的关键

提高课堂效率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俗话说得好: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应先有一桶水。现在,知识信息正高速发展,教育系统的新事物层出不穷,教学方法不断优化和创新。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充电,掌握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手段,提高自身素质,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造条件。

(一)在备课上下功夫。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教师备课应多研究,多探索。一堂课的教学思路要清晰可见,教学目标要明确无误,这是高效率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我认为,备好课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备教材。教师要反复地看教材和辅导材料,吃透教材的内容和结构,把握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对每一章节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做到心中有数。

2.备学生。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弄清每个学生的兴趣动机、接受能力、个性差异,针对不同学生应准备不同问题;弄清不同班的整体差异和特点,针对不同班级应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以学定教”和“因材施教”。

3.备教法。教法是在考虑教材、学生、设备和教师自身特点的基础上,确定上好一堂课的教学方法。教育界有个说法:教无定法,但教学有法。教师应恰当选择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备练习。要精心准备练习题或作业,尽量利用课堂时间(一般5~10分钟)让学生完成作业。这样安排,教师可以及时获得信息反馈并可及时纠正差错。

(二)精益求精上好每一堂课。

1.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主体参与是激发学生学习意愿的关键。以往的课堂教学重教师传授,轻学生参与,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欠佳。学习是学习者自身内部发生的过程,学习者越是投入,就越具有动力,也就越能顺利完成这一过程。因此,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也就是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自身素质,采用各种手段,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的学习欲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2.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在课堂上要师生互动,且动而不乱。应正确处理好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关系。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见解,鼓励、引导学生质疑,大胆提出问题。

3.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我们一方面要应用现代教学技术,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传统教学手段的继承和创新。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运用辅助工具不是越多越好,而要恰到好处,决不能搞“花架子”。教师要以情感人。教学中的“情”犹如“催化剂”,它能很好地融洽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用动情的语言、饱满的热情激励学生、鼓舞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学生与教师的情感共鸣。

4.实施差异教学。每个学生的基础、理解能力、学习能力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果只按一个要求进行教学,布置作业,那么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思维难以拓宽,自主性难以发挥,而学习能力弱的学生的学习会越来越吃力,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应从学生不同的水平出发进行教学,才能取得“减负提质”的效果。

三、精干的课外作业是“减负提质”的辅助手段

作业是巩固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也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布置适当的课内、外作业是必要的。

1.笔答作业要少而精。选择适量有代表性的题目为笔答作业,使学生通过练习达到复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目的。但这部分作业应突出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对这部分作业,教师应该认真批改,写出指导性评语。

2.除书面表达作业外,还可以布置口头表达作业,但需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3.思考性的作业要有启发性。学生对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进行思考与讨论,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

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阶段,除了学习之外,他们还需要娱乐和休息。我们要留给孩子较宽裕的时间去游戏、运动、阅读课外书或欣赏文娱节目,以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

云南省易门县龙泉镇韩所小学

◇责任编辑 李配亮◇

猜你喜欢

减负提质提质教学效果
“疫”起携手 共研提质
“六步四环”单元教学靶向课堂提质
以“三抓三促”推动服务群众工作提质增效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心灵之窗
浅谈如何处理“减负”和“提质”的关系
转变教学行为 落实“减负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