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处理“减负”和“提质”的关系

2015-09-23郝运华吴云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减负提质因材施教

郝运华 吴云

摘 要:减负提质的目的是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解决学生负担过重和“高分低能”等问题。减负提质,就是要把学生从过于繁重的学习负担中解脱出来,合理配置学生的课业量,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灵魂,积极提倡一种开放、启发式的教学,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减负与提质应是互为目的、前提、手段,相辅相成,和谐发展。

关键词:减负 提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9-0234-01

自提出减负与提质以来,不少教师认为“减负”与“提质”是一对矛盾,没有真正理解“减负”与“提质”的精神实质,故而在教学中依旧坚持老一套的做法。

减负提质的目的是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解决学生负担过重和“高分低能”等问题。减负提质,就是要把学生从过于繁重的学习负担中解脱出来,合理配置学生的课业量,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灵魂,改变过去那种“一刀切”的“填鸭式”教学方法,积极提倡一种开放、启发式的教学,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减负和提质,表面看起来好像是矛盾的。既要减轻学生的过重的学习负担,又要保证质量。笔者认为: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减负与提质的关系,减负与提质应是互为目的、前提、手段,相辅相成,和谐发展。

1 减负以提质为目的与前提

学校减负以后,不能让学生成为沉溺于“网吧”、电子游戏室、台球室的“小混混”,而应该积极创造各种有利条件,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有益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使教学质量得到真正的提高。

减负必须以提质为目的、为前提,因为如果我们的减负最终导致学生整天沉溺于网吧、沉溺于玩,也就是说我们的减负并不能促进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劳动,那我们的减负就失去了任何意义。同时,对于如何减负,我们应该坚持以提质为根本手段,减负不能简单靠减少学生的作业量,减少考试次数来实现。减负其实质就是提高教学效率,包括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课外学习质量,只有提高了单位时间的教学质量,才能保障学生在不减质的前提下减少不必要的低效学习,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

2 提质以减负为前提与目的

提质,就是提高教育质量。就教育本身而言,提质应是目的所在,然而提质必须有个过程,并不是要想提质就能提质,而且提质要控制一定的速度,否则就是“拔苗助长”。同时也不能为了提质而任意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任意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也就是说我们的提质应以减负为前提与目的。

很显然,如果我们的提质不以减负为前提,而是靠加重学生负担来实现,那这样的提质也就失去了它积极的意义。事实上,长期以来,“减负”工作为何如此步履难艰,原因就在于有很多人,特别是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借“提质”为幌子,干着给学生加负之实的工作,而且很多时候,学校领导包括教师自身把这看成是对工作尽心尽职,对学生无私奉献的表现。在这样的理念支配下,出现各种各样的教学违规也不足为奇了。于是学生到校越来越早,放学越来越迟,提前上课,拖堂现象屡见不鲜,自修课、作业整理课被占用,周六上课理所应当,学生书包越来越重,作业越来越多,所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然而,就是为了所谓的提质,他们全然不顾这此,还常常津津乐道于学校的教学质量如何如何在全县领先,学校出了多少多少才子佳人,而我们的这些教育行政部门还居然旗帜鲜明地表彰这样的学校,还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家长对学校赞不绝口,说学校的教师对工作对学生如何负责任等。所有这些,其实都导致了“提质”的严重扭曲,也使“减负”成了一个永远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由此可见,提质必须以减负为前提,同时提质还应以减负为目的,因为在“减负”事业依然任重而道远的今天,提质就是为了破“减负”这个难题,否则提质不以减负为目的,势必会加重教学间的恶性竞争,反过来也严重影响了提质的真正实现。

3 提质以减负为重要途径

教学如何提质,自然必须通过减负,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生理减负,就是通过减轻学生过高的劳动强度与劳动密度减轻对学生生理的负担。现在学生的负担为何那么重,最直接的就是学生太累。一些学生早上六点去校,傍晚六点离校,回家还要做作业到11点以后,有道是学生读书是“六进六出,两头见星星”。不仅如此,双休日不是补课就是家教或是无休止的作业、试题,事实上这里许多是低效劳动甚至是无效劳动。这样的学习不苦才怪、不累才怪。二是心理减负,当然这里可能也有生理的因素,试想如此高强度密度的学习自然会让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厌倦心理以致于产生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再加上我们一些教师的教学缺少艺术,上课枯燥乏味,千篇一律,而在学习成绩上又严格要求,这势必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所以作为教学工作者,我们只有通过切实的减负,尽可能地杜绝无效劳动,减少低效劳动,并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实现提质的目标。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减负与提质并不是一对矛盾。只有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才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自觉钻研教材、吃透教材、优选教法、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勤思考、重开拓的教师,而不是只会填鸭式教学的教师。

猜你喜欢

减负提质因材施教
提质和增量之间的“辩证”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为城市提质而歌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人民调解提质升级见成效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
新疆:医保由“扩面”向“提质”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