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兴侗乡教育 展民族风采

2009-05-10覃宏兴

广西教育·B版 2009年8期
关键词:全县教育教师

覃宏兴

三江侗族自治县地处柳州市北部,与湖南、贵州两省接壤,全县总面积2454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167个行政村(居委会),总人口36.13万,居住侗、苗、瑶、壮、汉等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9.39万,占全县总人口82%。侗族占全县人口55%。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贫困与落后一直伴随着侗乡人民。然而,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侗乡人民用勤劳与智慧改变了侗乡的面貌,铸造了今天教育事业的辉煌与成就,无数园丁用默默耕耘的执着情怀托起了侗乡明天的太阳。如今,那村村寨寨拔地而起的一栋栋砖混结构的校舍、一间间宽敞明亮的教室、一张张崭新洁静的桌椅和校园里的欢声笑语、书声琅琅就是我们六十年来伟大教育成果的赞歌!

目前,全县有高中2所,在校生3641人;职业技术学校1所,在校生652人;教师进修学校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初级中学17所,259个教学班,在校生13767人;乡镇中心小学15所,村完全小学162所,教学点99个,1202个教学班,在校小学生27392人。全县有成人教育培训中心l所(挂靠职业技术学校),初级劳动技能培训中心15所(挂靠乡镇初中),乡(镇)成人技术教育学校15所,村级成人技术分校166所。全县中小学校布局基本合理,中小学生都能就近入学。

一、加快基础建设步伐。改善办学条件

良好的教育环境,离不开教育“硬件的支持”。截至2008年7月底,我县通过组织实施了“贫困二世行贷款项目”、“贫困地区义教工程项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及“希望工程”、“教育扶贫工程”、“光彩工程”等校舍建设项目,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近8000万元,改建、新建校舍面积13万多平方米,全县消除了D级危房,使小学生均校舍面积提高到5.74平方米,中学生均提高到7.18平方米。通过实施“世行贷款项目”、“义教工程项目”、“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和“两基”攻坚,全县15所乡(镇)中心校、17所初中全部装备了标准的实验室、仪器室;13所初中装备了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16所中心校和7所初中装备了计算机室。实验仪器装备全部达到二类标准,全县80%以上的村完小教学理科仪器和电教设备配齐率达到三类以上标准。全县小学生均图书增加到12.7册,初中生均图书增加到14.3册。

另外,我县加大了对学校附属设施建设的力度,投资318.7万元(其中市级资金98万元)。用于17所中学、75所小学实施“五室一场”以及中学“八室一场”和“三新六有”工程(“三新”即中学、中心校课桌椅更新、教学仪器全新、校容校貌崭新;“六有”即全县中心校、中学和大部分完小有校门、有围墙、有文化长廊、有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堂、有厕所、有花圃)。通过实施学校附属设施建设和“三新六有”工程,学校办学条件得到很大地改善,创建了优良的育人环境,有效地促进中小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开展。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优秀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我县通过政策引导,激励和引进区内高校到县办班等措施,积极实施中小学教师学历提高工程,使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提高到99.79%,小学专任教师中具有大专学历的教师占总数的51.24%;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提高到98.67%,初中专任教师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比例提高到10.22%;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提高到80.13%。我们还利用联合国“儿基会”项目、“义教工程”项目、“21世纪园丁工程项目”及“两基”攻坚师资培训及2008年“教师阅读年”活动在我县实施的机会,组织中小学教师全员参加各类培训活动,每年的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率均达到95%以上。通过这一系列措施,我县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显著提升,为今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深化人事改革,优化教师资源。我县根据国家、自治区有关中小学校内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布置和要求,积极稳妥地进行了教师定编、定岗、定员改革,中小学校长选任管理改革,代课教师考录及辞退改革和教师工作调配“双向选择”改革,并坚持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意识。通过以上改革,不断深化师德教育、优化配置了教师资源,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目前,全县中小学教师总编制2930人,核给中小学2900人,预留编制30个,中小学实际在编2855人,空编45个,空编率为1.6%。为整合城乡中学教师调配,2007年秋季学期开始,我县教育局印发《关于认真组织开展全县范围内教师轮岗轮教工作的通知》(三教字[2007]24号),从古宜镇等5个超编乡镇,调配42名教师到富禄等6个边远少数民族乡镇轮岗轮教。2008年我们继续加大教师轮岗轮教工作的力度,将有50人到富禄等6个边远少数民族乡镇轮岗轮教。加强师德教育,造就高尚教师队伍。几年来,我县每年暑假都花5~10天时间对教师进行职业教育,教育局先后出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十要十不要》及《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实施方案》。每年暑期,以乡为单位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局领导分四个宣讲小组深入乡镇学校,主持召开教师职业道德讲座,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有重点地做好教师的职业道德培训提高工作。

三、推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是社会和人民对我们的要求。对此,我县从多方面人手,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小学德育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德育工作实效性得到进一步加强。各级各类学校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自治区党委、政府[2004]29号文件精神,树立德育为首的观念,进一步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形成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三大教育为主旋律,以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养成教育为突破口,以引导学生在校做文明学生,在家做文明子弟,在社会做文明公民为内容的德育工作模式,通过开展“十佳少年”、“文明标兵”、“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少先队员”等评比活动,树立典型,弘扬正气,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促进了教育方式的改革和师生关系的和谐。我县从“十五“期间起,在全县中小学全面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根据自治区教育厅《广西课程改革工作指导意见》,认真制订本县课改实施方案,组织教师参加课改培训,加强课改工作实施指导,使我县课改工作稳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优势逐步显现:一是教学风格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培养的教学行为逐步形成,课堂活了,效率提高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交往能力加强了;二是师生关系发生了喜人的变化,师生之间共同学习、平等交流的民主关系逐步形成,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生更喜欢学校,更喜欢学习;三是教研风气日益浓厚,随着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活动的开展,广大教师形成了重研讨、重反思、重互助的新型教研风气,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中小学特色教育成果突出,成为我县实施素质教育的新亮点。我县中小学校在推进素质教育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在特色教育上,新的亮点就更多。如独峒小学的民俗画教育,林溪中心小学的手工工艺教育,丹洲中心小学的美术教育,富禄中心小学的侗语、侗歌进课堂实验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高安小学民族艺术表演队参加柳州市文艺表演取得一等奖;实验学校的民乐演奏、梅林中学的侗族大歌、三江高中艺术特长学生培养等都做得有声有色。三江高中每年都有近30名艺术特长考生考入高等学校。全县各校学生的许多作品在各级比赛中获奖,如梅林中学的侗族大歌到北京参加“华夏艺术风采国际交流选拔赛”获得了一等奖,2008年参加央视青年歌手大赛获得优秀奖,独峒小学生的民俗画还走出了国门,在国际画展中获奖。独峒乡中心小学指导教师杨丹同志,2004年教师节出席在中央电视台“奠基中国”得到教育部周济部长接见,在2005年中央电视台七频道“西部教育”接受了主持人50分钟的访谈。

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我们还结合当地文化资源,积极开展各种活动,激发青少年在学校期间的兴趣和爱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如独峒小学开展了侗族民间艺术书画活动,200多学生作品先后参加县以上画展和比赛,其中60多幅获奖和发表;16幅儿童画代表国家先后到挪威、美国、日本参展,在国内外引起很大反响。梅林中学的侗族大歌也很有名气,今年到北京参加华夏艺术风采国际交流选拔赛获得了一等奖。此外,全县各校的学生积极踊跃参加区、市、县的各类比赛,除获得荣誉之外,还锻炼了自己,增强了自信心我们以素质教育渗透学科教育的方式,为建设我县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而打下了基础。同时,我县2006年投资180万元,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的三江县青少年文化科技活动中心即将面向全县少年儿童开放。活动中心的成立,为青少年学生节假开展有益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极大地推进了三江县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责编李新海)

猜你喜欢

全县教育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妙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