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暗过后的黎明曙光

2009-05-05太阳舜

山花 2009年8期
关键词:监工军舰工人

小林多喜二的作品《蟹工船》时隔80年再度在日本畅销,08年一年仅随身书库本小说《蟹工船》一下子就售出数万册,并且多次再版。一些读过小说的现代青年人感慨道:我现在的处境竟然和那时蟹工船上的工人们一样受苦受难。这仅仅是一些极度失望的年轻人的极端的发泄之语,可以不必深究,但是80年前《蟹工船》上的工人们是过着怎样的非人般的生活,我们很有必要重新再次阅读《蟹工船》,解读小林多喜二作品的伟大之处。

1929年正处于世界性的经济大萧条时期,日本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学作家小林多喜二在这一年发表了《蟹工船》。当时是日本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正被大规模镇压时期,小林多喜二也不得不转入地下从事革命运动和创作。被当局定为禁书的《蟹工船》,仍然有数万册被卖出,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巨大的震撼。

一、《蟹工船》大胆的写实主义

『蟹工船』描写的工人们中,有失去土地而破产的农民、有从煤矿上死里逃生的矿工、有放弃学业的学生还有穷苦人家的儿童。他们来自日本各地,在不受任何法律限制的蟹工船上,因不堪忍受监工的残酷剥削和非人待遇,掀起罢工运动。罢工运动在遭到镇压后,他们更清醒地认识到了帝国主义军队的本质,开始酝酿新的斗争。作者试图通过在蟹工船上劳动这一典型的殖民地剥削的形式,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际政治、军事之间密切相关的整体结构,并强调促使劳动者自发组织起来展开斗争的恰恰是天皇制度下的资本主义本身。

小林多喜二完全是以一种写实的手法,毫不掩饰地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日本最黑暗的世界无情地给予彻底地暴露。对于那些住在“粪坑”里,工作在“冰窖”中的工人们来说,蟹工船就是他们的“地狱”。这里的工人们根本不被当作人看待,工人们的情感早已被剥夺去,留有的只剩下颓废和绝望。

“喂,下地狱喽!”小说开篇第一句话就已经使人感到震撼,也奠定了文章的基调。小林多喜二不吝笔墨毫不掩饰地将丑陋的场景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工人们居住的船舱是“烟雾和人的气息使空气变得浑浊、发臭。整个‘窝恰似一个‘粪坑。在隔开的舱铺上翻来覆去的人们,看上去就像蠕动的蛆虫一样。”“过道上扔满了苹果皮、香蕉皮、湿漉漉的长筒雨靴、粘着饭粒的纸饭盒,活像一道堵塞了的脏水沟。”这样一个恶劣的环境。

对工人们的描写也绝没有美的感觉。工人们在休息时,酗酒、抓虱子、看黄色书刊、聊黄色段子等。小林多喜二在小说中没有对工人们进行美化,而是将工人们在黑暗中的丑陋的一面极为露骨地描写出来,丑陋愈丑,说明美丽可贵,黑暗愈黑,预示着黎明就要来临。小林多喜二恰恰就是在这些丑陋无比的人物中寻找到人性的美,在暗无天日的黑暗世界中,迎接曙光,找到光明,从而踏上充满阳光的解放之路。

小说还用大量的笔墨来描写工人们对酒、食物、性欲的异常执着的欲望。劳累一整天的工人们不停地喝酒以麻木其肉体上的痛苦;当开饭时,每个人吃起饭来“就像是囚犯一样贪婪地狼吞虎咽”;蟹工船还在港口时,工人们对贩卖小商品的妇女,用猥亵的语言调戏,蟹工船驶入海上,这些体力强壮的工人们更是欲望难耐,用几粒糖果将童工骗到无人地方进行猥亵的赤裸裸的描写使人不忍阅读。“要在海上漂上四个月呀,一想到干不了那个……,唉!”像动物一样被虐待的他们,在“死”之极限状态下,自然流露出来的是动物的最原始本能,对这样赤裸裸地暴露黑暗现实的描写我们又怎能侧目而过呢。小林多喜二把这种绝望的黑暗现实赤裸裸地让它在读者的面前曝光,更加使我们不由得对小林多喜二这种大胆描写产生敬佩之心。

生活在“粪坑”恶劣环境中,忍受着欲望的折磨,受尽了资本家的残忍至极的非人般地虐待,出于对“生”的渴望,工人们已经开始在“地狱”里酝酿着燃烧之火。虽然最初时,这只是微弱的星火,有时会被无情地浇灭。但,星星之火已经燎原,“他们又重新站了起来,开始了新的战斗。”

小林多喜二在早期的作品中就已经开始把眼光关注到社会的黑暗面,从中寻找社会及人类最本质的东西。在小林多喜二看来,应该撕开社会及人类伪装的外衣,暴露出最原始的本性,只有这样才能最真实地反映出社会的本质,触碰到人类的灵魂。《蟹工船》就是敢于无情地揭露日本资本主义社会现状的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触及到资本主义最黑暗的一面,使人们明白了团结是战胜一切的根本,只有团结起来才能迎来胜利的黎明曙光。

二、贯穿于《蟹工船》作品中的语言对白

再次阅读《蟹工船》,依然震撼极大。本文的后半部分,以小说中人物的语言对白来解读小说、理解小说。从小说《蟹工船》的语言对白中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工人们在“地狱”般的工厂船上是那么的无助,也能看到工人们逐步地认识到团结就是力量这一真理。小说中的语言对白也将资本主义罪恶的真实面目暴露无遗。

小说中没有特定的主人公,书中所出现的人物都被看作是主人公,因此,他们之间的对话贯穿于小说中,这些对话是小说中的重点,为小说的故事情节前后贯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郭沫若先生在《怎样运用文学语言》一文中说道:“语言必须与作品中的人物身份、阶级、年龄、出身地、性格相适合。最好使用他们的语言,虽然这是一件非常难的事,必须有充分的研究和切身体验才行。”

小林多喜二亲自前往停泊中的蟹工船进行实地考察,与工人们交谈,还从渔业工会组织那里得到许多第一手资料,的的确确是经过充分的研究和切身的体验完成的这部作品。如何准确的把握《蟹工船》这部作品的意义,理解小说中的语言对白是关键。小林多喜二在小说中将“他们的语言”运用得恰当准确,根据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语言,什么人在说话一目了然。东北地区出身的工人使用东北方言,学生模样的人使用客气的标准语,恶毒的监工使用粗野的语言。这部作品展现的舞台是北海道地区,大多数工人都是东北地区出身的农民,因此,东北方言与作品的背景、舞台结合得非常恰当,通过方言的使用使读者有亲切感、生活感和临场感。也可以说大量方言的使用是这部作品的精妙之处。

工人们的不满怨言

恶劣的劳动条件、资本家的残酷剥削、对资本家所豢养的监工(浅川)的残忍暴行,工人们在平时的对白中处处表露出不满与憎恨,但是在初期这些不满与憎恨也只停留在口头的发泄,反抗的意识还没有形成。

开头的第一句话“喂,下地狱喽!”,这句独白也就是这篇小说中工人们不满与憎恨的表现开始,从小说的整体来看这句话对其后的小说情节的展开起到了一个象征性的作用。通过这第一句话可以使读者深刻的体会到工人们即使在那样(下地狱)恶劣的条件下为了养家糊口,为了自己及家人的生存依然义无反顾的去工作。

“天皇陛下高高在上,同咱们关系不大。可浅川却不好惹啊!”

“别那么小气,一两碗饭算什么。他妈的揍死他。”

“好样的,好样的。你要敢当着浅川面说,那就更有你的了!”

工人们面对如此残忍的剥削,虽然不满、憎恨,但最终也只能以开玩笑收场。

“他怎么不把人命当回事呢。”

“人命?”

“可是,浅川根本就没有把你们当人看待。”

此时工人们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语言开始变得激烈、尖锐。

“这是浅川的罪过,如果真的死了,就要为死者报仇呀!”

“我一个人就能把这家伙推下海去。”

“如果再糊里糊涂下去的话,咱们会被这家伙折腾死的。这可是关系到咱们每个人的事儿呀!”

“一切交给我吧。到时候,我只一下,就能把这个王八蛋干掉的。”

“嘿,小偷!要是吊链断掉了,砸在这个王八蛋的脑袋上就好了。”

面对资本家所豢养的走狗,工人们积蓄的愤怒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程度。

工人们的反抗

“别的地方要是有咱这儿的百分之一恶劣的话,早就罢工了,“

“罢工”这样词语开始在工人们之间说开,反抗的前兆已经出现。

“咱们会怎样?”

“被他们弄死呗。”

“被他们弄死前,我先杀了他!”

事到如今,他们明白了他们真正来到了“地狱”,这时一部分人已经开始觉悟,不能这样任人宰割,他们这时的想法是复仇,我们来到“地狱”也要把带我们来到“地狱”的那帮人一起带进来。“杀了他”,“干掉他”等言辞激烈的话频繁在工人们的嘴里吐出。

“那种事我们能行吗?”

“一个人对一个人太危险,不行。但是,对方连船长算在内,还不到十个人,而咱们却近四百人。四百人齐心的话,胜利就是属于咱们的。十个人对四百人,要较量,就来试试吧!”

于是“不愿被宰割的人们,联合起来!”这句口号在工人们中流传。

工人们就要站立起来了,他们把从俄罗斯带来的“赤化”宣传单分发给工友们,大家兴致勃勃的传阅着、讨论着、思考着,开始意识到大家要组织起来,一起向资本家提出改善工作条件的要求。

“要等待机会,只要发生什么事情,咱们就开始行动。关键是抓住时机。”

一个学生模样的人始终乐观地和工人们战斗在一起。他有知识、有文化、有思想,所以他一直引导着工人们为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资本家做斗争。

结巴最先站了起来,在他的倡议下,罢工开始了。学生和结巴等工人一起起草了《要求条件书》,准备正式向监工摊牌。知道工人们已经罢工了,监工躲了起来不敢露面。

“伙计们,咱们等待好久好久的时刻终于到来了。咱们尽管被整得半死,可还在等待着。心想:你走着瞧吧。现在这天终于到来了。”

“伙计们,首先咱们要团结一致。不论发生什么情况,咱们都不能出卖伙伴。只要咱们牢牢记住这点,捏死这些家伙,比捏死小虫还不费劲儿。还有,其次是什么来着?对了,其次还是要团结一致。就是说不让一个人掉队,不许出一个叛徒,出一个变节分子。大家知道,只要出一个变节分子,就会使三百人的性命遭殃。”

“知道了,放心吧。”“别担心,干吧。”

“罢工万岁!”

第二天,由于监工的密报海军护卫队,帝国军舰赶来。看到军舰到来,学生的脸色大变,喊了声:“糟了”。但是其他的工人们却兴奋起来,大家一起来到甲板天真地欢迎帝国军舰的到来。

“你别想差了。咱们把咱们的情况、想法和要求向军官们解释清楚,如果得到他们的帮助,反而会使这次罢工得到很好地解决,这不是明摆着的事嘛。”

“就是嘛。”

“是咱们的帝国军舰呀,当然要帮助咱们的老百姓了。”

“帝国的军舰哪能不帮助老百姓的,有这样的道理吗?”

大家兴奋地齐声呼喊“帝国军舰万岁”。这时,数十名荷枪实弹的士兵在监工和船长的迎接下登上了船,对工人们的辩解毫不理会,九名罢工的组织者被强行带离蟹工船押上帝国军舰,罢工以失败告终。

觉醒、看到曙光

“我现在才明白,咱们只有依靠自己,没人会帮助咱们。”

“什么帝国军舰,说得倒漂亮,其实还不是大资本家的走狗。什么帮助老百姓,真笑话,去他妈的吧。”

“咱们还要用以前同样的办法,大家一齐怠工,只要团结一致什么事情都能办得到。”

“等着瞧吧!”这句话成了工人们的口头语,他们再一次等待时机,准备新的战斗。

人物性格的描写

语言是“思想的外衣”。小说中不同人物的性格通过他们的语言更加鲜明的体现出来。

具有男子气概,天不怕地不怕的结巴:“他妈的,我才不能死在他们手里。”“我干掉他。”像这样愤怒激烈的语言如口头语一样挂在嘴边。

学生模样的人:“咱们四五个人把一个船老大扔到大海里还不易如反掌,要振作起来!”“不愿被宰割的人们联合起来!”只有读过书的人才能说出这样的语言。

作为资本家的走狗出现在小说中的人物是监工,他的语言充满了残忍、暴虐。“你们这帮混蛋,死一两个算个什么?如果给我弄丢一条小船,我决不饶你们。”“花那么多钱雇你,不是叫你来害伤风,来睡大觉。妈的。”“别跟饿鬼似的一个劲儿的猛吃,不能好好出活儿的日子里,还甩开肚皮穷吃,撑死你。”

过这些语言,可以准确的了解到上述人物性格。

事件的介绍

小林多喜二对日本向中国以及一些邻国发动侵略战争表示坚决的反对,关于侵略和掠夺这样内容通过工人们的对白可以了解一二。

“听军官、船长、监工他们说,这回就要偷偷潜入俄国领海捕蟹了。所以帝国军舰形影不离的护送咱们。”

“听许多人说过,遍地黄金的堪察加和北库页岛一带,将来总要划归日本的。日本的‘那个不仅只是针对中国和满洲,这里也是非常重要的。咱们公司好像和三菱一起就这件事正加紧和政府勾结。”

“所以出动帝国军舰说是为了保护蟹工船,其实并不尽是这样。主要目的是为了详细测量这一带的海域,如北库页岛、千岛附近一带,还有搜集气象资料,为了今后的‘那个做好周密的准备。听说这是秘密,据说已经悄悄地把大炮和汽油运到千岛群岛最北边的岛屿上去了”

很明显这里的“那个”指的是对中国及邻国的侵略和掠夺,小林多喜二在这种场合下,仅仅几段话就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的嘴脸揭露出来。

监工对于“秩夫丸”的沉没无动于衷,下面的对话就是监工眼看着别的捕蟹船沉没而不去救助的一段对白。

报务员:“船长,不好了,发来了紧急求助信号了。”

船长:“紧急求救信号?什么船?”

报务员:“是‘秩夫号,同我们这条船并行的。”

监工:“嗨,那是条报废船。”

报务员:“不能再拖延了。”

船长:“那可不得了啊,靠过去吧。”

监工:“谁敢下命令叫船靠过去?你知道这船是谁的吗?是公司出钱租的,现在只有公司代表须田先生和我说话才算数,你船长算老几?其实你连张擦屁股纸都不如。明白吗?要是去救援,一个礼拜的时间就报销了。你敢耽误一天活的话,有你好瞧得。况且‘秩夫号投了很高的保险,沉了这条破船,反倒有赚头呢。”

应该说小林多喜二敢于如此大胆地对天皇制度庇护下的日本资本主义、军国主义表达强烈的不满,是基于其拥有对广大劳动人民极大的同情心和强烈的正义感所致。其作品中的深刻的主题以及至今仍具有的现实性、极强的战斗性和深刻的思想性就是今天依然拥有众多的青年读者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小林多喜二.蟹工船[M].叶渭渠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2] 松泽信祐.小林多喜二的文学[M].日本:光阳出版社,2003

[3] 小林多喜二.小林多喜二全集[M].日本:新日本出版社,1977

作者简介

太阳舜,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监工军舰工人
为了不吃预制菜,打工人有多努力
图解军舰
打捞沉没军舰
网课来袭,集体崩溃
你和军舰有多熟
“当面鼓对面锣”一语溯源
造艘军舰自己炸
谁 更 好 一 点 呢?
调配工人
基层关工人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