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型学习:理念、环境与资源

2009-05-04

现代教育技术 2009年4期
关键词:学习资源

张 浩

【摘要】首先介绍了微型学习的理念,从媒介环境生态、社会文化情境和认知理论基础等三个角度入手,分析其成因及发展背景;然后针对微型学习资源,从资源的存在与供给、标注与分类、提取与定制、聚合与混搭四个方面阐述微型学习资源的现状及建设开发等问题。

【关键词】微型学习;学习资源;民众分类法;微型格式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04—0050—03

一 微内容与微型学习

微型学习被看作是新的学习环境下实现非正式学习的一种实用模式。它的出现与学习媒介终端和内容的微型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新的学习媒介环境下,Web2.0的各种应用激增出庞大的用户自创或参与创设的“微内容”(Microcontent),即“小片段、松散连接、一直处于动态重组中” [1]的信息载体。它的大小在文本层面刚好可以容纳一个主题,而在技术层面则受到软件和设备的制约。美国学者达希认为微型内容应具有一定的自包容性、蕴含元数据标识、易于格式处理等若干特征。[2]基于这些特征的限定,微型内容可以是一个小文本、图片图像、一段音频或视频小片段、一个小Flash等。

奥地利学习研究专家林德纳将微型学习(Microlearning)表述为一种存在于新媒介生态系统中,基于微型内容和微型媒体的新型学习。对其更全面的认识是理解其英文原词中“Micro”所具有的微、小、轻、快等多个含义,Micro既表示学习内容组块的知识含量,也蕴含对这种学习的品性格调特征的描述;因此微型学习也被描述为通过轻便的学习媒体设备轻易地获取、存储、生产和流通微小的学习组块,并在轻松的心态中获得一种轻快的乃至附有一定娱乐性的学习体验。[3]

二 微型学习的媒介环境生态

学习的技术媒介环境变化是微型学习得以实现并发展的物质基础。首先是媒介终端设备的微型化,从台式PC机到膝上机,再到手机、掌上电脑,以及各种具有网络通讯功能的相关设备,如MP4、iPod、电子辞典等,终端设备呈现微型化、便携式、与娱乐化工具相结合的倾向。其次,微内容大量出现。微内容最初是指一种用以描述宏大内容的短小扼要的摘要形式的东西,比如Email的主题句、网页的标题介绍、元数据描述词等这一类的文本。[4]在Web2.0应用情境中,微内容的内涵和外延有了新的变化。微内容除了可以是来自对宏内容(Macrocontent)的分解或抽取[5],更多的是由用户自己创建生成。第三,媒介形态的草根化。微内容的出现不只是一种信息结构的重组,它应当被看作一种媒介现象。媒介形态决定或者制约了内容。新的网络媒介环境整合了早期出现的电子邮件、搜索引擎、新闻门户、FTP、BBS等应用服务,而基于Web2.0技术的各种新型应用形态,如博客、Wiki、SNS、RSS等,都更加支持草根创造,而新的媒介底层技术标准也对微内容的产生与传播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

三 微型学习的社会文化情境

大众文化对微型学习形成与发展的作用尤其体现在“消费文化”、“快餐文化”和“娱乐文化”对学习的影响上。新消费经济时代,微型媒体和微型内容可能延展出的长尾效应刺激了微型学习内容的生产和微型学习服务的供应。学习成为一种文化消费和生产合一的活动。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高压力使学习这种消费活动和其他的文化消费活动一样无可避免地呈现快餐化的趋向,微型学习以其便捷、快速、微量的特征适应了这种快餐风格,并在迎合现代人的学习口味的同时,建构新的学习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中自然也包含着对快乐学习的追求,学习文化活动无法漠视群体娱乐精神的存在,微型学习的娱乐品格正体现出一种“对学习者生命体验与志趣的尊重”。[6]

四 微型学习的认知理论基础

对人类认知方式的理解,一种适应新媒介特性的联通主义(Connectivsim)观点正悄然兴起,其代表人物西门思认为“学习就是形成网络,增加新的节点创造新的神经路径。” [7]西门思从联通主义的认知视角出发,在其最新的著作《识知知识》(Knowing Knowledge)一书中更进一步提出萌发式学习(Emergent Learning)的理念。萌发学习观对“理解”的独到见解在于将其至于网络情境中加以描述,“信息是节点,知识是联结,理解是若干网络节点间联通时浮现的‘财宝。” [8]知道只是获得一个节点,理解却是萌发于一个特定情境中,由网络若干联结形成的特定结构和模式之上。在大脑中的学习网络实际蕴含着去联结外界并形成理解的模式,但不是所有的网络中的节点都必然保持着相关性,作为一个智能网络,大脑会不断的重组和调整以便应对新的环境和信息。而一旦以某种方式或属性将若干节点联通起来,理解便萌发浮现出来,微型学习所强调的片段知识的累积和松散联系便是促发这种理解萌发的基础。

五 微型学习的资源表征形态

在分析微型学习的媒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认知理论基础的同时,从现实操作的层面去把握微型学习,需要对微型学习的资源加以密切关注,以下将从微型学习资源的存在与供给、标注与分类、提取与定制、聚合与混搭四个方面阐述微型学习资源的现状及建设开发等问题。

1 资源的存在与供给

源于开源、共享、知识平等精神的OER运动,使教育资源有可能成为可自由获取并重复使用的公共用品。自麻省理工学院推出开放课程计划率先实现课程资源共享后,世界知名高校如美国耶鲁大学、英国开放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也都相继开放了全部或部分课程资源,许多国家政府及社会组织也积极参与其中,教育和学习资源的开放获取成为一种潮流和共识。在CC联盟(Creative Commons)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资源拥有者开始通过CC公约将资源公开共享,从完全版权保护(Copyright)到有限赋权申明(Copyleft),以利他人在尊重原作者和非商业性使用等条件下使用、分解、重组或再创造,这为微型学习资源的获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在此基础上,民众的资源创造热情也得以激发。微型学习资源最广泛的来源是Web2.0应用中大量的用户自创内容,最具说服力的实例是维基百科全书(Wikipedia)的诞生和成长。大量的博客和播客内容、以Youtube为代表的视音频学习资源、以Slideshare为代表的电子幻灯资源、Flickr等众多的图片资源,这些都成为滋养微型学习成长的丰沃土壤。

2 资源标注与分类

传统的学习资源管理采用层级式分类法,一般对学习对象采用元数据标注。元数据又被称为“关于数据的数据(Data about Data)”,而在实践中元数据标注往往过于关注前一个Data,而忽视了用户真正需要的后一个Data,面向大众的元数据变成了仅仅面向机器程序的元数据。随着大量民众自创内容的产生,一种新型的分类和标记系统也随之而生,即基于标签(Tag)技术的民众分类法(Folksonomy)。Folksonomy一词由Folk(民众)和Taxonomy(分类学)联缀得来,即由大众形成的分类机制。该机制的运行首先是由资源使用者根据各自对某资源的认识理解,给该资源贴上一个或多个自定义个性化的属性标签(Tags),当有足够多的用户对同一资源贴上足够多的意义相近的标签后,这个资源的属性归类便被大众认可而确定下来了。与传统的分类法相比较,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实用主义的资源标注和分类途径。这种合作创建和管理标签、评注内容并将内容归类的方法,其特征是由资源使用者自由选择标注内容的关键词,由后台系统自动生成并展示“标签云团(Tag cloud)”以供用户快速直观的关注、发现和检索信息,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微型学习资源便是这样被标注和分类,从而学习者得以高效便捷的使用。

3 资源提取与定制

从资源存储、传输和流通的角度看,微内容需要有一个承载的容器,这个容器大都是以文件的形式存在,比如某种图片格式,但对于一个网页中的部分内容、Email中的一段话、Blog上的一段评论等等。这些被包含在宏内容中的微内容如需提取就必须有一个编码格式或标注语言,这就是正在开发中的微格式(Microformat)。目前已诞生了一系列描述特定微内容的标注格式,如描述社会性网络的vfn格式,描述日历和记事的hCalendar格式,描述人物与组织的hcard格式等等。[9]微格式的推广应用将有力的支持微型内容的生成、提取、检索和获得。

将微内容从宏内容中提取出来以后,还需通过一定的应用服务形式发送给预先定制的特定用户,这种应用被称为Widget,译为小部件或“应用小品”。一些著名网络公司如苹果、雅虎、谷歌和微软都已开发了若干桌面Widget,通过这些应用小品,用户可把各类网上信息,如天气、闹钟、新闻头条、日程表、图片播放、邮件、游戏等直接放在桌面;移动产业巨擘诺基亚开发的移动Widgets也已出现在其用户的手机屏幕上。各类与教育相关的应用小品也层出不穷,如语言学习的拼词、单词匹配、历史上的今天、微型地图册、科技常识问答等。

4 资源聚合与混搭

RSS是一种已被广泛采用和熟知的聚合技术。RSS获取学习资源的方式与加入邮件列表获取信息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通过客户端“RSS阅读器”浏览聚合起来的学习内容,可以不必登录多个提供信息的网站。这样,多源且不断变化更新中的学习资源便会不断的自动汇集到学习者的终端。

如果说RSS对学习资源的汇聚体现的只是一种选择和数量的积累,那么另一种新的资源组合模式—Mashup则将多个资源整合形成了新的应用。Mashup最早是一个流行音乐词汇,指从多首通常属于不同流派风格的歌曲中混合音轨而成一首新歌。在网络环境下,Mashup的内涵在于整合不同外部数据源的内容和服务, 把松散的资源、要素、服务和功能集成形成新的应用以满足特定需求。Mash-up的产品形式有很多种,既可以是一家服务商把自己的多个产品或多个功能模块,通过各自的API接口,在其自己的平台实现统一的服务整合;也可以是服务商搭建一个通用的平台,将其他服务商的服务转化成统一的服务接口,供用户在平台上自由组合调用。

最早也是应用最多的Mashup是基于地图的混搭,如可全球天气地图Weather Bonk,地图使用的是Google Maps API, 坐标计算利用Yahoo Geocoding API, 天气预报使用NOAA Weather Service API, 道路交通状况使用Yahoo Traffic API。Mashup教育应用案例“世界七大奇迹”[10]分别调用了来自Googlemap、Wikipedia和Flickr的数据,学习者在Google地图中定位某一个古文明奇迹时便会呈现Flickr网友们上传的与此古迹相关的图片,同时伴有维基百科中对该古迹的相关解释。

六 结语

微型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形态,它的未来发展走向还有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摸索,特别是对微型学习的设计,如何有效利用、开发、集成微型学习资源,以及对微型学习有效发生和学习效果的考察等,这些都将是今后进一步研究探索的重点所在。

参考文献

[1] What is Micro learning [EB/OL].

[2] Anil Dash. Introducing the Microcontent Client [EB/OL].

[3] 祝智庭,张浩,顾小清. 微型学习:非正式学习的实用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8,(2):10-13.

[4][5]Arnaud Leene. The MicroWeb-using microcontent in theory and practice [EB/OL].

[6] 祝智庭,邓鹏,孙莅文.娱教技术:教育技术的新领地[J].中国电化教育, 2005,(5):11-14.

[7][8] George Siemens. Knowing Knowledge [EB/OL].

[9] Overview of microformats[EB/OL].

[10] Seven wonders of the world map [EB/OL].

猜你喜欢

学习资源
基于移动微型学习的高职《电子商务实务》课程学习资源的开发研究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O2O学习资源设计与应用研究
基于新技术环境下的自主学习
我国教育技术领域眼动研究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中等职业教育中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
高校学习资源循环与共享模式研究
基于大学生成才的移动学习软件应用调查研究
绘声绘色,绘 出精彩英语
基于远程开放教育的学习资源理论研究
以移动学习推动教学方式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