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暗的宇宙

2009-04-29李杰信

中国科技财富 2009年1期
关键词:星系真空宇宙

李杰信

目前专家共识,我们的宇宙,由73%黑暗能量(dark energy)、23%黑暗物质(dark matter),和4%我们熟悉的物质组成。

先谈谈我们熟悉的那4%的物质。

中学时死背周期表: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朗朗上口,互相炫耀。化学老师循循善诱:这些可是组成天地间所有物质的基本元素,记住三、五十个,终生受用不尽。几十年过去了,这些组成天地间100%物质的基本元素,曾几何时,竟然跌份缩水,成4%了?宇宙96%物质已不在人类周期表管辖范围之内?

15世纪前,人类意气风发,自认雄踞宇宙中心。哥白尼和开普勒粉碎了这个美梦。好,就让太阳做中心吧!但伽俐略又看到太阳系以外还有好多个太阳,我们只偏居银河系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厉害的还有哈勃(Edward Hubble),在20世纪初,冲出10万光年小小的银河系,看到宇宙竟然还有成千上万个像银河系一样的星系。1990年代,哈勃望远镜上天,一眼看到了137亿年前“大霹雳”时的宇宙尽头,再加上对一些“超新星”和宇宙背景电磁波的精确测量,发现:不得了啊!宇宙好像被一个巨大的“反重力场”力量向外推,另外从星系间互动的速度,也发现宇宙的实际总质量,都比我们能看到的物质,要多出5、6倍之多。“反重力场”力量是怎么来的,我们不知,多出的质量是怎么来的,我们也不知。因为不知,所以我们只能称它们为“黑暗”能量和“黑暗”物质。虽然这些“黑手党”身影藏在暗处,但它们的作为却是欲盖弥彰,占据宇宙73%加23%,绝对强势的比例,比人类周期表上宇宙元素的总和,还多出24倍!

人类把宇宙主人位置拱手相让,太阳系也不是银河系的贵族区,银河系只是宇宙上亿个星系中的一个。到此为止,人类还能阿Q精神:我们小归小,但和整个宇宙组成材料相同,大家还是血脉相连的好亲戚。而“黑暗”能量和“黑暗”物质出现后,人类竟然沦落成宇宙微不足道的另类分子,连组成生命的材料都不是宇宙的首选设计!人类呀,认命吧。

宇宙对人类的蔑视还没罢休。人类以有限的能力,发现我们能以电磁波光速侦测到的宇宙,年龄为137亿年。我们的宇宙可能是一个更大宇宙中的一个小孤岛宇宙。我们的宇宙像小孤岛,因为我们最多只能回望到137亿年前发出的光,而比137亿年更老的宇宙,即使漂荡其间,我们永远看不到。现在人类变得特谦虚,现在看不到,或永远看不到的东西,已然不敢说它不存在了。宇宙学家想通了这一点,就打开了想象力,反正无法以科学验证,只要不违背我们这个宇宙的物理定律就行。现在专家们认为,“平行宇宙”(parallel universe),或称“多重宇宙”(multiverse)可能存在。各宇宙因出生成长凋谢过程不同,所以就各有各不同的物理常数和定律。并且,这些宇宙的数目应为无穷,此起彼落,互动连连,生死循环,没完没了,才能以科学思维解释,无需引进“造物主”上帝的概念。

过去500多年来,人类一再被宏伟的宇宙羞辱和修理,知识越累积,人类越无知。我们充满异类黑暗玩意的137亿光年大小的宇宙,仅仅可能是无限多个宇宙的一员。宇宙多到连名册都无法建立,渺小的人类还谈得上在宇宙占据着怎样的地位吗?

但是,人类在宇宙占据的地位毕竟是一个重要课题。不管宇宙有多大,我们多渺小,你和我在此热烈地讨论这件事,就给宇宙注入了无比的活力和欢乐。我们虽是另类材料组成,但物以稀为贵,人类可能是宇宙的钻石呢!

我们的宇宙73、23和4这个比例,不能说只是为人类设计的,但这个比例却制造出一个绝对特殊的环境,孕育出了有智慧的生命。73、23和4这三个数目字,玄机深藏,我们试着解读一下。

临界密度

1920年代,哈勃发现,我们的宇宙像是充气中的气球,不停地膨胀。观测到宇宙膨胀,的确是件了不起的大事,但由此引发出的问题更需要解决。宇宙为什么会膨胀?它就这么永远膨胀下去吗?星系间的万有引力能抵消这股膨胀力量,再把宇宙往回拉成收缩状态吗?

宇宙膨胀总得有个起点。1960年代发现了宇宙背景电磁波,目前就定下以137亿年前的“大霹雳”事件,做为宇宙膨胀的开始。宇宙胀呀胀地往外飞了80多亿年,突然间膨胀速度加快,好像有巨大的黑暗能量在暗中推动,离奇到不可思议。更令人胆战心惊的事,就是宇宙间充斥着看不见的黑暗物质,带着螺旋星系飞快转动,包括我们银河系在内。

发生了这么多事,我们总得整理出一个头绪。人类的本性希望宇宙千秋万世不要变化,今天夜里看到的星星,最好万代以后的子子孙孙也能欣赏赞叹。人类在地球能生存的年限,以目前收集到的古生物化石记录估计,不到一千万年,如白驹过隙,转瞬灭绝。宇宙几百亿年后最终的膨胀或收缩,其实对人类而言, 本不需操心,可谓干卿何事?但人类就是老大不愿意让宇宙膨胀到“大撕裂”(big rip),或最终以“大挤压”(big crunch)收场。虽然这些事件发生时,人类肯定早已从宇宙蒸发,做不成现场证人,但仍一厢情愿地要求宇宙不要永远快速膨胀,更不得最终收缩。最友善的宇宙,该是慢慢地、无止尽地向不膨胀也不收缩的最终状态接近。要想达到这个完美的终极境界,就需要一个精心微调出来临界密度(critical density)为1的宇宙。

临界密度小于1的宇宙将永远膨胀,春蚕到死丝方尽,用完宇宙最后一滴能量,最终以达到绝对零度低温深冻的大撕裂散花收场。临界密度大于1的宇宙,膨胀一阵子后会逆转收缩,最终以大挤压完结。这两类宇宙环境起伏太大,可能孕育不出灵慧的生命。智能型生命的存在,指向我们宇宙的临界密度为1……,最终极境界是不收缩也不膨胀。

其实宇宙学家是以0.73+0.23+0.04=1.00来表达这三个绝对数目字,并不是以三个相对的百分比73%+23%+4%=100%来计算。各类型宇宙的临界密度不一定非是1.00不可,黑暗能量和黑暗物质可多可少,但智能型娇弱的生命,人类衷心认为,只能从精心微调、临界密度为1的宇宙中孕育出来。所以,在我们自认为临界密度非等于1不可的宇宙,两组数字混淆使用,勉强可以接受。

下面谈谈占临界密度绝大比例为0.73的黑色能量。

黑暗能量—免费的午餐

1998年的天文观测,证实我们宇宙的膨胀速度加快了,并且仍在加速状态,已持续了50多亿年。

宇宙“大霹雳”后开始膨胀,直觉上不难解释。依这个逻辑推演,膨胀可以持续,但物质间的万有引力在后面拽,速度应该渐渐变慢下来,才讲得通。但宇宙只按照人类的意愿膨胀了80亿年,近期的50多亿年,包括现在在内,我们的宇宙竟然找到了能量库,开始加速前行。

这神秘的黑暗能量,到底从哪里来的呀?这是当今宇宙对人类智慧最大的挑战。

前沿的理论说,这股神秘的能量,来自宇宙的虚无空间,并还为它取了个炫名:“真空能量”(vacuum energy)。

黑暗能量摇身一变,成了真空能量。真空呀真空,真正大空。大空之境,何来能量?

物理的量子力学中有一个重要概念,就是“测不准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测不准原理”说,宇宙间任何物理现象的测量,都有误差。举个简单的例子,就量一杯热水的温度吧。量温度要用温度计。温度计本身的温度肯定比要量的热水温度低。温度计插到水中后,开始从热水中吸热,热水的温度降一点,和温度计插入前的温度显然不同。所以,我们虽然量到了热水的一个温度,但这个温度已经变了,差别可能相当细微,却已不是原来的温度了。更别谈一杯水的温度本来就不均匀,是上面的温度呢?还是杯底的温度呢?好,为了精确起见,就把杯子缩小,杯子里的水就更接近同一温度。但相对的,温度计的体积更大了,对杯中水的温度干扰更大,测出的温度误差更大。

在宏观世界里,一杯水的温度量得准不准,不是重要的事。管它是48.76摄氏度还是48.82摄氏度,不妨碍一口喝下去就成。但在微观世界里,高速飞行的粒子躲在量子“测不准原理”守护神的后面,它们的身影永远笼罩着一层神秘的薄纱,真人永不露相。在微观的量子世界里,“测不准原理”无所不在,尤其对几个重要关口,防卫得更紧,零绝对温度就是一个例子。粒子一般在绝对温度不等于零的环境中取得热能,转换成动能飞行。聪明的人类就想,好,有温度你动,那我就把你关进绝对温度为零的环境中,没热能可用,你粒子就得乖乖地从空中掉下来,一动不动地躺在那里让我看个够。“测不准原理”说:没门儿,没有所谓精确的绝对零度这回事,我又怎么可能赤裸裸地让你看清楚呢?在绝对零度上下,我是会量子震荡(quantum fluctuation)的,形成一团朦胧的雾,你视线又模糊了,还是看不清楚吧!

另一个关卡,就是真空。真空中本来什么都没有,人类掉以轻心,没花心思严肃对待。“测不准原理”把真空看得更紧。你说真空就是真正的空,零能量零结构一切空空空零零零吗?告诉你,没有所谓绝对精确的真空。在绝对真空上下,我有真空震荡(vacuum fluctuation)戏码,老鼠掀帘,露一小手,显出真空能量和真空结构给你看看,我真空家当还不少呢!

物理学家理解到真空的奥秘后,就设计出测量真空的实验,看看真空中到底有些什么结构。哇,不得了啊!真空中竟然真的有量子力场、量子纤维、真空能量等,其中最出名的实验是卡齐米尔效应(Casimir Effect)。

卡齐米尔效应很简单。在真空中放两片不带电平行安置的金属板,把它们之间的距离逐渐拉近,两板之间居然产生一股向内推的压力。这个力量太神奇,所以每一代物理学家都使用最先进的仪器,重复这个实验,作用在两板间的力量就越量越精确,奠定了卡齐米尔效应的正确性。(图1)

卡齐米尔效应指出一条明路。不能小看真空,它有能量内涵和复杂结构。

宇宙中的真空能量,极为纤弱,在“大霹雳”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它的地位卑微,一直是被忽略的对象。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真空能量开始坐大,曾几何时,竟然在理论上可能成为主宰我们宇宙的力量。

从能量的结构分析,我们的宇宙有三类能量。第一类由物质而来。这类能量的密度,随着膨胀宇宙空间体积的增加,相对逐渐变弱。第二类由电磁波组成。像物质能量一样,它的密度除了也随宇宙体积的增加变弱,外加电磁波在更大的空间中,波长变长,能量相对递减。所以电磁能量密度,在增大了的空间,比物质能量密度衰减的速度快。第三类能量来自虚无飘渺的真空。这类能量密度与空间大小无关,是一个固定能量密度。第一、二类能量总值虽然从“大霹雳”后就固定不变,但密度随空间加大而降低,而真空能量密度恒定,不增不减,以不变应万变。更厉害的是,当宇宙体积不断膨胀变大,由真空而来的总能量,也水涨船高,宇宙越大,真空总能量就越高。只要宇宙不停膨胀,不花一个子儿就能获得无穷无尽的能量,取之不尽,用之不绝,永无能源危机。

目前估计,“大霹雳” 后80亿年内,物质能量密度和电磁能量密度的总和大于真空能量密度,宇宙基本以近等速膨胀,50多亿年前,宇宙膨胀够大了,真空能量密度开始行主导权,注入所谓的真空黑暗能量,造成宇宙膨胀速度加速。如果人类还想要一个最终不胀不缩的宇宙,真空能量密度只能定在0.73这个数值上,其它的0.27中有0.04是我们能看到的熟悉物质能量密度,剩下的0.23是黑暗物质。

有的专家认为,类似这种真空能量的黑暗能量,在大霹雳最最初时段发过一次力,在10-34到10-32秒间,以超光速把宇宙一下子膨胀了1030倍。还有,这个能量从今以后最好逐渐与时递减,才能保有以人为主观意愿不胀不缩的宇宙。这又是另外一篇大文章,在此暂时不谈。

目前人类最聪明的想法认为,黑暗能量来自真空能量,而真空能量是宇宙不折不扣的终极免费午餐。

黑暗物质

黑暗物质的存在,至少来自三个线索。第一,从螺旋星系的转速来看,包括银河系在内,星系外围晕部转速太快,远远超过可见物质重力场操控能力,如无黑暗物质护航,早已飞离星系远逸。第二,从超大星系团中个别星系间互动情况来看,速度已远远超出星系团脱离速度,如无黑暗物质额外重力场参与,应早已劳燕分飞,团聚不再。第三,宇宙间重力场透镜比比皆是,没有巨大黑暗物质重力场的聚光,无法成像。

所以,现代天文学家的共识,皆认为黑暗物质的确存在,但麻烦的事是这类物质深藏暗处,神龙首尾皆不见,侦测不到,苦啊!

追寻黑暗物质,第一个要问的问题,就是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黑暗物质,是由我们熟悉的物质变过去的吗?这些物质,是蜡炬成灰泪已干后由绚烂转成黑暗,从我们望远镜中的视野永远消失,可能吗?

“大霹雳” 后100秒内,我们熟悉的物质总量,基本上以质子和中子形式出现,已经到位。因为当时的宇宙在极高温状态,约10亿度的温度,质子和中子有足够的能量形成氘核子(质子和中子各一)。此时氢核子,也就是质子,和氘核子之间相对总量的比值固定下来。自此以后,宇宙温度转低,再无能力制造出氘核子。所以,这个比值是我们熟悉物质的签名式,在过去宇宙演化的137亿年中,通过望远镜对每个时期氢氘核子相对蕴藏量的光谱测量,就能得到我们熟悉物质的演变历史,决定它们是否烧光转暗,变成黑暗物质的一部分。

专家通过望远镜的时空隧道,选了大霹霹后期,宇宙中年和现代宇宙三个时期,仔细测量氢氘核子相对蕴藏量的变化,发现,这个比值别来无恙,没变,137亿年来忠心耿耿,没有投靠黑暗物质,还在为我们熟悉物质的宇宙效力。

氢氘核子的比值的确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的主要部份。但有人问,黑洞(black holes)是黑暗物质的一部份吗?还有,褐矮星(brown dwarfs),不发光的星云,星系间小的氢雪球等等,它们可能是黑暗物质的一部份吗?总体来说,它们的存在,能用电磁波寻出蛛丝马迹,黑暗物质看不见,但看不见的不一定是黑暗物质。这类物质归于后者,属于我们熟悉的物质那一类。

我们熟悉的物质宇宙由四类力量推动:引力,电磁力,弱核力和强核力。四类力量,各有管辖地盘,后三类已互发签证,三通(电磁力,弱核力和强核力)无阻,只有引力部份,仍然无组织无纪律,自我逍遥,归队无期。

黑暗物质很可能在大霹雳时,和我们熟悉的物质先后出现,只是它的物质基因,除开牛顿力学中的引力部份与我们熟悉的物质相通外,其余的物理特性,一概不知。

那,黑暗物质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在媒体上常常提到的黑暗物质是微中子(neutrinos),它又称‘热黑暗物质,不带电荷,以光速奔驰,在宇宙中的蕴藏数量巨大。微中子在1930年代就被预测存在。你我的身体,每秒钟被来自太阳和宇宙众星系千亿个微中子穿透,但我们浑然不觉。其实,它们更视地球和太阳如无物,随意穿梭,所向披靡。人类绞尽脑汁,在地层深处,安置了最灵敏的侦察装置,经过了50多年的努力,终能一窥它们的卢山真目面。在1945、1995和2002年,诺贝尔物理奖三度颁发给在微中子研究有成就的科学家们。

微中子虽然是黑暗物质的血亲,但总质量太轻,占不到黑暗物质总质量的1%。微中子不是黑暗物质主力部份。

另一模拟较能成气候的黑暗物质叫“微弱作用重粒子”(weakly interacting massive particles, WIMPS),它属于‘冷黑暗物质类,当然也不带电荷,理论上的要求是它的质量越高越好,企盼着它是主力黑暗物质部队,为人类解惑。

中国从1990年代就和意大利合作,在罗马附近一个1,400米深的地下“黑暗物质” (DArk MAtter, DAMA)实验室,进行捕捉WIMPS的工作。

最近在欧洲日内瓦投产使用的“大强粒子碰撞机”(Large Hadron Collider)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寻找WIMPS或是它的远房亲戚。

结语

天文物理学家认为,黑暗能量应该存在,它可能由真空能量而来。真空能量是量子世界的产物,相当神秘,威力可能和想象中一样强大,但到目前为止,仅是理论上的沙盘推演,并无天文数据佐证。更难解的关键问题是,黑暗能量为什么能产生一股“反重力”的推力?这是对当今人类智慧的一个最大挑战。

黑暗物质的存在,有实验数据证实。它生来就有自闭个性,幽暗隐居,人类追寻之路艰难。它很可能是在“大霹雳”初期宇宙能源充沛时,比我们熟悉的物质早一脚出现,抢先用掉大部份能源,造成它拥有极高能量的体质。人类目前卯足了劲儿,打造出“大强粒子碰撞机”,期望能够得着黑暗物质高来高往的能量,要不或许也能找到它一个远房能量较低的穷亲戚,至少能间接推证它的一些特性。

最聪明的人类,为了解决黑暗能量和黑暗物质问题,吹响了“集结号”。

图1:卡齐米尔效应实验。两个在真空中不带电的卡齐米尔平行板(Casimir plates),在近距离内,经由真空震荡(vacuum fluctuation),互相吸引,证明真空中有能量存在。

猜你喜欢

星系真空宇宙
警惕安全监管“真空”
《真空与低温》征稿说明
跟着星系深呼吸
迄今发现的最大星系
宇宙第一群
星系大碰撞
这宇宙
地外星系
一种抽真空密炼机
罕见病的“政策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