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芹四论:凝神于“非常态”危机的思考

2009-04-29

中国科技财富 2009年1期
关键词:非常态粮价粮食

中国科技财富:最近看到您不断在各种场合阐发关于“提粮价”、“涨工资”、“推高房价”和“开放资本账”的观点,譬如10月份的“中国首届金融理财师年会”,譬如陕西卫视“开坛”等等。

周岭:准确地说,应该是“大幅度提高粮价”、“大幅度提高工资”、“持续适度推高房价”和“不失时机地开放资本账”,我称之为我的“美芹四论”。

目前我们面临的是百年一遇的“非常态”危胁,但同时也是千载难逢的非常机会,所以必须施以非常手段。老子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兵圣”孙子说:“以正合,以奇胜。”说的就是这种道理。

中国科技财富:您为什么在这个时候突然提出这样的主张?

周岭:有些想法已经省思了很多年,譬如粮价问题、工资问题。现在提出来,是因为全球经济危机已经严重威胁到中国。而以常态思路看待这场经济危机的影响,一旦误判断,就很难独善其身。同时,以常规办法处理“非常态”危机则很难奏效。因此,在正确判断的前提下,还要“以奇用兵”,才有可能致胜。如果方法得宜,“米贱伤农”、“低工资高就业”等长期困扰中国的死结,反而可能成为冲出危局、逆势增长的巨大机会。

中国科技财富:大家都说“冬天来了”,您认为这个经济冬天会很快过去吗?

周岭:应该没那么乐观。这场危机引发了多年积累的问题,绝不是短时间能够释放的。譬如“过度杠杆”问题,现在已经暴露的,还只是冰山一角。由于长期以来,“披露亏损规避症”通行全球,所以谁也无法估计被掩盖的损失究竟有多少。美国是这样,欧洲和俄罗斯的透明度更低。

中国科技财富:能不能说,都是“杠杆”惹的祸呢?

周岭:应该说,都是“风险失控”惹的祸。譬如玩蹦极,如果没有安全措施,从这么高的地方往下跳,百分之一百摔死,但只要把弹力绳、安全绳按规定系好了就没事。所以不能单纯讨论“从这么高的地方往下跳有没有危险”,这个命题不对。

近几天刚爆出的丑闻,前纳斯达克的董事会主席麦道夫玩儿了一个老把戏“庞氏骗局”,造成500亿美金的直接损失,已经超过了安然事件。但究竟由于被拖累而导致的间接亏损有多少?现在还不能作出完整统计。麦道夫承诺高额回报的一个简单骗局,居然把野村和汇丰都圈进去了。野村和汇丰的风险意识哪去了?审慎调查的专业程序哪去了?

此外,“过度杠杆”化的金融衍生产品问题不是今天才有的,由于衍生产品的问题引起的巨额损失也不是今天刚发生的。十一年前,曾经在摩根斯坦利专门做衍生产品交易的弗兰克·帕特诺伊出版了一本书,书名《诚信的背后》,就深刻揭露了摩根斯坦利圈钱游戏的黑幕。《骗术扑克》的作者迈克尔·刘易斯说:“《诚信的背后》让你亲身体验当今华尔街最危险最重要的游戏。衍生产品交易是一场血腥的游戏,猎物就是毫无防备的投资者。读读这本书吧,否则……”

历史无情地一次又一次验证了游戏的血腥性。由于人们的贪婪嗜利,竟至于奋不顾身、前仆后继。游戏愈演愈烈,直到这一次空前危机的发生。全世界被似乎突如其来的灾难打击得目瞪口呆,殊不知正是几乎普天下参与的养虎游戏才使得风暴肆虐而人人自危。

最近高频率听到的一个概念是“去杠杆化”,政界、金融界、企业界都慌了,“杠杆”成了万恶之源,人人喊打。这个过程一定会从有瑕疵的“杠杆”蔓延到无瑕疵的“杠杆”。在举世一片“去杠杆化”的已经敏感到过激的呼声里,股票、债券、基金、房地产……,凡带有“杠杆”标签的一切,是涨还是跌,已经没有任何悬念了。

那么好,回到“冬天”的话题。这一个“冬天”将是漫长的,切不可存有任何侥幸心理。

中国科技财富:10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就是果断地以投资基础设施有效地拉动了内需,从而安全地度过了危机。10年后的今天,中国政府更大力度的4万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迅速出台,您认为这一轮投资拉动内需能抵御“冬天”吗?

周岭:我相信会有显效。但前提是,这个“冬天”不要太长。因为可能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部发动机中,外贸严重受损,消费型内需不足,唯有投资型内需单机启动。10年前的经验是又多又快又好,譬如遍布全国的高速公路,从质量到总量到密度,都已经超过了美国;各地高质量的机场,简直是“忽如一夜春风至,千树万树梨花开” 。现在再建机场高速公路的空间已经不大了。所以这一轮有新的指向,譬如高速铁路等等。但如果经济持续低迷,大规模投资的可选择项目源趋少,这部发动机就会停转。由于投资拉动内需的不可持续的即期效应特征,所以不能把全部希望寄托在这部发动机上。而外贸出口主要取决于外部市场复苏的程度。那么,真正可能持续拉动经济的就只有消费型内需了。这一点,大家早有共识。问题是,消费型内需怎么做才能拉动。这是个大难题。

中国科技财富:您的“美芹四论”就是试图解题的了?

周岭:对。首先我要声明两点:一、面对“非常态”危机,必须采取非常举措,常规调控手段没有用,譬如息率、税率等等;第二、这是个系统工程,要配套启动,单动不成立。

这一轮拉动内需,靠谁拉动?首先要靠人口基数最大的农民。如果9.4亿农民消费起来,将是怎样的局面,又有哪个国家有这种资源?不能拿农民当包袱,要转化成为积极因素。那么,如何实现农民消费能力与水平的提升,就成了问题的关键。问题到这里,很多人认为是无解的。实际上,答案就在眼前。请问农民手中有什么用于交换金钱的资源?粮食。

相比于国际上的高粮价,中国目前粮价太低。发达国家不说了,土耳其的大米价格折合人民币都要60块钱一公斤,我国在产地的购买价只有几毛钱。这导致很多地方出现粮食走私。宁波海关最近就查出几批粮食走私。国际市场粮价高,这就给粮食非法出口制造了机会。但是无论谁发了财,都与农民无关。

你怎么把农民调动起来?你让农民脱贫致富,只是补贴他能脱贫吗?土地流转他能脱贫吗?脱不了。土地流转,我很认真地调查了一些农村的情况。譬如大家都很关注的小岗村。土地流转大概50%了,被外边来的人把土地租过去种葡萄,结果是什么呢?用村委书记的话说,“去年不如前年,今年不如去年”。再加上粮食大幅度减产,原来种粮食现在改种葡萄了。出租土地只能收取固定的回报,每亩一年500块钱,出租两亩地1000块钱,其他收入没有了,农民什么时候才能致富?

有人说农民不要种粮食,收益太低了,可以进城打工。九亿农民都进城打工城市能装的下?说这种话的人不懂农村,因为我在农村插过队,我做过农民,我太知道农民了。农民其实不需要用别的方式来致富,别的方式致富都是非正当的。作为一个农民数字如此巨大的国度,一定要考虑农民本质上是做什么的,就是种庄稼的。种庄稼怎么致富?你给他补贴他也不能致富,你给他贷款也不能致富,增产也没用。

今年全国粮食生产总量是1万亿斤,刚刚等于1984年的产出总量。再增产100亿斤非常吃力。问题是即使能够增产100亿斤,于农民的收入并没有多少敏感的相关性。

国家统计局做过一个模型,每增产100亿斤粮食,农民人均收益增加2分钱。有用吗?你知道100亿斤是什么概念?整个浙江省产粮100亿斤。浙江在五年前,年产粮食是260亿斤,去年已经减产到100亿斤。就是农民不种粮食,不愿意种,没有积极性。为什么?粮食不值钱,所以变相把土地卖了。国家补贴也好,借钱也好,即使送钱给他,他都不敢用,他不知道你明天还送不送。一定要给农民一个可持续收益的方案,这个方案就是粮食涨价。

还是国家统计局做过的模型,在总量1万亿斤不变的情况下,粮食收购单价每斤长1分钱,农民人均收入增加10元钱。这说明农民增加收入与粮价有着非常敏感的对应关系。所以要想让农民脱贫致富,只有一条路:粮食涨价。

现在我们面临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全世界粮食涨价,全世界经济危机,赶快趁这个机会让农民富起来。农民在什么情况下敢花钱呢?第一个农民有钱了才敢花钱,再一个有钱是可持续的,就这两条。一个有钱,一个可持续。怎么有钱?农民手里可用于交换的资源只有粮食,只要高价收购粮食农民就有钱了。怎么可持续?只要高价收购粮食就可持续。农民凭什么要住草房子?凭什么要烧柴火?为什么不能用电饭锅?为什么不能用电冰箱?为什么不能看电视?为什么不能开汽车?只要有钱,只要可持续收入,农民就应该有这样的需求。

所以,只要粮价提起来,所有的农民都能够全面脱贫致富。为什么全面脱贫致富呢?不是有东西差别吗?东南沿海这一带,很富裕,粮食产量很高,但是土地面积少;中西部单产比较低,但是幅员辽阔,土地资源多,所以大体上可以平衡。

全面提高粮价,不能理解为只是百分之十几、二十几,这个不行。一定要大幅度提高,提到与国际粮价持平甚至超过国际粮价,提到农民卖粮即可脱贫致富的价位。

这样做的第一个好处,就是农民全面脱贫致富,不用再接受救济。农民有自己的尊严,我要你的钱干嘛?我自己卖粮食就能赚钱。第二个好处,就是他有了消费积极性。一种强劲的消费能量马上就会释放出来,而且这个能量的释放是超前的。为什么?你想一想,你口袋有100块钱,你敢花不不敢花?如果明天你就会收入1000块钱,那这100块钱你现在就敢花对不对?有预期就有信心。第三个好处,粮食值钱了,农民一定精耕细作,一定多种粮食、种好粮食。第四个好处,耕地保护,不用说,一定要保护。你想占他的耕地肯定不行,那是他的命根子。你看看好处有多少!

由于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近来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大量失业回乡,广东、湖南、四川、陕西等地区的返乡潮令人触目惊心。潜在的失业农民总量有多少谁也不敢估算,如果没有有效的安置办法,很可能成为一个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设想粮价提高了,已经返乡的农民立即会发现“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原来撂荒的土地,流转的土地,他都要拿回去自己种。因为种地挣的钱,恐怕要高过他在城里打工。在城里打工,没有人看得起他,回去还可以找回他的尊严。

资金、人才都有一种漏斗效应,就是往回报高的地方流动。粮价高了,各种各样的机构、企业、个人,包括下岗待业人员,恐怕都要要拥到农村去找机会。同时,农村将出现大量的农民自己的粮食企业。9.4亿农民所形成的内需消费大军,将给中国带来多大的福祉!到那时候,在这样一个基础上谈城市化,就真的有意义了。

中国科技财富:农民自身也是其它商品的消费者,粮食涨价势必会引起物价的连锁反应,从而导致通货膨胀。您肯定是事先设想到了这一点的,您的这一整套“非常规”操作,显然不是粮食涨价这么简单。假设有了粮价这个“支点”之后,会发生什么?或者说,整套“非常规”操作中下一步骤是什么?

周岭:如果农民这个问题解决了,那紧接着就是工薪阶层。长期以来,低工资高就业的结构不合理,趁这个机会赶快提工资。千载难逢,现在不提,更待何时?工资提多少呢?提N倍,提到不低于农产品涨价之前的收支比,甚至还要高。这样还有一个好处,一个人的工资能养全家,一些双职工就有条件重新考虑回家一个,而且是自觉自愿地回去。这样可以空出很多的岗位解决就业需求问题,大幅度降低失业率。当然再一个就是其他的配套了,劳动保护,养老保险,社会保障机制,全部再跟进。

因为工资提了,也是可持续的,所以这个综合效应又把这批人的消费能力和信心大幅提升了。这个内需拉动力量比你动员把他的存款拿出来要容易的多。

中国科技财富:这会不会导致人工成本的增加?

周岭:没问题,为什么?

首先,我举个例子,广东的格兰仕。格兰仕的电饭锅出口利润很低,每个电饭锅的利润只有25美分,全靠规模销量。因为占到全世界70%的份额,所以企业还有生存发展的空间。现在麻烦了,由于欧美市场萎缩,大量退订单,卖不掉了,企业面临着倒闭。如果农民有能力消费了,他这个锅的销量不降反升,利润恐怕比卖给欧美的市场还要高。因为他的关税省下了,运费省下了,一个锅就不只25美分的利润。9亿农民开始买电饭锅,那还得了?所以这个购买力就可能把格兰仕救了。本来要倒闭了,现在被农民拉动内需的购买力救了,救了以后甚至比以前的盈利还要高,那你要不要给工人涨工资?还有一个回报社会的问题。再加上政府这时候要有一只手伸出来调控吧?那这样的话就不会有问题。电饭锅是举个例子,各行各业道理相同。凡是城里人要用的,农民都可以用。你昨天用的,他今天都要用。没错,这样一来企业是面临人工成本增高的事实,但是总比垮了好。何况成本收益水涨船高,最终算账,企业的高产出高收益完全可以冲销成本增加的压力。现在数万家企业倒掉了,如果可持续的消费性内需起来了,这些企业中的一部分很可能东山再起。那么,这些企业要不要给员工提高工资?

再一个,农民靠卖粮致富了,所有原先针对农民的补贴通通省下来了。今年光是四项补贴就达到1024亿元,再加上“老少边穷”、“开发西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等各种名目,总量是非常可观的。这些钱农民不会再要了,可不可以拿来涨工资?

中国持续多年的高增长,国库充盈。如果再加上可能出现的致富的农民、市民强劲内需助推,这样一个良性循环的局面,岂不是又形成了一种增加工资收入强有力的支持环境吗?

中国科技财富:这样做会不会引发通胀?

周岭:看看大形势,全世界都在通缩。中国今年下半年出台的所有措施都是为了保增长、防通缩。去年年底已经吃了亏,明明是经济下滑的趋向已经明显出现,却误判断了形势。一直到今年上半年,经济已经趋冷了,应该防冷防缩了,但却在加大力度防通胀、防过热,结果导致股市崩盘、房市下滑,老百姓口袋里的钱迅速减少,消费信心遭到重挫。我们还能再犯这样的错误吗?孔子说:“过犹不及”。理论上通胀通缩都要警惕,但是现在我们遭遇到的是空前规模的经济灾难。

我一直强调这样一个概念:“非常态”。如果在这种“非常态”形势下,仍然固守常态思路,是一定要付出惨重代价的。至少是不该犹疑的时候左顾右盼贻误战机。

当年格林斯潘做美联储主席的时候,多少人在盯着他说每句话的神态,乃至他绕来绕去地从不明晰表态。格林斯潘被人熟知的著名的那句名言:“如果你以为对我个人已经研究非常透彻了,那我可以告诉你:你一定误解了我的话。”就是因为他的哪怕很微妙的态度都会引起美国乃至全世界的经济波动。那时,美联储加息减息防通胀防通缩调控非常有效。为什么?很简单,那是一个常态形势。

今天的美联储已经把所有的手段都使出来了,应对危机的效果几乎是零。下半年中国为了紧急拉动消费性内需,五种金融政策同时出台,这种罕见的做法有用吗?没用!为什么?很简单,现在是“非常态”形势!

如果真的近期内的某一天通胀来了,国人最先做的事一定是额首相庆。那表明,“冬天”就要过去了。

还有一个粮价长、工资长,相应的币值就降低了。这本身也在冲抵通胀的可能性。倒是为了保增长,人民币还应该理性升值。

这个时候真吃亏就是银行存款比较多的人,这就引出了一个怎样能使手里的存款不贬值的问题。

中国科技财富:从粮价,到工资薪酬,您的下一个“关键词”,如果猜得不错的话,应该会是“土地和楼市”了,是吗?同时,我们也希望知道,您对于目前政府积极采取救市措施,是怎么看的,尤其是对于楼市。

周岭:我先要说一个教训。1997年香港做错了一件事,降地价降房价。惯性思维,以为是做了一件好事。“房价太高了,劳动人民买不起啊”。结果导致“负资产”大量出现,导致消费信心锐减,导致市场通缩,导致失业率急速上升。政府紧急举债救市,导致赤字高企。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怪圈,折磨了香港很多年。究其根本原因,简单极了,就是降地价降房价,一个良好的出发点。

所以,错误不能重演,尤其在经济危机的今天。不仅不能降,还要推高。如果粮价涨了,工资涨了,房价更没有理由不涨。为什么?

农村耕地得到保护,土地肯定紧张,资源是越紧张越昂贵,提高土地价格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政府出台提价政策,所有土地涨价,剩下的事让市场去管,政府控制源头。土地价格提高后,房地产行业便得以推动房价上涨。可能有些人要骂了,其实,这就象杭州市市长说的:我鼓吹房子涨价,好多人骂我;让房产降价,网上不骂了,说我是好人。但是,杭州市80%的人都有自己的房产,这80%的人怎么办?很多人买房子是作为投资,或出租获益,或增值获利。有赚钱的预期,人们才敢消费和投资。这是很简单直白的的道理。

去年的一些政策,要把房价、股价打下去,貌似为老百姓,其实老百姓没有得到任何实惠。你说房价打到多低,能让买不起房的人都能买的起房?现在1万一平米的房子,买不起;降到8000就能买得起吗?还买不起。如果你降到2000他能买得起了,但他不敢买了。因为你还可能降到1000。追涨杀跌,概莫能外。

中国科技财富:城市居民收入水平提高,还是会有人买不起房子。您对经济适用房,康居工程,微利房等等怎么看?

周岭:这里首先要厘清两个不同的概念。房屋是固定资产。没房的人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是居住问题,不是资产问题。住不起房怎么办?租房。租不起怎么办?政府补贴。各项社会福利基金都应该跟上,让居者有其屋。这是应该做到的,也是社会优越性的体现。居者有其屋,等有钱了,再去买房。昨天买不起,今天可能买的起。如果把社会资源廉价地分配给一部分人,这就是对全社会的不公平。而且,这一部分人,身份也可能发生变化。他变成有钱人了,他可以买房子了,你能把这个房子再要回去?执行回转是很难的。还有就是滋生腐败,很多经济适用房实际落入没有经济困难的人手里。现在所谓的经济适用房,我认为要叫停。这是低成本建房,危害极大。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是“经营城市”,第一要务就是要让城市增值。如果房子是一年更比一年差,谈何增值?重要的是应该着力把廉租房做好,来解决基本住房的问题。

理论上讲,住房是拉动居民消费的第一动力。所以,房地产行业一定要实现稳定发展。目前,有些区域房价回落了一点,但是未来还是要上涨的。从周边情况看,连莫斯科的房价都比北京、上海高很多,首尔、东京、香港,哪个地方比中国的房价更低?

中国科技财富:或许在金融风暴这个“非常态”的情境之中,特别适合您提出的这一整套“非常态”的操作。但是,就象您提出这一系列理论,需要很大的智慧和勇气一样,真正决策将其付诸实施,显然需要更大的勇气。您是否也这样认为?

周岭:这是一件前无古人的事情,没有先例,谁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都会设想到各种可能性,有的甚至是可怕的设想。我相信,不会是我一个人想到这样的“非常态”操作,一定不是的。

让人遗憾的是,我们的经济学家通常都是给政府出台的一些政策寻找依据。因为,跟在政策后面喊“皇上圣明”,比提出独立见解容易得多,也安全得多。

很重要的一点是,我说的任何一件事情都不能单独实施。单纯调整粮价,势必造成一系列的涨价,粮食不是孤立存在的。如果解决不好其他问题,一定是通货膨胀。单纯提高工资收入也不行,现在城乡收入比例已经是3.3比1了,绝不能再加大这个剪刀差了。单纯推高房价,行不行?也不行。现在各地方政府采取的救市动作,我认为没有用。必须“三管齐下”,通盘考量与操作。粮价提高,工资提高,房价提高,这种联合动作的效益才能显现。单独着眼于某一个环节,一定会出现诸多后患,行不通的。

中国科技财富:您的“第四论”该是“开放资本账”了。这个话题其实很多人都在说,争论得很激烈。您的观点应该不是简单的“正方反方”吧?

周岭:我的角度不同。首先,我要再次强调“非常态”这个概念。以常态形势下的认识谈论这个话题显然已经跟不上形势的变化了。譬如,热钱狙击,杠杆陷阱,外债风险等等,忽然变得很陈旧了。其次,我不是孤立地谈这件事,而是沿着前面三个问题的思路得出的捷径式求索。如果长粮价、长工资、长房价使得消费性内需强劲支撑经济持续增长,则在这个基础上不失时机地开放资本账,推出人民币自由兑换。同时理性推动人民币升值。

目前美元不景气,欧元、澳元一塌糊涂。人民币作为一种以强劲经济增长支持的货币,合理升值的货币,可以自由兑换了,这个世界会是什么样的反应?尤其是在“非常态”形势下,各种已经苍白的脸一定会被人民币映红。甚至把人民币作为新的避风港。人民币在未开放资本账的情况下,已经有多个国家流通甚至储备了。可以想见,当人民币一旦成为可自由兑换货币,一定会立即被所有国家作为储备币种。这在常态形势下已经不是问题,在今天这种“非常态”形势下更会得到非常的欢迎。如果各国的外汇储备,都增加一个人民币币种,那么中国需要准备多少人民币?没错,前三件事情同时推出促进了消费和投资,却制约了出口,那么推出人民币自由兑换就相当于出口人民币。各国储备人民币,一定会用可以流通的本币,用黄金,用矿产资源,用工业产品,用农产品,用装备和技术进行交换。而人民币的适度升值这时已完全释放了原先的压力。同时,正好利用这个机会,尤其是利用人民币交换来的巨量进口装备和技术,彻底调整和升级外贸出口结构。中国的环境已经承受不起世界工厂的代价,这又是一个超越“中国制造”的绝佳机会。

总而言之,面对全球经济危机,我们前面的路有三条:第一条路,按照常规出牌,但是不可避免地会遭遇重重困难。因为在“非常态”的环境中,常态的手段通常会“失灵”。外贸和消费性内需都不会有起色,虽然投资拉动内需是有效的,但却是不可持续的。当这个金融冬天太过漫长,当投资手段也要“失灵”的时候,会遇到更大的危机。第二条路就是我所说的粮食涨价,提高工资,提高房价。借非常危机这个非常机会,开创一个系统工程,“以正合,以奇胜”,实现全民致富的非常梦想。第三条路,是建立在第二条路的基础之上,再叠加开放资本帐的任务,让中国迎着风暴的洗礼而逆势崛起。

猜你喜欢

非常态粮价粮食
非常态之美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粮袋子”充裕 粮价大幅上行缺乏支撑
国际粮价总体水平或将上升
我国粮价政策改革要促进竞争力提升
我的粮食梦
关于粮价的猜想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和形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