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避税天堂瓦解?

2009-04-28熊仁宇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自由港天堂手段

熊仁宇

G20峰会召开,美英希望能够达成进一步的金融业救助计划。而法德则更关注对金融业高官薪酬和避税天堂的监管上,其中避税天堂问题更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这也让卢森堡、瑞士和奥地利三个重要的避税地国家感到大为紧张。

国际避税地问题存在已久,伴随着国际贸易不断扩展,一些资源匮乏、土地狭小的国家因此获得了生存的空间。但此次经济危机已经开始刺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直接的保护主义政策容易受到相关方面的积极反对,间接的、隐蔽的贸易保护手段逐渐成为主流。主要表现在对资金流出的限制和对就业市场的保护,而具体的手段并不滥用关税壁垒,而采取技术和环保乃至税收竞争的手段。英美国家因为存在资金回流的倾向,而对避税地导致的资金输出并不敏感,且英美两国坐拥地利优势,企业和人口流动较小。欧洲大陆则不然,欧洲一体化使得欧洲国家中的企业和人口的流动性大大增强,身处欧洲腹地的卢森堡、瑞士、奥地利的低税政策无疑将使本国成为周边国家的资金黑洞。此外在经济危机下资金回流美国,欧元区承受巨大的压力,各国为了维持所谓统一财政纪律,互相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

传统“避税天堂”国家主要是由客观因素造成的。有的是历史上的殖民地经济形成的有利于资本输出国的税收制度;有的是经济上比较落后,处于经济发展的考虑在税制方面采取优惠措施以吸引外国资本的进入;有的是自由港经济本身税负不可能很高。所以以往对避税地国家的制裁行动往往产生很大的分歧,难以形成统一的制裁行动,往往最终以国与国之间的信息交换谈判为结果。但近一段时间以来,避税地嫌疑国家的名单越来越长,有些既不存在殖民地传统,也并非资源匮乏型和自由港国家,也堂而皇之采取税收竞争策略。

另外,新型的避税手段挑战商业规则底线。当世界各国纷纷采用双重课税(属地兼属人)标准之时,原来的那种通过低税率形成的优势已经不再吸引人,反而成为本国利益丧失的渠道。现在的避税地国家主要的“卖点”均是缺乏情报交换、缺乏透明度和所谓“围栏”制度,更有甚者甚至以本国财务制度的混乱从而客观上形成无法调查的结果。保密条款的泛滥甚至使得各国税务部门采用极端的手段进行税务调查。2008年列支敦士登国最大的银行LGT集团的前雇员将其所掌握的一份1400多人的银行账户信息以420万欧元的价格卖给了德国政府,这一事件最终演变为一场政治风波。正是这种过分的保护伤害了商业社会基本的诚信底线,所以避税地问题才会如此牵动各国政治家。

猜你喜欢

自由港天堂手段
新加坡殖民地自由港政策的形成(1819—1867)
天堂湿地
创新执法手段,提升执法能力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自由港的生意经
天堂游
逻辑接续及其表达手段
天堂
临机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