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古诗文朗读 提高阅读效率

2009-04-27王新英王勤红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09年4期
关键词:正音琵琶行文意

王新英 王勤红

宋朝陆九渊有诗:“读书切忌在慌忙,涵咏工夫兴味长。未晓莫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可以说,读书百遍,其情、其美自见。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编选了大量的古代诗文,这些文本都是经典,凝聚着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汉语文的源头。反复品读、吟诵,反复涵咏,有利于形成语文能力、文化底蕴。教学中,针对学生成绩较差,底子薄,学习习惯不良的现实状况,为了完成学习任务,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提高语文素养,改正不良习惯,全面的发展,古诗文教学中注重了诵读的训练,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将其连缀成文,供同行批评。

一读:正字音,明句读,合语调。

接触文本后,首先要做到朗读流畅,正确,流利。为此,扫清字词障碍尤为重要。学生试读几遍后,指名读,共同纠正,同桌再读,比较文本读音的不同,从而有针对性的正音。初读时,可以结合文本下面的注释中的注音进行正音,如:跬(kuǐ)步;苌(cháng)弘;知(zhì)明;或不(fǒu)焉;木直中(zhòng)绳;贾(gǔ)人等,或是生字,或是通假字,或是多音字。只要阅读注释,就能解决。新教材的古诗文注释非常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根本无须老师一一正音。如果有生字,学生可以查字典解决。下一步就是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进行合理的断句,这样对理解句意有很大的帮助。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在连词“而”前面停顿,句子之间的关系为并列。再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在“也”后面停顿,可以表现作者对世风难转的感慨。只有正确断句,才能准确理解句意。此时再播放名家的朗诵,帮助学生初步感知语调,更有助于理解文本。如网上下载的著名话剧演员孙道临朗诵的《琵琶行》,铮铮的琵琶乐曲,抑扬顿挫朗诵语调,很快把学生带到了诗歌意境当中,诗意的理解,迎刃而解。

二读:用工具,释字词,析句意。

正确流畅的朗读文本后,再读文本,疏通文意为背诵奠基。本环节以小声朗读为宜,学生一边读文本,一边读注释,同时小声用自己的话口述文本的意思,并自觉地与同桌讨论,交流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如果不理解,可以向老师提问,也可以利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查阅。例如:“彰——清楚”“暂——忽然,一下子”读文本下面的注释即可解决;“须臾——片刻,一会儿”等可以请教老师、同学,也可以查字典解决。要全方位,多角度地利用学习资源析句意,疏通文意。注意此学习环节从大处着眼,只求大致理解,不求一一对应的翻译,更不必从细微处计较句式、活用等语法现象。至于字词的记忆,可以利用学习活动中的“制作文言词语卡片”进行,并且将这一学习活动贯彻到学习所有文言文的过程中。

三读:理思路,明主旨,能成诵。

充分利用学习资源,疏通文意后,理解文本的思路,明确文本的主旨,是背诵文本的关键。只有理解的内容,才能快速的背诵,这是大家都熟知的。本环节仍然离不开反复的朗读,可以采取小声朗读,同桌讨论,教师点拨的方式理清文本的思路。如学习《劝学》《师说》,教师可以直接引导学生找出文本的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古之学者必有师”。然后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论证中心论点。《劝学》从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等方面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全面论述中心论点。学习《琵琶行》,反复诵读后,再理解诗的思路,即先讲述江边送客闻琵琶,再讲述舟中聆听琵琶曲,然后是琵琶女倾诉身世,接着是诗人同病相怜伤迁谪,最后讲述自己重闻琵琶青衫湿。全诗表现了白居易对琵琶女的深挚同情、对自己被贬的满腔幽怨以及对冷酷现实的强烈不满。此时再去背诵,较为容易。

四读:鉴名段,品滋味,赏全文。

如果上述环节体现的是积累与整合,思考与领悟的话,本环节的文本品读,应重点指导学生在感受与鉴赏,应用与拓展,发现与创新等方面获得发展。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挥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通过点拨、讨论,对文本的再次亲密接触,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例如,《劝学》中比喻排比的运用对说理的作用,及对自己的启发;《琵琶行》中对音乐的描写比喻,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也可以讨论探索:《劝学》讲了哪些道理?“学不可以已”与“终身学习”观点是否一致?为什么?《师说》提出了哪些观点?如何看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学习了《琵琶行》后,有的学生在鉴赏全文时为琵琶女指了一条明路:发挥特长,创办女子琵琶乐队,与现代女子十二乐坊抗衡。跨越时空的思维,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求异思维,的确进行了富有个性化的解读。

千古绝唱,一读了之。读、说、写、议、赏,贯穿于古诗文的学习过程。

王新英,王勤红,中学语文教师,现居山东淄博。

猜你喜欢

正音琵琶行文意
《鬼神之明》的文意主旨与“明”字的含义
从闽粤两地正音书的语音性质看清代官话问题
天一阁旧藏《太和正音谱》考
盐谷温《太和正音谱》排印本研究
工筆文意之大化——关于田禾虎画风格元素特征的分析
表达准确,文意清晰
《琵琶行》与《李凭箜篌引》比较分析
知我者谓我心忧——解读白居易《琵琶行》
借你一双明亮眼,力拨迷雾见阳光——破解文言文文意理解常见设错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