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语感培养浅探

2009-04-27秦立海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09年4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语感语言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认为:语感是在长期的规范的语言运用和训练中形成的一种迅速、有效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我们知道语文能力可以分为听、说、读、写四大类,四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但如何联系却是靠语感。语文学习中语感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倾向,而如何使学生具有敏锐的语言感受力,是我们广大一线教师需要认真实践并总结的。

一、引导学生积累生活实践,培养敏锐语感。

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的锐敏,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没有生活体验,语感培养是苍白的,语感培养就会重蹈“死读书,读死书”的覆辙。只有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敏锐的语感才能培养出来。此外,我们要通过报纸杂志、电视新闻、互联网等多种渠道,多种方法,扩展学生的见闻,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

听,要善于抓住对方的核心意思。说,要说的顺畅,层次清晰。至于写,要养成想清楚再写的习惯,可以先写结构提纲。写完后要多念几遍,发现拗口的地方就要认真修改。

朗读可以增强阅读能力,激发读书的欲望,朗读是架设在人与文本之间的桥梁。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探本求源,感受文本的丰富内涵。充分利用早读时间,强调诵读,无疑是一条有效地提高语感水平的捷径。

1、要加强朗读指导和训练。

读书时要求学生必须做到眼到、口到、心到。通过认真的阅读,能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的活力,发展感悟能力。在朗读过程,形象和感情融合在一起,通过朗读,才能更好地体味文章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文章的气势韵味和语言的美。对于抒情性文章,最好要美读。“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叶圣陶说,“要尽量去体验作品中美好的内容和形式,并陶醉于其中”。比如,鲁彦的《听潮》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美读。读“大海朦胧欲睡”一段,可用轻柔的语音,舒缓的语调,让人体味到大海落潮时的温柔美;读大海“终于愤怒了”一段,语音加重,语调高昂,让人领略大海咆哮时的雄壮美。同学们在美读中,已不知不觉地接受了绝妙的语感教育。

传统的语文教学强调多读多写的方法,可以说就是语感教学。“好书不厌百回读”,只有反复地读,才能够产生深刻的语感。有些文章,经过反复朗读,才能读出味道,对于一些名篇最好能背诵,这样就能大大地增强自己的语感。

2、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现代的阅读教学要求破除以教师讲解、分析为主的知识灌输,把阅读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使学生能说会道,能读书看报,能熟练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语言是用来表情达意的,文字的背后具有丰富的意象、情感或理念。例如阅读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作者记写了当时父亲的穿着打扮体态动作,特别着重描绘了过铁道的情景。怎样走去,怎样探身下去,怎样爬上月台,都细细地如实写来,我们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仿佛我们当时也在场,也看到了一位仁慈的父亲对儿子的关怀和体贴的情景。在阅读中对《背影》语言的感知和把握是首要的,同时,每句话所含的意义,也需要凭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去体味。良好的语感能力不是单靠学生自己能形成的,关键是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和训练。

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学生终生受益,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就谈不到语感能力的培养。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学生们的良师益友,阅读使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同时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奥妙,认知了语言的情趣,把握了语言的精髓。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培养语感分析能力。

所谓语感分析,就是分析语言的语境意义,而不是作语言表面特征的分析。

其一,抓住关键词。《红楼梦》中香菱学诗一节中香菱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见了这景似的。”香菱正是抓住了诗中的关键词深入领会诗的精髓,体现了其较高的艺术感受力。

其二,揣摩、了解作者的心境。我们以马志远的《秋思》为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诗人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只要我们稍加留意,一定不难领悟到这句话的语境意义,这里正隐含着游子孤独寂寞的心理感受。

其三,把握作品中事件的背景,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孔乙己》为例 ,孔乙己是从笑声中出场,在笑声中走向死亡。整篇小说用笑贯穿始终,用意何在呢?当时社会为什么会冷漠无情到这样地步?可是咱们从这一点想开去,不是可以想得很多吗?鲁迅先生无非是要我们从“笑声”中去把握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根源就是罪恶的封建社会,就是吃人的并使人毫不觉悟的封建科举制度。

中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生活阅历,他们思维活跃,善于吸收和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教师只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加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自然能形成。只要他们具备了一定的语感能力,就能从容不迫地在特定语言环境中领悟语言,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秦立海,语文教师,现居山东蒙阴。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语感语言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