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参法”在兼类词词性标注中的补充作用

2009-04-26刘海波

辞书研究 2009年2期
关键词:兼类词条义项

孟 凯 刘海波

摘要“互参法”力图为兼类词的确定与标注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具体操作方法。在兼类词标注原则的指导下,本文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分别以实例论述了“互参法”在相关词条之间、多义词的平行义项之间以及同一义项内部的诸要素之间所能发挥的补充性与辅助性的作用,涉及到了词目、释语、配例等要素之间或要素内部的互参。

关键词互参法兼类词标注辞书

兼类词指的是“形音皆同的一个词具有两个以上的词性”。根据词义的异同,学术界将兼类词分为词义不同的异型(转指)兼类词(如“锁、代表、死”)和词义相同的同型(自指)兼类词(如“计划、研究、方便”)。理论上比较复杂的兼类现象致使有些学者认为“要给汉语语文词典加注词性,就必然碰到汉语词类研究中最为棘手的兼类词问题”。也有学者认为,理论上的复杂不等于辞书编纂中的困难,对兼类词的处理“是在分设义项的前提下为兼类词的各词类都分别标注词性”。这个标注原则可行,现已标注词性的多部词典主要也是采用这一原则给兼类词标注词性的。但是,标注原则明晰可行并不等于兼类词词性标注的具体操作问题就彻底解决了。如何确定哪些词是兼类词仍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现代汉语中兼类词的范围究竟有多大?除了句法标准和语义标准以外,还有什么因素会导致人们在兼类词认定上的分歧?基于语料库的词频统计与兼类词的判定有多大关系?这些都是辞书编纂者在实际操作中不得不面对并且要努力解决的,也是理论研究者必须进一步探讨的。本文无力回答上述兼类词研究与处理中的诸多疑难,只希望为确定与标注兼类词提供一个比较切实可行的补充方法。

我们选取的研究对象——中型语文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以下简称《现汉》)是有代表意义的,因为它是“当代中国使用最广、影响最大、最受读者欢迎的语文性词典”,也是一部用科学精神编纂的“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规范化”(《现汉·前言》)的词典。

一、“互参法”的含义及分类

本文提出的“互参法”是指利用相关词条或同一词条内部诸要素之间的互相参照进行辞书编纂的方法。已被广泛提及的参照最小语义场来编纂辞书的方法就是一种互参法。我们将这种方法用于兼类词的确定与词性标注。在兼类词这个“句法场”内,比照相关的词汇场、语义场、配例场等来检视现有辞书(本文涉及的是《现汉》)中部分兼类词标注的词性恰当与否,是否有所缺失。

依据,比照对象的范围,我们将互参法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分别来讨论这种方法的实施与应用。宏观互参法是在相关词条之间进行比照,相关词条包括同素词,非同素的类义词或反义词等,词条之间可以进行比照的要素主要是释语和配例。中观互参法是在多义词的各平行义项之间进行比照,可以参照的内容包括已标注了兼类的义项与未标注兼类的义项之间的比对,配例之间的比对等。微观互参法是在同一义项内部的诸要素之间或某一要素内部进行比照,互参的璎目包括词目与释语、同/近义释词、不同配例等。下文将具体分析这三个层次的互参法在兼类词词性标注中的补充作用。

二、宏观互参法在兼类词词性标注中的补充作用

宏观互参法是相关词条之间的参照比对。所谓“相关”中的互参,是让具有同/近义、反义、类义、上下义、整体一部分义等语义聚合关系的词形成一个互参场,从中观察各个词兼类义项标注得确当与否。

1.同素词互参

含有同一构词语素的词可以构成比照对象,周为同一语素参与构词会令所构诸词在语义上形成一定的关联,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复音词的结构关系若相一致,关联性就会更强,互参的可信度也会更高。同素词涵盖的范围很广,同/近义词、反义词、类义词、上下义词等等都包括在其中。

(1)同素单复音词互参(以下词例均引自《现汉》。若无必要,只引相关义项及其释语,其他信息略):

评①动评论;批评:短~/书~/获得好~/~一部电影。

短评名简短的评论。

书评名评论或介绍书刊的文章。

好评名好的评价。

评论①动批评或议论。②名批评或议论的文章。

兹古斯塔曾指出:“例句的用途在于揭示词目在与其它词汇单位的组合中的功能。”单音词配例中出现的复音词既反映了单音词的不同语义、句法特点,叉与该单音词构成一组同素词,它们之间因共同语素的关联而可以互参。通过单音词“评①”与其配例中出现的同素双音词“短评”、“书评”、“好评”的比照,我们看到,后三个词的标注与释义均为名词性的,这说明其中的“评”也应当是名词性的。“评①”的一个释词“评论”兼有名词和动词两种词性(另一释词“批评”《现汉》只标注动词,我们认为当增立名词义项,后文详述),进一步证明了“评①”不只是一个动词。在与同素双音词互参的基础上,单音词“评①”分立为名词和动词两个义项更合适。

(2)同素复音词互参:

批评动①指出优点和缺点;评论好坏。②专指对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

批示①动(上级对下级的公文)用书面表示意见。②名批示的文字。

批注①动加批语和注解。②名指批评和注解的文字。

选择“批示”、“批注”、“批评”互参,是因为除了相同语素“批”以外,这三个词的另一语素的动词性都比较强,所由构成的同素双音词具有可比性。《现汉》并未给“批评①②”标注相应的名词义项,但与兼有名词和动词两个义项的其他两词相比,更为常用的“批评①②”作为名词的用法并不鲜见。根据我们对大型语料库(本文使用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的现代汉语语料库,下文简称“CCL语料库”)的检索,像“尖锐/严肃/幽默/含蓄的批评、对佛家的批评、来自哲学上的批评、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这样的语例也不少。因此,应当为“批评①②”分别增立对应的名词义项。

检查①动为了发现问题而用心查看:~身体/~工作。②动翻检查考(书籍、文件等)。③动检讨①。④名指用口头或书面形式所做的检讨。

检讨动①找出缺点和错误,并做自我批评:书面~/工作~/生活~会。②总结分析;研究。

“检查③④”为一组名动兼类义项,作为“检查③”的释词的“检讨①”并未立相应的名词义项,但是它的前两个配例又可以看作是“检讨①”的名词用法。而且,解释名词性的“检查④”时所用的“检讨”也是名词性的。因此,我们认为,应当为“检讨”增立相应的名词义项。而“检查”的各个义项之间的互参还可以说明另一个问题。此属中观互参法,后文详述。

2.非同素的类义词/反义词互参

复合型的类义词或反义词有些是同素词,可以归在“同素词互参”之中。不含有共同语素的类义词或反义词之间也可以展开互参比照。例如:

成功①动获得预期的结果(跟“失败”相对)。②形指事情的结果令人满意:大会开得很~。

失败动②工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跟“成功”相对)。

“成功”和“失败”是一对反义词,句法分布也基本相同,但是

“失败”却没有像“成功”那样同时标有动词和形容词两个义项。表达“事情的结果令人不满意”,我们当然可以说“大会开得很/比较失败”,恰好与“成功”相对应。因此,《现汉》应当为“失败”增立对应的形容词义项。

发明①动创造(新的事物或方法)。②名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

创造动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

“发明”和“创造”是一对表达“产生新事物、新方法等”的类义词,且常连文使用。“发明”拥有了兼类词的资格,与之互参的“创造”似也当增立名词义项。尽管在人们的语感中“创造”的动作性、过程性更强,但是根据CCL语料库的检索,“一个了不起的创造、对艺术的创造、独特的创造、美的创造”等等也是符合语感的语言事实。这表明“创造”能够比较自由地进入“N的V”这个被不少学者视为衡量动词是否已经名词化的格式,并已经基本实现了名词化。只不过名词化的程度差别是个连续体,“创造”正处于“不兼名词的动词和兼名词的动词之间的斜坡”上,而“发明”在人们的语感中已经完全跨过了这个斜坡,进入了兼名词的动词之列。“创造”可以成为词典编纂者进一步考察是否可确定为名动兼类词的对象。

3.不同词条配例互参

词典配例是“整个词条不可分割的部分”,为不同语义、词性和用法的呈现提供了典型的句法环境。有些词条之间仅仅词性相同,其他方面似乎没有可比性。但是有一点它们不谋而合,即它们的配例在用法上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这成为它们之间可以互参的基础,也对检验兼类词词性标注的确当与否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例如(下划线为笔者所加,加下划线的配例为本文的讨论对象):

准备动①预先安排或筹划:精神~/~发言提纲/~一个空箱子放书。

实验①动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②名指实验的工作:做~/科学~

革命③动根本变革:思想~/技术~/产业~

交流动②彼此把自己有的供给对方:物资~/文化~/~工作经验。

竞争动为了自己方面的利益而跟人争胜:贸易~/~激烈/自由~。

展览动陈列出来供人观看:~馆/~会/摄影~

批评动①指出优点和缺点;评论好坏:文艺~。这几个词的加线配例均采用了“N(领域名词)+x(所引词)”的短语模式,可以进行互参。那么,短语模式中的x是名词还是动词呢?为了判断X的词性,我们可以将各个短语代入以下两个判定词性的句式:

句式A:有关N的x→为名词

句式B:在N上/方面x→x为动词

语义满足A式的短语,其中的X为名词;语义符合B式的,其中的x为动词。经检验,“准备①”的配例“精神准备”只能进入B式,“实验②”的配例“科学实验”只能进入A式,《现汉》给这两个词设立的义项、提供的配例都是恰当的。“革命③”、“交流④”和“竞争”的配例“思想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物资交流、文化交流”、“贸易竞争”可以同时满足A式和B式的语义要求,即动、名皆可,但进入B式似乎更符合人们的普遍语感,这与《现汉》只为它们标注了动词词性也不谋而合。但在进一步观察的基础上,可以考虑为这三个词确立名词义项。“展览”和“批评①”(前文已述及)的配例“摄影展览”和“文艺批评”进入A式语义更贴切,进入B式语义略显涩滞。因此,《现汉》给这两个词增立名词义项更合适,划线配例也应当置于名词义项之中。

三、中观互参法在兼类词词性标注中的补充作用

中观互参法是多义词各个义项之间的参照比对。兼类本来就是词内现象,同一词的平行义项虽然意义有别,但是通过句法分布、语用条件的比较,有时可以为兼类词性的确定提供一些线索。前文提到的“检查”就是一例。“检查③”与“检查④”属同型兼类词,已被《现汉》确认,分别标注了动词和名词。但与“检查①”相对应的名词义项却没有得到认可,这于理不通。“检查①”的名词用法并不罕见,CCL语料库检索到的就有“认真/严肃/定期的检查,/疾病/各级领导的检查,他的检查”。况且,其配例若颠倒语序为“身体检查/工作检查”,属于常用短语,符合郭锐先生提出的判定动兼名的一项标准“可以受名词直接修饰”,也足以说明“检查①”具有名词用法。参照“检查③④”,应增立与“检查①”相对应的名词义项。

四、微观互参法在兼类词词性标注,中的补充作用

微观互参法是同一义项内诸要素之间或要素内部的参照比对。义项内的要素像词目、释语、配例等,原本并无多少互参性,因为释语是对词目的语义解码,配例是在语义、句法、搭配、语用等方面对词目进行展示,这两个要素都是对词目的扩展。但就是在这个解压缩和展示的过程中,各要素之间或要素内部也产生了一些互参的可能性。

1.词目与释语互参

一般辞书都秉承着释语与词目词性一致的原则。尽管“在语言实践中,对释词与被释词、指称词语与被指称词语,也不应当有词性完全一致的苛求”,但是,某些可以实现释语与词目词性一致而并未做到的情况也是应当避免的。例如:

变迁动情况或阶段的变化转移。

关于这个词的释语与词目词性不协调的问题郭锐已论述得很清楚,并提供了较好的动词性释语,此不赘述。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既然几版《现汉》(从83版到05版)对“变迁”的释义都是名词性的,是否说明“变迁”有名词义?根据CCL语料库的检索,“变迁”共出现1914次,其中单独(如“时代的变迁”)或与其他双音词组成短语(如“气候变迁”)出现于“的”后的有909次(占总次数的47.49%)。按照“新词新义在使用上的普遍性、稳定性及本身的合理性”的收词原则,“变迁”增立名词义项是有根据的,且释语可以保留现有释语不变。

会话动对话①(多用于学习别种语言或方言时)。

对话①名两个或更多的人之间的谈话(多指小说或戏剧里的人物之间的)。②动两方或几方之间接触或谈判。

“会话”标注的词性与释词的不一致一目了然。“会话”只是动词,不兼名词类,释词“对话①”当改为“对话②”。

2.同/近义释词互参

同/近义释词之间的比照就是在释语这一要素内部展开互参,可以为检验其中某一释词的词性标注是否恰当提供一定的参考信息。前文提到的“评①”,两个释词“评论”和“批评”之间的互参就可以为“批评”增立相应的名词义项提供佐证。当然,这种互参法不宜单独使用,毕竟同/近义词只是运用某个词性的某个意义来解释词目,同/近义词是否都兼类,还要参考其他因素。我们就是又比照了“批评”的同素词之后,才确定应当为它增立名词义项的。

3.同一义项各配例互参

这一小类也属于同一义项的某一要素(配例)内部的互参。前文“不同词条配例互参”部分的分析若合理的话,其中很多词划线的配例与未划线的配例之间就可以构成同一义项内部的配例互参,进而为判断该词义是否兼类提供参考。又如:

答复动对问题或要求给以回答:~读者提出的问题/等研究后再~你/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的。

起伏动②比喻感情、关系等起落变化:思绪~/病情~不定/两国

关系出现了一些~。

“答复”和“起伏②”前两个配例与第三个配例所呈现的词性不一致。张伯江先生曾指出,“前加名量词是名词的典型特征,后加‘了等时体成分是动词的典型特征”。在这两个词的前两例中,“答复”和“起伏”都可以不同程度地后加“了”等时体成分,是比较典型的动词用法;在第三例中,“答复”和“起伏”分别以通用个体量词“个”和不定量词“些”来限定,是典型的名词用法。因而,《现汉》应当为“答复”和“起伏②”分别分立出名词义项,并将它们的第三个配例置于各自的名词义项之中。

五、结语

在兼类词这个“句法场”内,我们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运用互参法对由相关词条或同一词条内部的诸要素所构成的词汇场、语义场、配例场等进行比照,从而检测某些词条兼类词词性的确立是否合理、释语是否恰切、配例是否得当等问题。当然,辞书编纂中可互参的要素不只本文所涉及的这些,要充分发挥“互参法”的作用,要深入挖掘更多的互参因子,还需要我们对整部词典进行封闭式的检索和研究。

“互参法”是在标注原则指导下,对更加合理有效地确定并标注兼类词起到补充和辅助作用的一种具体操作方法。如果能做到几类互参法协同并用,实现互参法的互参,再形成与其他已标注词性的、比较规范的辞书(如《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之间的互参,那么,得出的结论将会更确切、更可靠。同时,语料库语言学的有效介入、词频统计分析的合理运用也是应用互参法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责任编辑孙毕

猜你喜欢

兼类词条义项
现代韩国语兼类词表征研究
——以《新国语词典》(第5版)为例
基于统计的《HSK词汇等级大纲》动名兼类词标注研究*
2016年4月中国直销网络热门词条榜
2016年3月中国直销网络热门词条榜
2016年9月中国直销网络热门词条榜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大数据相关词条
基于统计和规则的常用词的兼类识别研究
现代汉语词汇的兼类问题——由现代汉语形容词的兼类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