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2009-04-23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4期
关键词:转移制约因素对策

宋 杰

摘要阐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

关键词剩余劳动力;转移;制约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4-0302-01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千方百计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高度重视和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而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因此,积极探索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具有重大意义。

1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

目前,农村绝大多数的劳动力仍然集中在第一产业,尽管分布在第二、三产业的劳动力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滞留在第一产业中的农村劳动力人数仍然超过需求。积极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势在必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主要受到如下因素的制约:

(1)农村劳动力素质低,影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劳动力的素质不高,是我国农村劳动力结构的重要特征。由于农村劳动力的素质低,难以接受科技知识,广大农村大多还停留在传统的生产方式上,从而使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基础不稳固。另外,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偏低也使其适应不了非农产业的发展要求,从而增加了他们在非农产业的就业难度。

(2)城市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减弱。目前,在全球经济危机形式下,企业困难重重,纷纷减员增效,城市失业人口日益增加,而国家给下岗工人的再就业优惠,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市中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少。

(3)现行的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制约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现行的户籍制度使农民与市民在身份、地位、就业、福利、劳保等方面仍存在着明显的不平等,而这些不平等限制了农村人口进城就业和定居生活,妨碍了国家城市化的进程和小城镇的发展,制约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有序转移,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4)劳动力市场发育迟缓,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盲目性。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处于一种盲目、无序的状态。这种盲目、无序的流动给城市带来很多问题,形成颇具中国特色的“城市病”,也带来了较为严重的城市社会治安问题。同时,这种盲目流动使得留下来从事农业劳动的劳动者的素质明显下降,严重影响了农业科技的普及和良种的推广。

2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1)巩固和进一步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小城镇不但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潜力大,而且有投资少、更接近农村的优势,农民离土不离乡,既可降低转移成本和风险,又可充分利用现有农村工业的资源优势。一方面要鼓励、支持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使小城镇建设与乡镇企业发展相结合,运用各种经济手段,促进农村工业小区建设;另一方面,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加强对农村工业小区的规划指导。使县城内的产业和农村人口能够有效聚积和有序流动,扩大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空间。

(2)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农业产业化经营不仅能够实现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而且可以实现产业内空间转移。农业产业化促进了社会经济资源在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双向流动,拉动了农业剩余劳动力、剩余资金向城镇二、三产业分流和转移。推进农业产业化,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广开就业门路,要对农业进行广度和深度开发,发展开发性、创汇性农业,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内部分流。同时,要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再带动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并以此为出发点,从中寻找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突破口。

(3)继续加大力度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收入。农民只有具备了足够的经济实力,才有条件从农业上脱离,下决心去创业,目前国家取消农业税、给农民反补的措施,确实使农民得到了实惠。同时要继续推行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实行农村土地的有偿转让,使一部分农村劳动力脱离土地的束缚,以便实现农业规模经营和提高农业的科技水平,切实提高农民的收入。

(4)加快制度创新和制度建设,实行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首先,改革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尽快把一部分进城工作的农民转化为市民,使其在子女入学、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待遇。逐步放开县以上中小城市的户口,允许农民进入中小城市择业。另外,要放开县级以下城镇的户口,允许具有一定条件的农民与土地彻底分离,成为小城镇居民。这样能彻底消除在身份管理上对农民的歧视,实现城乡居民各方面的权利平等。

(5)进一步做好农民转移就业服务工作,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建立健全县、乡(镇)、村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广泛收集就业信息,开展面向农民的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工作,为农民转移就业提供服务。加强劳务输出组织管理,落实劳务输出扶持政策,在农民工输出集中城市,设立劳务服务机构,延伸公共就业服务。城市公共职业介绍机构都要设立专门为农民工提供就业信息、政策咨询的窗口,建立面向农民工的人本服务设施,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建立劳动力转移挡案,为规范化管理提供依据。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和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6)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一是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扫除文盲。二是继续加大外出务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加快构建县域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发展城乡一体化的中等职业教育。三是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组织实施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重点培训种养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等。四是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对拟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引导性培训,积极推广定向式和定单式培训。各地区要依托乡镇劳动保障服务站和招用农民工人数较多的用人单位,了解进城务工农民的培训意愿,依托劳动力市场了解农民工的就业趋势。要强化乡镇和社区就业平台建设,提供方便快捷的培训服务,鼓励培训机构与用工单位建立稳定紧密的合作关系。

3参考文献

[1] 赵荣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理论前言,2008(8):37-38.

[2] 姬便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障碍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7(4):130-131,134.

猜你喜欢

转移制约因素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逐步提高农民收入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劳动力转移的法治保障
论城市社区体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