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丰村农村劳动力转移增收实践与成效

2009-04-23徐海涛赵培生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4期
关键词:增收农村劳动力转移

徐海涛 赵培生

摘要介绍了北安市赵光镇东丰村促进劳动力转移增收的工作经验,即做到了“四个统一”:统一认识,面对现实,引导农民外出务工;统一耕作,规模经营,从土地中解放劳动力;统一培训,提高素质,增强农民择业本领;统一输出,有序转移,大力发展打工经济。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增收;辽宁北安;东丰村

中图分类号 F32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4-0301-01

北安市赵光镇东丰村有9个自然屯,总户数1 012户,人口4011人,耕地面积2 066.67hm2,人均占有耕地面积0.51 hm2,有劳动力2 562人,与赵光农场相邻。随着农村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该村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增收趋缓的形势逐渐显现。因此,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围绕实现建制转移和转移增收,重点在引导、对接、培训、服务上下功夫,做到“四个统一”,达到了良好效果。

1统一认识,面对现实,引导农民外出务工

家庭联产承包的土地,由于土地连续多年不进行深松,土地板结,地力下降,加上农药残留、重迎茬严重等原因产量难以提高。外承包地正常年景,包地、生产资料、人工等成本投入量为4 500元/hm2左右,大豆按价格2.4元/kg计,平均产量按2 250kg/hm2计算,外包土地利润大约在1 000元/hm2左右,投入大、回报小,如遇自然灾害或大豆价格下滑,将亏本赔帐。而外出打工收入稳定,风险相对较小。如果1个劳动力外包4.5hm2耕地投入近2万元,还要承担自然灾害、大豆价格等风险才能赚到4 000元左右,而1个农民外出务工1年的收入在6 000元以上,相对来说,外出务工风险较小,收入也相对稳定。通过村干部的多方宣传引导,广大农民逐步认识到只有实现土地规模经营,连片种植,发挥大型农业机械作用,提高农作物产量,才能使农民跳出土地,从事二、三产业,增收致富。

2统一耕作,规模经营,从土地中解放劳动力

坚定推行土地规模经营,发挥大型毗邻农场农用机械的潜力和农业技术生产优势,推动农村土壤耕作制度和农业生产方式变革,提高农机标准化水平,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一是将土地托管给附近农场。在镇政府的积极协调支持下,村中有1 600hm2的土地托管给了赵光农场。东风村二屯现有农户数101户,耕地面积146.67hm2,交由农场托管的土地面积为80hm2,涉及农户60户,户均1.33hm2。地租2 700元/hm2,其中农场职工自筹1 500元/hm2。托管耕地全部种植优质小麦品种,全程机械化作业,标准化管理,使村民大开眼界,也学到了农场的先进管理经验。从土地解放出来的劳动力有30户从事了奶牛养殖;另有70人去往天津、大连等地打工,加快了劳动力转移的步伐。预计2008年二屯户均收益可达2万元。二是将土地转包给种田大户。全村有大型农业机械22台(套),中小型农机具1 120台(套),承包6.67hm2以上的种田大户有66户,承包了全村330户1 733.33hm2的土地,902个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从事以养殖奶牛为主的养殖业或进入二、三产业或外出务工,增加了收入。三是鼓励农户实行土地轮转。凡是将土地托管给农场或将土地承包给种田大户的,村里在原承包费基础上,又给每户补助300元/hm2,调动了农民积极性,也加速了劳动力转移的步

伐。

3统一培训,提高素质,增强农民择业本领

全村文盲、半文盲、小学文化的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29.2%以上,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劳动力还不到50.6%。拥有专业技术的仅占外出农民工总数的12.6%,这些外出的农民,文化程度低,而许多用工企业都提高了用工的技术门槛,需要招收大量熟练的技术型工人,对单纯干体力活的农民工需求量逐步减少,使得农村劳动力就业领域和转移面越来越窄,转移难度加大。为使农民能够走出去,挣到钱,提高择业本领,村里指派专人抓培训,把农民技能培训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一是抓定点。将北安市职业技术培训学院作为定点培训学校,开展技能培训。二是抓订单。与省内外17家用工单位建立了用工联系,不搞无订单培训,做到培训一人、合格一人、转移一人。三是抓定向,重点是对初、高中毕业生,35岁青年骨干的技能培训。对完成学习任务并按村里要求实行转移输出的村民给予补助100元/次,鼓励他们外出创业。几年来,通过培训先后向广东东莞得兴内衣制造有限公司、天津金鑫制造有限公司、大连天丽服装制衣有限公司、大连新硕服装制造有限公司、北京海淀保安公司、哈尔滨家政服务110、大庆苏武牧羊火锅店等输出服装加工、电焊工、保安、家政服务、餐饪服务劳动力263人。

4统一输出,有序转移,大力发展打工经济

为解决劳动力盲目转移和无序流动问题,镇、村进行了有效的调控和指导。根据村劳动力素质、条件和区域劳动力需求,明确了指导性输出方向:技术型劳动力,重点引导他们转移到较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一带;劳力型劳动力,占总数比重较大,重点引导他们转移到对劳力型需求较大的京、津、唐、黄河三角洲一带;外出务工者家庭负担较重、不适合远走他乡的,重点实施就地转移及在省内就近转移,从而减少外出农民工的盲目流动。同时,在外设立了哈尔滨、大连、北京、天津、寿光、青岛、烟台、唐山8个驻外劳务输出办事处。利用办事处采集用工信息、接送安排用工、指导维权,为农民服务,劳动力转移输出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劳务经济得到健康发展。目前,全村劳动力在外务工经商者有1 126人,其中靠组织输出的有260人,占外出劳动力的23.8%。

猜你喜欢

增收农村劳动力转移
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逐步提高农民收入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劳动力转移的法治保障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短板分析及对策构建
国外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经验及启示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关于内蒙古农牧民增收因素的分析
浅析铁路机务系统增收创效
欧美发达国家人力资本转移变化研究与启示
新产品开发中的隐性知识转移障碍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