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林莉的《到一座小镇去》

2009-04-23邹建军

文学教育 2009年4期
关键词:互文诗行诗作

《到一座小镇去》是一组饱含生活情趣与人生体验的抒情诗,具有深厚的生活底蕴与独特的个性气质,读来让人感动,并让我们思考人生方式与价值的问题。其间那些新鲜的意象与精致的诗行,会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其最大的特点有三:一是其对于人间之爱真切体验的深厚表达;二是以不同时段有互文为基础的整体性存在;三是内心独白式诗句的画龙点睛。

其一,诗作以表现人间之爱及其个人化的真切体验为核心内容,为近年中国诗人所少见。有的诗人总是表达人间之恨,有的诗人总是关注于人间之恶,好像真是“愤怒出诗人”;这样的情感与思想也并不是不可以入诗;但是,“人间自有真情在”,这种为动物所少有的人与人之间的相爱、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亲正是我们能够生活下去的前提。因此,诗人们也有责任以自己真美的诗句表达人间的爱与情,发现更多的人间之美、自然之美,让人们更有生活下去的勇气。诗作对于小镇风光的描写与小镇人生形态的叙述,诗作对于自然山水风光的勾勒,都不是静止与客观的,因此自然与人事意象都不是无情之物,诗人是以有情之眼对其加以观察与审视的。深刻而独到的生活体验与生命感悟,正是此诗之所以独到、丰富与复杂的起源。“或者把白衬衫铺在草地上,甜甜地睡去”,这就是人生的幸福;“看见它时,我们已然互为琴弦”,这就是人与自然的相互理解;“一个人和另一个,一颗心和另一颗/被允许在贴近,聚拢,互为依靠和支撑”,这是一种人间之真爱的艺术传达。在那个小镇上,人们自由自在的生活,能够最大限度地品味人生的丰富与曲折,这是诗人的发现,也是诗人的向往。全诗所要表达的就是这样一种无为而治的生活、无所用心的感觉、天人合一的境界,爱情、民情、自然与风俗之景跃然纸上,然而,这一切却都是一种审美的现实。这,就是它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组优秀诗作的最根本原因。

其二,以不同时段的互文为基础的整体性存在。不是在理论上来运用“互文性”这个概念,而只是说在此组诗中,在不同的时段出现的意象与语句,往往可以互为关照与支持。如:第一首中“甜甜地睡去”与第二首的开始“我愿意就此心满意足地睡去”可以构成一种互文关系;第二首中的“细小的流泉”与第三首中的“秋日的流泉”,也能够构成一种互文关系;第三首中的“暖阳耀照清澈之流”与第六首“明月清照”,其实也构成了一种互文关系。从表面上看来此组诗的结构是比较松散的,甚至其间的绝大部分诗句之间也不押韵,在语言上也没有什么特别讲究;如果不分行排列的话,其实也就是散文作品。然而,我们在读的时候还是觉得它们不仅有情致、有味道,并且有自己的思路与整体上的统一。为什么会如此呢?我想最主要的就在于诗人故意在同一首诗中的不同时段或者不同的诗中安排一些相似的与相同的东西,让读者在接受的时候不断地回忆与闪现从前的意象,从而形成一种整一性的阅读印象。这也许就是“散中见整”的结构艺术。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组诗,如十四行组诗一样,总是有着自己的讲究,“互文”也许就是诗人的独到的艺术构思的体现。

其三,内心独白式诗句的画龙点睛,体现了诗人在艺术表达上的独创性。所谓扩展式的意象流动,如第一首中的“门前”的桂花开了、“庭院”的桂花开了、“整座小镇”的桂花全开了,诗人的视界与读者的视界都越来越开阔,将秋天到来时的喜悦之情表达无遗;所谓收缩式的意象流动,如在《慢》中,“我说慢,很慢,越来越慢,一点一点地慢/一个人和另一个,一颗心和另一颗/被允许在贴近,聚拢,互为依靠和支撑”,意象越来越小,但某一种人的精神形态却越来越集中,越来越明确与深化。无论是扩展还是收缩式的意象,总是给人一种流动的美感。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组诗中往往出现一些打引号的诗行,如第二首中的“那坚硬的部分开始松动、柔软”,第三首中的“那最细小的甘泉,我有幸正慢慢品尝它”,第四首中的“时光有着安静的面容和谜底”,第五首中的“生活的滚滚尘埃譬如朝露”,第六首中的“呵,怀乡者的泪珠还在隔夜的窗台上”,如此等等,其实就是诗人自我的内心独白。不要小看它们,它从内与外两个方面一同表达诗人的审美过程,并对所见所闻进行思考,是诗行中的闪光之处,对于主题的表达往往起到一种画龙点睛的作用。在一首诗中,只是描写或者只是叙述,也许不足以表达诗人的思想;加上议论并且是一种诗人自我的心声式的自白,“思”与“哲”的意味也许就出来了。

邹建军,著名批评家,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互文诗行诗作
流年似水
爱的诗行
现象
平凡生活
毛泽东诗作《七律二首·送瘟神》(书法)
互文
传统诗文中的互文
无法提及的姓名
天资聪颖,幼年诗作得赞许
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