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买菜窘迫的岁月

2009-04-21张德芳

贵阳文史 2009年2期
关键词:农副产品粮油菜场

张德芳

我1974年12月应征入伍到贵州省军区独立营一连,1988年10月转业到南明区工作至今,其间除五年去了外地,其余30来年都在南明区工作和生活,亲眼目睹了南明区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变化,使我感受最大的是各类市场的建立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976年,我在省军区独立营一连当炊事班长。有时给养员不在,我便代其上街买菜。那时街上没有农贸集贸市场,买菜只能到市蔬菜公司定点的菜场去买。我记得当时在南明区有兴关路的“春雷菜场”、文化路的“河滨菜场”、科学路菜场、观水路的菜场和油榨街的菜场等。我们连队买菜的定点菜场是“春雷菜场”,旧址在现在的贵阳市口腔医院,到其它菜场很难买到菜。记得有次上士不在,我骑单车临时去买菜,先到春雷菜场没有买到,又转到河滨菜场、科学路菜场也没有买到,后到观水路菜场才买到几十斤剩下的四季豆和土豆。回到连队已快到开饭时间了,只好草草炒熟,对付一餐。那个年代,到菜场买不到菜是常有的事,特别是蔬菜淡季,买菜更为困难,有时买不到菜,炊事班只好想法子用煮黄豆、自制腌菜等对付着吃。菜的品种也比较单一,有时会连续吃上几天南瓜、冬瓜之类的菜,战士们虽有抱怨,但也无解决的办法,只好由他们说去。由于物资匮乏,商品短缺,买什么几乎都要凭票,买粮要粮票,买油要油票,买肉要肉票,买布要布票,买豆腐要豆腐票——不要票的又买不到。因实行的是严格的计划经济,商品都是国家计划供应,个人出售农副产品是资本主义尾巴,要被市管会取缔,严重的还要被批斗。要是遇到有卖的,作为单位也不能买,因为开不了发票,报不了账。所以,那时候对于搞后勤工作的人来说,要把生活搞好是相当难的。每遇逢年过节,想给干部、家属搞点计划外的东西过节,部队得派人派车帮地方的食品、蔬菜、粮油等部门去运物资,拉回来分给部队一些,1978年我在惠水一个部队当司务长时,就多次带领战士和车辆去惠水食品公司、粮油公司拉过牲畜、家禽、粮食。这种状况,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后才逐渐改善。

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共南明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以小取胜,以多取胜,放手发展”的方针,着手建立市场。1978年和1979年,先后投资14.2万元,在南横街、粑粑街、新路口、环南巷、甘荫塘、惠农巷、飞机坝、花果园陆续建起了8个农贸市场,总面积31851平方米,共有门面、摊位2930个(间),这些农贸市场,以街道为主要经营场所,用砖块混泥土砌成简易摊位,上用钢架搭成简易棚顶,里面经营各种农副产品。这类市场,被称之为“马路市场”。这些市场的建立,大大地丰富了市民的生活需求,市民买菜难的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人民的生活开始逐渐好起来。但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计划经济还占主导地位,市场经济体制还未建立,所以上世纪八十年代,市场经济还不发达,商品还是比较紧缺。记得1988年10月我刚从部队转业到南明区工商局时,正遇粮油等生活物资供应紧张,大家争相抢购生活用品,常可看到排长队买东西的场面。记得一次我在遵义路工商所时,因“特权”才买到三斤酱油,还短了近半斤左右。遇逢年过节,要买点好的东西还是比较困难。工商局偶尔处理一些不合格的“名牌”产品,如“茅台”、“董酒”、“鸭溪”等酒和“遵义”、“黄果树”等烟,大家都争相购买。有一次局里处理散装的“黄果树”烟,五元钱一大包,约有一百余支,我买了几包,送些给亲朋好友,他们挺高兴的。这种状况,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才有较大改善。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发表后,我区的经济加快发展。人民生活大幅度提高。

南明区最早建立的专业市场是青云路贵阳市商业贸易中心的农副产品食杂批发市场、二七路的贵阳市第二农业副产品批发市场和沙冲路的贵阳市第三农副产品粮油水果批发市场,分别建于1985年、1986年和1987年。解放路体育馆的家具市场建立也较早,建于1987年。现在这样多的专业市场,几乎都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建起来的。农贸、集贸市场从“马路市场”逐步向室内转移,各类专业市场陆续建立,由过去主要解决人民群众的“菜蓝子”问题向解决各方面的需求发展。到1998年,南明区所建市场也从1992年48个增加到73个,总面积达到22.14万平方米,比1992年增加15.76万平方米。“马路市场”陆续变为室内市场,各类专业市场不断兴建。到2007年,南明区的种类市场已经发展到政个,总面积45多万平方米。飞机坝、文化路、大南门、蟠桃宫、油榨街、环南巷等集贸市场大部分都迁入了室内,纳入规范化管理,“马路市场”现只剩新路口、南浦路、瑞花巷等少数几个待于改造。其专业市场有粮油、农副产品、蔬菜水果、五金交电、家用电器、家私洁具、建筑材料、百货服装、古玩艺品、花鸟宠物、机械汽配等等,一应俱全。市场内东西品种繁多,要有尽有。现在不怕有钱买不到东西,怕的是没有钱。1998年,南明区第一家仓储式超市——贵州大昌隆仓储式购物有限公司开业以后,大大小小的超市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起来。2004年世界大型购物超市企业沃尔玛入驻我区,分别在沙冲路和人民广场开设两个大型超市,大大提高了我区的商业气氛,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购物。现在,市民出门便可买到所需的东西,想买什么有什么,从农贸市场到超市的货柜上,各种时鲜蔬菜琳琅满目,尽有尽有,生活可以说像天天过年一样。不想出门还可网上购物、电话购物,再不为购买物资而烦恼了,这都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虽如此,抚今追昔,我还是难以忘却那个买菜难的时代。

(南明区作者)

(责任编辑:李守明刘佳)

猜你喜欢

农副产品粮油菜场
菜场
武汉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水产品价格
武汉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水产品价格
武汉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水产品价格
最新粮油批发行情
最新粮油批发行情
最新粮油批发行情
微妙地共舞
微妙地共舞
热闹的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