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侯隽在建“知青村”

2009-04-21

贵阳文史 2009年2期
关键词:上山下乡仕途知青

周 宇

侯隽是北京人,1943年出生,1962年7月高中毕业后自愿下乡插队,全国城市青年立志建设新农村的榜样和著名劳动模范。著名演员黄宗英曾发表过一篇报告文学《特别的姑娘》,这篇文章让侯隽成为60年代家喻户晓的人物。

1977年12月,侯隽恢复自由,回到窦家桥村继续当她的村支部书记。

风浪过后,侯隽得以继续她的仕途。

1980年,侯成为宝坻县人大副主任,宝坻县副县长。2001年,侯隽担任宝坻政协副主席后,工作轻松了不少。

她有时候会去厦门,上海等地参加知青的联谊会、研讨会,研讨会上,侯隽发言时总是坚持自己的观点,上山下乡是一种有益的锻炼,不能现在生活不好了就全赖上山下乡的日子,一位组织者对侯说,这话也就你说,要是我们说,早就被人轰下去了。

但互联网上,知青们对她依然争论不休,有人称她和邢燕子等人是既得利益者,有人则庆幸自己再也不需要由这些典型去代表了。

2002年,侯隽在窦家桥种下知青林,她将“传承一种奉献的精神,留下一片绿荫,为知青历史留下点东西”的希望寄托在这些树上。这一想法后来演变为建设一个老年社区再后来又演变为一个名为“中国知青村”的知青主题文化公园以及配套的休闲娱乐场所。“中国知青村”的提法也是吵得不可开交,有的老知青坚决反对侯隽用“中国知青的招牌继续代表大家,称自己的知青生涯,“绝对不是瑰色的回忆”。侯隽则对此置之不理,她承认绝大多数知青并不想呆在农村,也并不情愿被她所代表。侯认为自己能否代表知青,不能看知青本人是否愿意,而是自己代表的是否正确的方向;那时候国家需要年轻人去作出牺牲,带着知识和文化到农村去,解决城市的经济危机,这就是正确的方向。

侯声称,她当年手下的知青都是自愿下乡的,没有老三届。她本人也不清楚那被强迫下乡的人心中是什么感受。如今,中国知青村里已经有了石山,不染亭等景点。侯的老朋友邢燕子为中国知青村题写的“知青林”三个字被制作成景石,侯说,如果有人投资,这块景石也将被竖立起来。但由于离城市太远,投资一直都没有招来。侯隽必须卖掉一些树,好维持一年10万元左右的维护费用。

邢在遭受短暂冲击后,也继续着自己的仕途。

2001年,邢燕子从天津市北辰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位置上退休。邢的家里至今供奉着毛泽东和周恩来的瓷像。2005年,地方政府为她编写了《邢燕子》一书并正式出版。

1981年,国务院知青办曾经编写一本记录全国先进下乡知青的集子《真实的故事》(当时未公开发行)。书中收录了邢燕子、侯隽等86名知青典型的事迹。但没有广西、云南、青海3省的内容。

自《凤凰周刊》

责任编辑:王师旦

猜你喜欢

上山下乡仕途知青
上山下乡
互联网时代的“上山下乡”
徐安贞仕途与诗歌初探
盛景网联“上山下乡”
更正与致歉
把根留住
知青博物馆:激情燃烧的岁月
仕途如同鼻屎等5则
李姐和她的湖南知青网
上山下乡 激情燃烧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