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阳公交发展纪实(上)

2009-04-21市委政研室市经济学会

贵阳文史 2009年2期
关键词:贵阳市公共交通贵阳

市委政研室 市经济学会

“城市公共交通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事业”:“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符合中国实际的城市发展和交通发展的正确战略思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贵阳公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五项工程、打造数字公文、环保公交、人文公文。实现跨越发展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年初计划完成和超额完成了主要经济指标:营运里程(万公里):16764.9,为计划的101.36;客运总人次(万人次);49374.04,为计划的106.30;票款总收入(万元);44169.53为计划的106.44;百公里收入(元/百公里):263.46,为计划的105.00:全员劳动生产率(元/人);69492.64,为计划的103.96:营运车辆数(辆):2160,为计划的103.65:线路条数(条):100,为计划的105.26;线路总长度(公里);1566.69,为计划的106.16;多种经营收入(万元):7154.54,际为计划的124.55:利润总额(万元):1542.89,为计划的133.67。

贵阳市荣获“全国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示范城市”后,贵阳公交总公司(以下简称贵阳公交)怎么办?

贵阳公交决策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化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意见的通知”、建设部“关于表彰全国城市公共交通文明企业,文明线路、标兵、先进个人和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示范城市的通报”、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建设厅等部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实施意见的通知”和贵阳市第八次党代表大会精神,结合企业“十一五”规划。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作为贵阳公交的系统工程,并分解为五个子工程全面推进:

一、推进信息化工程,实现运营车辆科学调度、均衡运行,满足市民出行需求,打造“数字公交”。信息化工程的实施,是城市公交企业的一场革命。它改变了城市公交企业几十年的传统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以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公交企业,实现了从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管理,从经验型管理向科学管理,从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转变,人、车、线路是城市公交企业重要的育形资源,而公交运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才是公交企业竞争力的核心,2005年,贵阳公交为全面提高公交车运营效率,改造传统的公共交通运行模式,加快无人售票公交车运行系统建设,投资1400万元,建立了国内具有先进水平的GPS卫星定位系统。贵阳智能公交信息化系统集当今最先进的GPS定位转术、GPRS通信技术、GIS地理电子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软件技术为一体。是公交企业实现运营生产调度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高科技管理平台,将大大改变城市公交传统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为公交企业现代化和末未来城市智能交通系统(ITS)快速公交系统(BRT)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2004年底,贵阳公交完成了企业信息化一期工作,建成了局域网、综合管理网、刷卡路签、刷卡加油、刷卡领料、刷卡乘车、刷卡考勤、热线服务、人事劳资、财务核算等十余个子系统,基本实现了办公无纸化、数字电子化、报表计算机化。

虽然贵阳公交运营管理已实现了刷卡路签,解决了运营生产统计分析等问题,但是城市公共交通的运营生产流动分散、点多面广、运营时间长、交通拥堵、劳动密集程度高。而且难以解决传统公交运营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一直沿用管理人员与生产工人面对面的粗放型、经验型、静态管理。调度员只管得了车辆到站和离站情况,却无法监控和调度车辆途中运行。原始数据全靠人工记录,难免出现人情数字、虚假数据,线路调整延伸和生产计划全凭经验,数据统计重复劳动多,不能共享。汇总分析滞后,不能及时指导生产,降低安全隐患,提高服务质量和车辆利用率。2005年初,贵阳公交与珠海亿达研发了集定位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软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智能公交”系统。据悉贵阳公交已有41条公交线路,600余辆公交车进入到通过GPS卫星定位的统一调度管理系统中。为方便市民,该公司于2006年9月起,陆续在瑞金路沿线安装了具有反馈GPS卫星定位车辆运行的7块电子站牌,极大方便了市民乘车。该公司计划不久将在火车站至客车站沿线安装24块电子显示牌,以备解决电源问题后投入使用,在公交车行驶中,通过安装在前后门的计数器将乘客数量向中心反馈后。只要车上乘客超载,公司将及时增派机动车辆进行疏导。为快捷处理突发事件;车载GPS机还具有治安报警功能。

城市公交企业实施信息化工程:一是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降低运营成本,公交企业实施信息一体化的过程就是转变经营观念,重组业务流程,优化组织结构,减少管理层次的过程,也是深化企业改革的过程;二是能够大大提高公交企业收集、传递、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增强制度的约束性,提高管理的透明度,为决策提供充分可靠的科学依据;三是可以帮助公交企业实现管理科学化、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强企业应变能力,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四是对企业外部提升服务质量,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满足人们对公文出行安全,准时、迅速、舒适的要求。信息化工程的实施,使贵阳公交走上了“新型公交、科技公交,数字公交”之路。其中运营生产调度全程可视化、营运程序均衡化、信息传输网络自动化、排班自动化等将从根本上解决市民“乘车难”、“等车难”,等问题。按照贵阳公交信息化工作的进度安排2006年度测量12条运营线路的卫星经纬度,目前,已对66条公交线路共1004辆运营车辆实施CPS卫星智能调度,实现了贵阳市城市公交智能信息调度管理。

2006年10月18日,中国城市公交智能化专业委员会在贵阳成立:建设部领导和全国71个城市的公交代表参观了贵阳公交智能化调度系统后并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一致认为。“贵阳公交的智能调度系统,是智能调度成功用于城市公共交通的典范”。

二、推进油改气工程,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改善贵阳环境质量,打造“环保公交”。城市公交车油改气,是优化能源结构和提高环境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以天然气作燃料的汽车。排放物大大低于以汽油为燃料的汽车,尾气中一氧化碳降低80%:碳氢化合物

降低60%:氮氧化合物降低70%,因此,天然气的推广使用,具有明显的环境、社会、经济效益和良好的安全性,不仅可减轻车辆对石油产品的需求压力,还可减少车辆尾气排放中的污染物,降低车辆运营成本。

积极稳妥地推进油改气工程:加快车用燃气的开发和运用。我国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但是分布极不均衡,主要集中在新疆、青海、宁夏、陕北、四川及中原或沿渤海湾、东海、南海等地。自2004年我国西气东输实现后,贵州成为全国除西藏外唯一没有引进天然气项目的省份(除贵州赤水有少量气源供赤天化用外)。在石油能源紧缺的今天,如果我们再不抓紧时间开发、利用好天然气,将会对贵州在能源利用上带来制约。同时:环境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工程的领导者和组织者,贵阳市委、市政府对此十分重视,作出了“关于加快生态经济市建设的决定”。把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建立生态文明环境,让市民住得更好。使贵阳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并在实施“蓝天”工程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煤气、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因此,油改气工程十分必要和迫切,车辆昆气排放,是城市最大的污染源头之一,治理工作刻不容缓,贵阳公交通过对汽、柴油各种替代能源的对比分析,天然气价格低廉,污染物排放量较少,是理想的替代燃料。于2004年、贵阳公交开始研发车辆油改气方案。2005年4月,贵阳公交向市发改委申报城市公交车辆燃油改燃气项目。经市发改委批复同意立项。同年7月,该公司委托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院编制了《贵阳市城市车辆燃油改燃气王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并通过了专家评审。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他们与宁夏凯添燃气有限公司签定了合作协议,同年11月凯添公司在贵阳公交公司的第一个加气站投入运行。为保证双燃料车辆顺利、安全地投入运营,该公司分别于同年8月、11月、12月对双燃料车的驾驶员、管理、人员、修理人员及加气充装人员进行岗前培训,编制了天然气车辆的使用、维修手册,为全面推行和实施油改气项目提供了技术保证。从2005年11月起,贵阳公交陆续在1、2,17、36、45,50、52,62,63路等线路的149辆公交车上,进行使用天然气作为动力系统的油改气工程改造。然而,由于该系统是依靠压缩比例不大,且需要多个载气钢瓶进行储存的压缩天然气提供动力能源,使得公交车运营中加气频繁。影响了公交车正常发车时间的间隔。为此,贵阳公交通过技改措施。将压缩天然气动力系统装置进行“减负”改装。改用液化天然气动力系统取得成功,原来使用六个钢瓶每天要加一次气,变成了观在仅用一个钢瓶三天才加一次气的高效燃气动力系统。为实施油改气工程创造了有利条件。2006年1月,实现了公交车充灌一次液化天然气载车运行500公里的目标:2006年10月,首台试验车正式上线载客运营。目前,现有290辆公交车安排上液化天然气瓶。2007年,贵阳公交对600余辆公交车进行了改装。在公交车改装成功的基础上,再把“油改气”方案运用到出租车上,在测试中,一辆出租车一次充灌天然气可运行480多公里,同时,技术人员还在试验出租车上安装“油气互换开关”,当车上的液化天然气耗尽后,可转换为燃用汽油,这不仅可节约能源,还加大了行驶里程。更加经济实惠。装上液化天然气瓶的出租车已经在国家重型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进行了“碰撞”试验,证明没有安全隐患。

2007年1月26日至27日:在全国清洁汽车行动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导下,贵州省科技厅、贵州省建设厅、贵阳市人民政府在贵阳市联合组织召开贵州省城市客运车辆(贵阳公交)LNG汽车鉴定暨推广会专家委员会。与会专家认真听取了贵阳市公交总公司城市客运车辆LNG改造,试运行及检测报告;实地参观考察了LNG示范样车及LNC,加注站,审查了相关技术资料,专家委员会形成评审意见:一是贵阳市公交总公司在LNC加注站(固定及移动)的设计、建设和LNG发动机及整车(公交车、出租车)改造,在运行管理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其成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可行、安全可靠,具有推广应用价值。二是贵州省和贵阳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大力协同推进清洁汽车(LNC)作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在实践探索出的“政府推动,部门协调,企业为本,产学研结合”的模式,值得推广。三是贵阳市作为全国循环经济第一批省会试点城市和全国第一批公交优先示范城市,贵阳市政府把清洁汽车(Inc)行动作为一项标志性工程,已制定并组织实施清洁汽车(INc)行动计划纲要,在推动LNG汽车自主创新、产业化方面目标、任务明确,保障措施有力,并已取得初步成效。专家组建议:进一步采用先进技术,强化安全技术保障措施,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规范,进一步发展LNG汽车;积极申报“十一五”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项目。

(待续)

责任编辑:李守明

猜你喜欢

贵阳市公共交通贵阳
城市轨道站点公共交通一体化衔接分析
夕阳下的鸟影
高速通到我的家
“学”字的意义
找朋友
白居易写诗
山西老年大学到贵阳市开展校际交流
The Role of Teacher , Learner and Material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在未来,我们不需要路
二次规划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