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塞罗对希腊晚期三大伦理体系的批判

2009-04-16王晓朝

中国德育 2009年3期
关键词:伦理道德伦理学伦理

王晓朝 等

西塞罗对希腊晚期三大伦理体系的批判

●王晓朝(浙江大学)

本文对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的主要伦理学著作《论至善与至恶》进行了解析。作者指出:西塞罗抓住希腊伦理学的核心问题,紧紧围绕至善问题批判晚期希腊三大主要伦理体系,将伊壁鸠鲁学派和斯多亚学派的伦理学的内在逻辑矛盾和外在实际困境展示在人们面前。西塞罗的政治、法律著作中已经包含着“公民伦理”的思想,通过《论至善与至恶》的写作,西塞罗基本上完成了对希腊伦理学遗产的清理。这种批判性的扬弃使他不但能够兼收并蓄,为发展适合罗马共和国的伦理思想改铸出一整套拉丁伦理学术语,而且以他那个时代和民众的共同道德意识为裁决标准,重整了适应主流文化发展的道德准则。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约10000字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在近代民俗中的嬗变

●霍修勇(湖南省委党校行政学院)

晚清以来,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在民俗领域的嬗变具有典型意义。在民众的家庭生活、日常消费、娱乐消遣等民俗领域,传统伦理道德的绝对性、超越性、整体价值逐渐减弱,而相对性、现实性、个体价值渐次增加,平等、自由、主体性等新的伦理道德观念日益孕育、生长。嬗变过程具有较强的继承性、极大的不平衡性、复杂的多样性、激烈的冲突性等特点。

《伦理学研究》2008年第5期,约7000字

“环境进入伦理”的两种道德哲学方案

●田海平(东南大学伦理学研究所)

“环境进入伦理”必然涉及环境伦理学史的基本论争,即人类中心论与非人类中心论之争。作为两种相互对立的道德哲学方案,其论争是从根本上处理哲学问题和文明问题的尝试。它作为“环境进入伦理”的基本问题之争,实际上指向了文明之演进、哲学之转变、实践哲学与哲学实践之突破、人之类型的转变以及建立在生态基础上的实践方式之确立。从这一意义上看,环境伦理学不是人类中心论与非人类中心论的非此即彼,而是“思”入“环境—伦理之论题”并进而探索“环境进入伦理”在实践视阈中呈现的道德世界观之改变与伦理世界观之转变的实践的哲学或哲学的实践。

《学习与探索》2008年第6期,约9000字

从教谕文献看古代埃及伦理教育的传统内容

●史海波(吉林大学文学院历史系) 郭丹彤(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

教谕文献是阐释作为伦理思想核心内容的“玛阿特”(正义)观念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文献。其中所涉及的传统伦理教化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关于言行的教导、关于身心的教导以及关于品性的教导。贯穿这几方面教导的共同原则都是以自控、约束和沉默为特征的,古代埃及人的这种内敛的性格在教谕文献中体现得特别明显。通过对教谕文献中的伦理教育侧重点的探讨,我们可以更为深刻而精确地了解古代埃及人的伦理道德准则以及社会价值取向。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约6500字

责任编辑/杨建伟

猜你喜欢

伦理道德伦理学伦理
黄河文化对眷村文学的影响
阅读理解两篇
城镇化进程中新的伦理道德文化的迁移与重塑
浅谈我国社会工作伦理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研究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研究
伦理道德视角下的医患关系研究
刍议师范生伦理道德的养成
非伦理领导对员工职场非伦理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
第三届全国生命伦理学学术会议将于山东大学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