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社区德育活动的开展

2009-04-16吉成名

中国德育 2009年3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社区家庭

吉成名

社区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由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相同文化的人群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对于辖区之内的居民,社区肩负着某些教育的责任,特别是德育的责任。

目前,我国社区德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认识不到位。社区往往陷入“经济工作为主,思想工作为辅”的误区,道德建设实际上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第二,方法落后。社区德育基本上仍然采用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灌输方式,方法呆板、生硬,更不用说运用先进传播媒介(如互联网等)了。第三,缺乏制度支持。我国社区德育尚处于起步阶段,规章制度还不健全,有些社区甚至还没有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严重影响了社区德育活动的开展。第四,专职队伍有待加强。每个社区都应该设立德育工作办公室,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目前很多社区尚未设立德育工作办公室,有些即使设立了,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年龄结构、数量等方面仍需改善或加强。这些问题使社区德育活动开展受到严重影响。

要改变这种局面,推进社区德育活动的开展,首先,要认清社区德育的意义和特点。这样,才能端正态度,提高社区德育的实效。

开展社区德育,意义重大:

其一,社区德育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社区是区域社会,一个社区就是一个小社会。作为由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相同文化的人群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必须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秩序。只有在这个前提下,社区居民才能安居乐业,社区才能发挥社会生活共同体的功能。社区德育引导人们遵纪守法,这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其二,社区德育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需要。社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也是不断变化的。社区德育引导人们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勤劳致富,积极向上,这是开展社区各项事业的有力保障,对于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其三,社区德育是全社会德育的基础。要使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安康,就必须经常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加强德育。但是,全社会的德育工作只有通过普遍开展社区德育活动才可能得到落实。

其四,社区德育是联结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的重要环节。家庭、学校、社区都要对青少年开展德育活动,但由于各自条件不同,它们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所起作用也就不同。社区德育成功与否,对于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将产生重要影响。

其五,社区德育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科学文化知识不仅对于实现现代化、建设小康社会来说是必需的,而且对于净化社会风气也具有重要作用。要是人人好学上进,社会风气自然就会好起来。社区德育可以引导和督促人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

社区德育属于社会教育,但它既不同于学校德育,也不同于家庭德育。社区德育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其一,教育对象广泛、分散。一个社区的众多人口,各种年龄层次和文化层次的人都有,且分散在各个家庭,但他们都是社区教育对象。

其二,教育手段和教育形式多样化。从教育手段来说,社区德育可以通过网络、纸质文字材料(包括报刊、书籍等)、会议以及组织评优、参观、考察、调查、访问等途径进行。从教育形式来说,社区德育既可以是个别教育,也可以是集体教育。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相比,社区德育教育手段、教育形式显得更加灵活多样。

其三,开放程度较高。一般说来,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都是关起门来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封闭程度较高。而社区德育是在工作中进行教育,在生活中进行教育,在实践中进行教育,开放程度很高,非常贴近生活。

其次,社区德育活动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其一,对于不同年龄层次或文化层次的居民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年龄层次不同或文化层次不同,接受能力和实践能力也会有差异。所以对于不同年龄层次或文化层次的居民如果采用完全相同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则很难收到理想效果。社区德育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例如,对于青少年的德育活动与对于中老年人的德育活动就应该有所区别,对于知识分子的德育活动与对于文盲、半文盲的德育活动也应该有所区别。当然,尽管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因人而异,但是教育目的都是相同的。

其二,将德育活动与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有机结合起来。社区处于基层,党和政府的许多政策最终是要靠社区来落实的。不仅如此,社区还肩负着宣传党和政府政策的重要使命。所以,社区应该将德育活动与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做既能使社区德育活动收到实效,又能使党和政府的政策得到广泛宣传。如宣传计划生育政策,使居民真正懂得中国是人口大国,要控制人口规模。社区德育强调爱党爱国、遵纪守法,如果人们都能真正做到这一点,就会认真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又如,党中央发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号召,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采取了许多措施,举国上下都在为这个目标奋斗。在这种形势下,社区内的各个家庭都应该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努力把自己的家庭建设成为小康之家。

其三,充分利用本地的德育资源。一般说来,每个社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可以用来开展德育活动的资源,如名胜古迹、先进人物、先进家庭等。社区应该充分发掘这些资源的德育功能,开展有关德育活动。例如,利用名胜古迹可以开展乡土教育,培养乡土观念,激发人们的爱乡热情。又如,对于本社区的先进人物(特别是道德模范),应该大力宣传,给人们树立榜样。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先进人物、先进家庭作榜样,人们就有学习、仿效的对象,社会风气就会慢慢好起来。

其四,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互联网加强了信息的流通,缩短了时空差距,给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很大方便,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区德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这一工具,建立社区德育网站,使其在社区德育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其五,与学校、家庭积极配合。由于社区、学校、家庭从事德育活动的条件不同,所以三者在活动内容、活动方式等方面是有差别的。这就要求社区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只有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社区、学校、家庭三方才能合力对青少年有效开展德育活动。社区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社区、派出所领导、家长代表组成),上对街道青教办负责,下设德育办公室(由学校大队辅导员、社区干部、家长代表组成),负责联系学校(大队部、班级)、德育活动基地和社区(居民小组、家长)。这是组织保障。有了这个组织机构,开展德育活动就方便多了。

第二,建立必要的德育制度。德育活动还要有制度保障。经过社区、学校、家长三方充分协商,可以制订《青少年教育职责》《家长学校管理制度》《德育活动基地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这些制度将对德育的规范化、长效化起到重要作用,确保社区德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第三,建立相关的德育活动基地。德育活动基地是开展德育活动的重要阵地。各社区可以建立若干社会实践基地、青少年维权守法基地、敬老基地、四护(护绿、护卫、护法、护残)基地等,以便开展相关的德育活动。

第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是社区德育活动最有效的形式之一。适当地参加一些社区德育活动,既可以使中小学生丰富阅历,又可以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

第五,建立科学的学生思想品德评价体系。这是社区德育工作的重要举措,关系到社区德育的存在价值和健康发展。学校可以拟订“社区德育实践学生思想品德评价表”,定期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考核,督促学生不断提高道德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以上五点是仅就社区对中小学生的德育活动而言的。实际上,对于社区内的其他居民也有必要开展德育活动,而且可以联合学校和家庭两方。夫妻关系、婆媳关系、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同事关系、邻里关系等都需要道德观念来调整和约束,自然也要开展德育活动。为了对这些人开展德育活动,社区可以请学校教师授课或作报告,也可以请家庭予以配合。对于由于家庭变故而流落街头的少年儿童必须采取适当的救助措施,给予必要的关爱,努力使他们过上正常人的生活,成为有用人才。很多材料表明,这些人如果没有得到适当的安置,往往会走上犯罪道路,给社会造成危害。

只有破解了这些难题,我国社区德育活动开展才能顺利而有效。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家庭、学校、社区相结合的德育活动模式研究”(课题编号:XJK06CDY007)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湖南湘潭,411105】

责任编辑/刘 烨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社区家庭
家庭“煮”夫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恋练有词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内蒙古从10方面加强德育工作
影像社区
2015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