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积极心理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2009-04-16虞蓉蓉

中国德育 2009年3期
关键词:学业心理同学

虞蓉蓉

编者按 浙江省杭州市大成实验学校从深入调查了解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入手,开展了对学生积极心理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探索了一条走读制与寄宿制并存的“九年一贯制”国有民营学校的德育新路。

当今的中小学生面临着一种过于复杂、多样化、快节奏的成长环境。他们在家庭内外、课堂内外常常看到、听到、接触到许多不同的、甚至互相矛盾的东西,这令他们目不暇接而又不知所措,心中充满着太多的困惑与冲突,同时又在充满竞争和升学考试的压力下,承受着更大的学习压力和心理负担。这对于正处在急速发育而又十分脆弱的心理断乳期的孩子来说,无疑是超越其承受能力的强大冲击,需要对他们进行积极心理的培养。玛丽•贾赫德曾在《当代积极心理健康观》一书中提出,积极心理包括:积极的自我态度,全面的成长、发展和自我实现;对现实的准确认识;能掌控自己周围的环境。我校从实际出发,认为我们所要培养的具有积极心理的孩子应有以下特征:

1.充满生命活力,天真活泼,乐观豁达,不丧失孩子的天性,能保持特有的童真、童心、童趣。

2.善于团结合作、与人交往,开朗大方,富有爱心,不以自我为中心,不小气自闭,能做到文明礼貌,懂得感激,学会宽容。

3.自信坚强,乐观开放,勇于创新,不害怕失败的打击,有受挫能力,不骄傲自满,能虚心学习,大胆尝试,多元思考,开拓创新。

我校是一所走读制与寄宿制并存的“九年一贯制”国有民营学校,其中有50%的学生寄宿。一年级孩子的年龄只有六七岁,而到九年级则是十六七岁的少年,学生年龄跨度大,在心理方面较之普通学校的学生,有自身的特点。根据上述实际情况,我校分学段有的放矢地设计了调查问卷,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分析。

“适应困惑”调查

每年新学期开学时,总有一部分新生为陌生的新环境而感到焦虑。因为平时父母溺爱、包办代替的事情比较多,导致一些孩子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较差,常常会因为在学校生活中遇到一个小小的困难而闷闷不乐,或者引起他们的思家情绪,哭闹着要回家;有的由于习惯了家中“呼风唤雨”的生活,当惯了“小皇帝”“小公主”,自私心理严重,出现了交往困惑现象;有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作业拖拉,导致学习成绩落后,缺乏自信心,甚至产生了厌学心理。我们发现这些消极行为的症结更多的在于心理上无法适应校园环境。

我们通过调查发现,一年级学生在环境适应方面的适应性表现还是不错的,有66.67%的学生觉得校园很美,61.90%的学生进校园感到很亲切,59.52%的学生在教室里学习很开心,很喜欢在学校吃饭。但是还有11.90%的学生对学校环境没感觉,11.90%的学生在教室里学习不太开心和不开心。

在人际关系适应上,有40.48%的学生不是很喜欢所任教的老师,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数字,可见师生关系的适应问题还有待改善。在生生关系上,只有45.24%的学生觉得自己好朋友很多,其余学生觉得朋友不多甚至没有。在一年级帮助孩子们找到好朋友也是提高学生适应能力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学业适应上,有71.43%的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其余学生觉得一般或者不感兴趣。因为现在大部分学生对一年级特别是上半学期的学习内容比较熟悉,学习熟悉的知识就很轻松,没有学前基础的孩子学起来就会有一点难度,产生一些不适应的现象。

在对住校生的调查中发现,住校生绝大部分很喜欢住校,达到95.83%,对住校环境的喜欢率也达到91.67%,由此可见,住校生的住校适应问题不大。但是在“住校晚上睡得香吗”这一问题的调查中,我们发现66.67%的学生回答是肯定的,还有33.33%的学生觉得一般或者不太香。这可能是由于一些住校生内心隐含着不安而出现了不适应,有待老师的关注和改善。

综上所述,一年级学生进校后的确存在着一定的适应困惑,其中,人际关系的适应困惑最大,环境次之,学业最小,住校生可能存在隐性的适应困惑。因此,在一年级实施消除适应困惑的举措是非常必要的。

“交往困惑”调查

我们发现小学低年段的孩子们并不懂得如何去建立一个健康的人际关系,低年段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的消极心理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依赖心理严重。父母的细微关怀直接使得一部分学生在交往中显得胆小、懦弱,难以适应学校正常的人际交往。有些学生也因此产生了自卑心理,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他人,心甘情愿地将自己摆在交往中的配角位置,任他人支配。第二,自私心理突出。有的孩子过分强调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如何与朋友一起分担快乐与痛苦,也不知道如何在朋友之间相互鼓励,共同成长。有的孩子缺乏必要的礼貌与宽容。更有孩子在同伴犯了错误后,选择了包庇、沉默或者推诿,缺乏对对与错的理解。第三,不合群。主要表现为拒绝与别人交往,退缩,选择独处。面对这些问题,我校教师认为,要从帮助孩子构建积极心态和教给他们最基本的交往技能两个方面着手,帮助学生端正交往观念,学会交往,乐于交往,快乐交往。

调查显示,学生中认为影响人际关系的最大原因排在第一位的是缺乏与人交往的技巧,占41.35%;第二位的是自己胆小,不敢与人交往,占35.05%;第三位是怀疑别人不够真诚,因此不敢与之交往,占10.71%;其他原因占12.89%。认为与同学交往中最大的困惑排在第一位的是没有知心朋友或认为没有值得自己交心的朋友,占30.81%;第二位的是与同学的关系处理不好,占29.28%;排在第三位的是胆子小,占20.40%;第四位的是自己是干部,但不被同学们理解,工作起来经常遇到麻烦,占8.42%;其他占11.09%。认为自己人际关系处理得非常好的占23.56%;认为一般的占50.77%;认为不好的占11.65%;认为很差的占 14.02%。有52.31%的学生消除人际困惑的主要方式还是依赖学校和老师。

可见,二三年级有较多的学生存在人际交往的困惑。所以,学校有责任、有必要运用多种方法、开展多种活动来帮助孩子消除人际交往中的困惑。

“学业困惑”“中小衔接困惑”调查

随着年级逐渐升高,学习内容数量增多,学习难度加深,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业上出现困惑。学习虽然与智力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但是学习困难也并非意味着学生智力存在问题,而是由许多非智力因素带来的一系列学习心理障碍所导致。我们通过观察和调查认识到,四五六年级学生学习困难心理的外在行为表现特别明显,尤其是六年级学生。我们认为有必要帮助中、高年级小学生逐渐掌握内化的行为准则来监督、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从对自己表面行为的认识、评价转向对自己内部品质的更深入评价,帮助学生发展自我意识,积累情绪情感的积极体验,形成积极的心理。

调查显示,54.80%的同学能较好地适应学校中段的学习和生活;33.30%的同学能基本适应;11.80%的同学还不能较好适应。具体分析如下:

课前能提前预习,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提出质疑的占57.10%;把书浏览一下的占40.40%;课后能复习当天所学内容的占54.60%;有时要复习的占40.50%。76.20%的学生每天能较好地完成目前的学业,21.40%的学生需要别人的帮助。有4.20%的学生各科作业经常完不成;课后不复习的占4.80%。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已养成了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但个别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遇到难题,动脑思考,不解出来不罢休的占21.40%;想不出来,问老师或同学的占78.60%。这反映出学生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合作学习的氛围较浓,师生间、生生间关系融洽、民主。

有28.6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会不断提高;64.30%的学生会努力让成绩提高。这说明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对自己的学习充满信心。

有23.80%的学生上课能听懂但从不发言;2.30%的学生总是听不懂。这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要考虑到学习较落后的学生。当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有14.30%的学生会难过,但很快忘记;7.10%的学生会认为自己无药可救了;7.10%的学生认为成绩只要维持现状就可以了。这说明个别学生自信心不足,意志品质较差,惰性心理突出,做事怕动脑筋,怕思考,依赖性较强,没有顽强拼搏的精神。

53.48%的学生能较好地适应六年级这个“中小衔接”的阶段,34.78%的学生能基本适应,11.74%的学生还不能较好适应。具体分析如下:

95.66%的学生能承受或基本能承受目前的学业负担,92.49%的同学觉得学习压力和以前差不多。87.96%的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选择和同学探讨,反映出学生合作学习的氛围较浓。93.47%的学生觉得自己还是受同学欢迎的,也说明年级中同学之间关系较为融洽。47.82%的学生对即将迈入的青春期的心理和生理变化比较清楚,50%的学生对此有一点了解。

45.65%的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或人际交往等烦恼时有时会选择在心里憋着,说明还要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30.43%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成绩不能达到父母的期望,对自己缺乏信心,自卑心理严重,对升入初中的学习感到迷茫,不知所措,也没有足够的勇气面对未来的学习。有少数学生由于学习基础差,在困难面前缺乏毅力,反复的学业失败,使这些学生厌烦了学习,有的甚至放弃学习,出现逃学现象。因此,如何让学生顺利摆脱中小衔接困惑是六年级积极心理培养的一项紧迫任务。

“青春前期困惑”调查

七八九年级的学生一般处于青春前期,是身心发育的一个特殊时期。他们激情涌动,充满了活力,但是面对这个突变期,又显得迷茫与困惑,面临种种危机。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片面的生理发育认识。七八九年级的学生在生理方面已经有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但大部分学生对这些变化没有正确的认识,在学生中发育较早和较迟的学生成了其他同学的议论对象。孩子们面对自己身体方面的变化,产生了各种消极情绪,如害羞、恐惧、烦恼等等。第二,闭锁心理。沉默寡言,不再愿意将自己的心事与他人分担,经常伴有独处的愿望,但有时也希望找到一个能倾心交谈的知音,内心矛盾,情绪波动大。第三,逆反心理。片面的看待各种事物,性格固执,偏激,对立情绪严重,处理事情容易极端化。第四,不健康的异性交往。这一阶段的很多孩子对异性充满了好奇心,渴望与异性建立人际关系,但在交往过程中常常难以把握交往的度,出现了各种烦恼。

从调查结果来看,有60%的学生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压力主要来自家庭与学校两方面。在家庭中,父母对其子女寄予厚望,无形中便对子女造成一种压力,这也是亲子冲突的重要起因,有60%的学生与父母起冲突是因为学习成绩。在学校中,20%的学生认为压力主要来自成绩比自己优秀的同学,20%的学生认为压力来自老师,10%的学生认为是繁重的作业。这些数据显示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已经充分认识并感受到学业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因此,如何着手减轻学业负担,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之一。

在调查中发现,有40%的学生在承受巨大压力的时候选择了自我解压的方式,其中有大声喊叫、写日记、看书、上网等等。也有35%的学生选择向朋友倾诉,只有少部分学生会与家长或老师进行沟通。能够独立自主地释放压力,对于中学生来说是好的方面,但也要注意他们所采取的各种解压方式是否科学,避免出现消极的解压现象。

在人际交往方面,70%的学生对异性交往有正确的认识,并能采取恰当的方式与异性交往,交往时能彼此尊重、团结友好。但也有20%的学生对男女交往的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与异性交往的方式不够合适,要么自我封闭,不交往,要么就与异性亲密接触,产生早恋现象。这些现象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老师、家长密切关注并耐心引导。

60%的学生与老师、父母的沟通逐渐减少,不再是事无具细样样请教大人,也不是敞开心扉,什么都可以公开。他们有自己的见解和社会交往。当遇到问题的时候,40%的学生选择自己解决。这些现象表明学生成人感逐渐增强,他们要求和成人建立一种朋友式的新型关系,迫切要求老师和家长尊重和理解自己,如果家长和老师不转变教育方式,容易引发彼此的冲突,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根据调查的结果,针对不同学段学生心理的不同特点,面对的不同心理困惑,我们采取了三大策略对学生进行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其一,环境熏陶——努力让健康的校园成为培养学生积极心理的激励源。其二,分段培养——让心理调适成为培养学生积极心理的动力源。其三,内外拓展——让“阳光教育系列活动”成为培养学生积极心理的驱动源。

1.关爱学生、积极指导,让孩子快乐生活,喜欢大成

一年级:消除适应困惑。一年级的学生生性喜欢玩耍,玩得开心时,他们往往会暂时忘了想家。老师们会在放学后的一段时间里,带领孩子在校园里做游戏,用愉快的游戏冲淡他们的消极情绪,然后帮助他们一起洗澡,又一块儿吃饭,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生活的新鲜、乐趣。同时经常利用讲故事、做游戏等多种有趣的活动让孩子学会照顾自己,学会独立生活。学校注重寝室文化建设,让孩子体会到学校也有家一样的温馨,迅速地适应住校生活。

2.尊重宽容、互帮互助,让学生友好交往,幸福成长

二三年级:消除交往困惑。在人际交往的辅导中,我们不仅从观念上端正学生的认知,使他们把人际交往看成是伙伴之间的双向互动,而且还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积极引导,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配合,让学生从与同班同学建立友谊开始,逐步扩大自己的交际范围,让学生在交往中互帮互助,携手共进步,一起快乐享受金色童年。

3.教给方法、排除困惑,让学生努力学习,提高成绩

四五年级:消除学业困惑。让学生会学、爱学,就必须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掌握各科学习的技巧,这样才能够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时效性。我们努力要求学生做好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以“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加以批注,提高学习效率;二是培养问题意识,在预习、练习、听教师讲解时都能积极思考,大胆参与,能有机会向教师提出自己的问题;三是养成主动使用工具书查阅相关资料的习惯,使所学知识更加深刻准确;四是抓住各学科的特点,掌握学习的步骤和方法,在学习实践中提高能力。

4.正确引导、认识自我,让学生学会面对,树立信心

六年级:消除中小衔接困惑。目前,我校正在尝试打破中小学界限,科学统筹管理教师资源,统一调配教师,部分初中学科的教师兼任小学教学,部分小学教师走上了初中教学岗位。同时利用学校范围的教研展示活动,中小年段、不同学科教师同聚一堂,共同研讨,使教师们了解、体验不同学科在不同学段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要求,以获取进行“九年一贯”教学衔接研究的第一手资料,便于中小学各自定岗教师们在“课改”实践中有的放矢地探索教学衔接,加强学法指导,努力提升教学质量。

5.尊重宽容、放大优点,让学生迈好第一步,青春飞扬

七八九年级:消除青春前期困惑。我校在这一阶段中,把青春期教育作为主要内容,除了在课堂内向学生讲授青春期生理与心理方面的知识外,还对学生进行个别咨询。面对青春期学生的逆反心理,我们以爱的教育为主线,从激发爱的情感入手,以表扬的方式激励学生。九年级学生在中考冲刺阶段的力量源于对理想的追求,帮助学生确定理想的过程也是帮助学生成长的过程。

在这些具体措施的基础上,全校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针对不同年级产生的主要困惑,设计不同的活动方案,形成“金点子创意方案”,在全校推广,让全校教师共享。按照“金点子创意方案”开展的各种活动形成了“阳光教育系列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良好、积极的心理品质,为每个学生都成长为“阳光少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大成实验学校,浙江杭州,310004】

责任编辑/赵 煦

猜你喜欢

学业心理同学
心理小测试
基于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评价与水平划分
心理感受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调研报告
业精于勤
心理小测试
35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