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后进生呐喊

2009-04-15杨大明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4期
关键词:师者牧羊人功课

杨大明

茫茫草原上,一个牧羊人赶着一群羊,这些羊有大有小,有壮有弱,但牧羊人对它们一律平等。如果小的羊被大的羊欺负,牧羊人就会用鞭子把大的羊撵开,以保护小的羊。弱羊不能很好的吃草,牧羊人就用手拔地上的草,抱着弱羊慢慢地喂它,一天又一天,弱羊终于长壮了。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面对的一群学生,正如那一群参差不齐的羊。牧羊人对老弱的羊同等对待,我们怎么就不能用同等的态度来对待我们所谓的后进生呢?

后进生一词,完完全全是我们当老师的给人家扣上去的一顶无理的帽子。同样的年龄,同样的班级,无非就是因为他各科成绩分数低了一点,然后平时又顽皮一点,当老师就看不惯了。凭什么,我的天哪!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一视同仁”的思想跑到哪里去了?

后进生,他们为什么后进而不先进呢?以人为本,这个概念是先知们提出来的。我们当老师的应该重视这一点。以人为本,我们本来就是社会中的一员。后进生,所谓的后进生,他们不仅有受教育的权利,而且老师应该有教好他们的义务。

后进生之所以后进,他们并不是先天性的后进,而是后天性的后进。他们越是后进,我们当老师的就会对他们执有一种偏见,认为此木不可雕也。甚至连他们的家长都执有同样偏见:由他去罢,成龙就上天,成蛇就钻草。后进生就是长期生活在这偏见思想的阴影中不能自拔,他们变得越来越压抑,变得越来越忧虑,对前途感到茫然,对功课失去了兴趣。在学校里他们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白白地消耗着大好的青春时光。难道这样的学生不让人痛心?我们忽视了他们的存在。何谓教书育人?在教书的同时我们还要培育人。牧羊人对老弱病残之羊都能悉心照料,我们就不能拿出一点爱心来特别关注我们所谓的后进生?

人是有心灵的。不管是先进生还是后进生,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教师对他们的影响是深刻的。平时我们谈论某些人的时候,都会这样说,某某人素质太差缺乏教养,某某人有教养值得信赖。而教养的主要来源就是学校里老师的教育与培养。在传授他们的课本知识的同时,我们自身的人格力量也在影响着他们。古人云,师者,授业解惑也。解惑是什么?我的理解是在学生成长过程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只有心理素质培养好了,授业的效果才能发挥。心理状态不正常的学子,为师者教他有何用?心理素质的培养,也包括老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对待后进生,我们要多一点耐心,更要多一点爱心。

重视先进生的同时,更不能轻视后进生。一个后进生,一个正在成长的孩子,他需要的是来自老师的特别关爱。所谓谆谆善诱,就是老师要去诱导学生,让他们的思想走出某些误区。也许老师的一句温存的鼓励话语,就会把一个生活在偏见阴影里的后进生带回到明媚的春日里。他会变得自信,变得对功课的加倍努力。某一天他会开心地想,其实我并不笨呀!

我们每天都在讲,要强调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而我们做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功课优秀而心理素质怪异的学生,长大以后会是什么样子,搞不好给你来个不务正业的高科技犯罪。那种可怕的结果就不让人心寒?而功课一般甚至偏差的后进生,只要心理素质培养好了,将来可能会是国之栋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育学生的思想品德。

瞧他那副德性,不知道是哪个老师教出来的学生!这是一句骂人的话,仔细揣摸,人家骂的不仅是那个学生,而且还有我们的老师。真叫人汗颜哪!这种情况下,我们还敢谈什么为人师表,还敢谈什么桃李满天下?

前面我们说到后进生不是先天性的后进,而是教师没有给他们必要的鼓励。除了这一点,还有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比如说,给后进生一些闪光的机会,给他们一个公平公正的学习环境。很多教师总在课堂上用一种藐视的口气批评那些后进生:“真是没出息,学习一点都不努力!”这样的批评往往是造成青少年逆反心理的首要原因。听到这样的批评,他们的反应是,心想:“没出息就没出息了,不努力就是不努力!”继之而来的连锁反应,他们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有的甚至逃学逃课,更有甚者心理扭曲,做出些教师不想看到的坏行为,抽烟喝酒,拉帮结派,打架斗殴等等。其实我们完全可以端正一下对后进生的态度,换一种比较温和的口气对他们说:“别怕,以后好好努力就行了。”从此,他们将会重拾信心,真正努力。这,才是真正的为人师表,以德服人。

时下流行的心理医生和心理咨询给我们一个提示,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心理医生,更应该时常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咨询。后进生为什么后进,我们咨询过了吗?

也许是后进生从入学后的某一天起就受到了不该受到的歧视,他们幼小的心灵如何承受得了。他们开始自卑,开始消沉。有不甘心者把心里的某种不满发泄出来,比如说变得经常捣乱教学秩序,十分的不听教诲。功课的学分成绩让他头疼。在这里,我想请问一下,我们的学分制是该保留呢还是废除?学分成绩怎么就能衡量一个学生的素质呢?这个问题我想值得深思。

不要小看后进生。是不是我们的确忽视他们?这个问题可以说值得反思,而且一定要反思。我们老是说先进生是天生的聪明,而后进生是天生的愚笨。何为天生,简直是乱弹琴,每个人都是从母腹呱呱坠地,是天生呢还是人生?说到这里,难免会有人联想到什么遗传基因问题。我只听说过某些疾病可能会遗传,却没听说过智商会遗传的。我不想强词夺理,大名鼎鼎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怎么就没有生出一个大名鼎鼎的小爱因斯坦呢?

所以我要说,后进生之后进不是先天的,而是跟后天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一个不起眼甚至让老师和同学都瞧不起的后进生,就是学分成绩差一点,其实他们很聪明,就是在功课上使不上劲。老师没有给他机会,而且还经常对他讽刺又打击。这种为师之道我看有些违背常理。

现在很多学校在各个年级搞什么尖子班和普通班之分,我认为这种教育模式一点都不可取。在这样充满竞争过难关的年代,办几个尖子班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提高某些教师的威望,这无可厚非。但是,我们的后进生怎么办?总不至于让他们永远后进吧?我们的义务教育就是这种挑种子式的教育?谈什么教育资源平均分配,难道我们就不能来一个生源的平均分配。让先进生带动或者辅导后进生,大家共同进步,共同优秀。全民强则国家强,同样的道理,全班级进步才是学校的进步。能够实施这样的教学理念才是为师者的最高境界。

对于后进生,老师不仅要重视,而且要高度重视。后进生之所以后进,不是他们的智商有问题,而是他们的心理有问题。老师是教导学生的,其中的那一个导字应该包涵疏导的意思。后进生为什么后进,老师对他们进行过诸如心理疏导的教学行为了吗?如果不去关注后进生,让他自由放纵乃至自生自灭,老师岂不是在为这个社会推送人之垃圾?谈什么教育,谈什么为国家培养人才!

博爱,这个来自西方的词汇,在这里我想要重提。西方思想家提倡的博爱精神,等同于我们中国文化里大同世界精神。何为大同?我的理解是人人有衣穿,人人有饭吃,天下太平。而我们的教育怎么就生出一个先进与后进之分呢?同样是学生,怎么就不能得到平等教育?

后进生,我们所谓的后进生,完全是老师不把他们当学生看待。老师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爱心,我相信后进生会有所改变、有所进步的。学分算什么,充其量是考核一个学生接受到的课本知识的多少,而他们的其他

素质能用学分去衡量吗?老生常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而在短短的几年义务教育中,我们如何培养一个学生,一个将来的社会人才?先进生固然优秀,而后进生呢,他们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变得优秀。这个一定的

条件是由老师为他们创造的,更是老师爱心的表现,一种博爱精神的发挥。

对于后进生,老师应给予更多的关心。西方无形的上帝可以通过传教士的说教感化人心。而我们老师可以言传身教感化我们的后进生。

大爱无形,关爱无声,以人为本。情之所至,坚石可摧。下面是一段模拟的但也有可能是真实的师生对话,仅供参考。

课间,老师走到某后进生桌前,轻声问道:“喂,最近的功课怎么老是这么差?”

后进生怯生生地回答:“老师,我有好多题目都搞不懂,但又不敢请问同学,怕他们笑话,更不敢请问老师,怕老师骂。”

老师微微一笑:“不要怕,同学们不会笑话你,其实他们都想鼓励你。瞧我们都是这么棒,你为什么不能呢?老师更不会骂你,你又没做什么坏事,仅仅只是功课差点而已。只要你努力,没有什么题目是搞不懂的。”

后果可想而知。为师者要变着方法来教育学生,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在这里,我并不是怀疑我们的师资队伍有什么问题,而是怀疑我们的某些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有问题。

有问题就要面对。以人为本,让我们用一种人类固有的平常心对待我们的后进生,多一点宽容多一点怜惜之心。这样,后进生就有可能变成了先进生。

猜你喜欢

师者牧羊人功课
有思想的评课:做足四项功课
去可可托海,做一个牧羊人
我国古代女子出嫁之前的功课
我只说给月光
陈俊玲 师者应有“常流水”
师者风范
我本想把功课做完
牧羊人
牧羊人
江枫:诗人气质 师者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