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要忽略了化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2009-04-15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4期
关键词:阅读课文化学能力

赵 亮

所谓化学阅读能力,就是指通过阅读化学资料,获取化学知识,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随着中考化学信息给予题的使用,对学生化学阅读能力的要求也应随着提高。重视学生化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践证明,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引导,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

一、指导预习: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抓好课前预习,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进行阅读,促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要注意“三方面”:

(一)激发兴趣

在给学生布置阅读作业时,可结合课文,先给学生讲一个故事、提几个有吸引力的问题或做几个现象十分明显的实验,从而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在心理上对要阅读的课文产生兴趣,并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在布置学生阅读“氯化氢”一节时,可给学生观察一瓶氯化氢气体,并做喷泉实验,从而使学生对学习氯化氢气体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在课前就会积极主动地阅读课文。

(二)明确要求

指导预习,阅读要求必须十分明确、具体,不仅要使学生明确阅读的范围,更要使学生明确阅读要解决什么问题。在开始阶段,可将预习要求编成具体的问题并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完成。一段时间后,可缩简成阅读提纲,写在小黑板上布置给学生。等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后,就可以要求学生归纳课文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自己提炼出阅读提纲了。

(三)严格检查

为了使学生在课前能认真阅读并达到预期目的,教师的认真检查是不可缺少的。开始时,教师必须亲自一个一个地检查,不让任何一位学生蒙混过关。一段时间后,可通过学生互查、教师抽查的方式检查。等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习惯,再采用学生自查、教师不定期抽查的方式检查。当然,也可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这样,经过一个时期的严格要求,学生的阅读习惯就会逐渐养成。

二、指导训练: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关键环节,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有效地指导。指导要做到“三重视”:

(一)重视侧重点

根据教学目标,每堂课的教学总有一些知识是作为重点或难点,在教学过程的实施中体现出来。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通过学生的精读、细读,根据需要进行筛选,以达到把握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如在学习金属活动顺序时,在组织探究了一些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总结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后,可以要求学生讨论金属活动顺序表的意义,讨论后可及时指导他们阅读课文: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加强了对知识重点的理解和掌握,也更有利于学生有效地突破难点。

(二)重视抓时机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何时向学生提出阅读要求,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效果,所以教师应在课堂上把握时机。一般来说,当学生在理解问题中产生思维障碍时,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有关内容,那时学生的阅读心情是迫切的,阅读情绪是高涨的,阅读的效果往往比较理想。如在讲分子的性质时,讲到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而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对这一结论,学生感到模糊不解,带着这一问题,学生阅读课文,由于心情迫切,阅读效果就会很好。

(三)重视读过程

学生在阅读化学教材时,往往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主要表现在对化学概念、化学原理能熟记,但对化学概念、化学原理的引出、推导过程不清楚;对化学实验的结果能熟记,但对化学实验的操作过程及操作原理不清楚等。如,铁与硫酸铜的反应,学生在学习中非常重视结果——在铁的表面出现一层红色的铜,但对置换反应的认识就非常模糊。所以,教师在课堂阅读指导中,必须要求学生十分重视对化学过程的正确理解,阅读不仅要知道结果,更重要的是要知道过程。

三、指导复习:提高整体的阅读素质

课后阅读复习是课堂阅读的延伸,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

要阶段。指导要把握好“三个关”:

(一)知识归纳关

一节新课后,学生要及时阅读课文,并对其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从而牢固地掌握好本节课文的知识重点、难点。在学完一章后,必须对全章知识进行由点到线、再由线到面的归纳总结,从而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教师在布置归纳阅读作业时,一般不要再布置书面练习,以便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阅读、思考、归纳。教师对学生归纳的作业要认真批阅,并及时表扬和鼓励归纳得好的学生,以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

(二)思维发散关

课后阅读要指向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疑点,如,为什么外层电子数相同的金属元素,电子层数越多越活泼?为什么电子层数相同时,最外层电子数越少越活泼?对学生发现提出的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独立思考、集体讨论等方式解决。另一方面是指导学生在阅读中生发联想、多维思考。如,在学习甲烷时,可指导学生联想到煤、石油气、煤气等,并对它们的成份、用途、燃烧过程、对环境的污染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而且也能使他们的思维过程逐渐科学化、立体化。

(三)分析应用关

课后阅读,是为了让学生从知识的掌握过程逐渐过渡到知识的应用过程。在这个阶段,要注意循序渐进。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习题,然后再利用有关课外阅读材料及信息给予题,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特别是信息给予题,由于题目给出的信息往往是学生在课本中没有学过的,如化学科技最新成果、化工生产原理、某些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的内容等。配合有关教材内容,让学生阅读、练习这类题目,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开阔眼界,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对这些题的求解,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判断、推理等心理活动,从而提高了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是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可以始终抓住“三个指导”环节,对学生进行严而有格的训练,逐步使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得到稳步提升。

猜你喜欢

阅读课文化学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人们在圣诞节乐善好施
高中英语阅读课文理解题的设计分析
自主阅读课文教学设计及其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