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象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2009-04-15韩俊萍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4期
关键词:分布图读图图象

韩俊萍

从近年高考文综卷总体上看,地理试题基本保持了“稳中有变,变中求新”的命题原则,注重对地理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考查,尤其突出对地理图象考查,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读图、析图和画图的能力。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分析了教材的设置及大纲的要求,中学地理基本训练要求的两个侧重点是:对学生读图、填图、绘图的要求和地理思维能力的要求。我几年来尝试着从分析地图入手,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从具体的图象中逐渐分析归纳出来,使学生收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明显效果。因此,加强图象教学是搞好地理教学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根据图象在课本中的作用和地位的不同,分级教学。

课本中的图象系统,从内容、类型、表现方式及在教材中的作用诸方面综合考虑,我们可以把图象系统划分为:主学型图象、自学型图象、选学型图象、练习型图象四级,在图象系统分级的基础上有效的组织教学是图象教学的关键。在教学中,要遵循新教材突出能力培养的要求,把课文、图象、作业有机地结合起来,紧扣大纲要求,深挖教材内容,密切联系学生实际,采用如下方法组织实施图象分级教学:

(一)指导型教学

对于主学型图象,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指导学生学习。根据每幅图的内容与课文的联系,具体采用的方法基本有:(1)读文解图,指导学生阅读与图有关的课文,理解图意,掌握相关内容。(2)置疑读图,课本中每幅主学型图象的相关位置都配以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读图解惑进而掌握有关知识,如高中地理课本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节的“亚洲季风图”在课文中就提出了三个问题引导学生读图:1、将此图与图2.16、图2.17相对照,看一看亚洲1月和7月分别位于怎样的全球气压形式下。2、说明亚洲1月、7月风向的变化情况。3、从风向变化的情况分析,季风的形成除了海陆热力差异这一主要因素外,还有没有其他因素?在这三个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读图解疑,就较为完整的理解和掌握了季风环流的成因和特点。(3)授技读图,教师教给学生有关的读图方法,指导学生读图,进而掌握学习地理知识和技能的方法。(4)讨论读图,教师组织学生有目的的讨论图象内容,在学生激烈的发言中启发学生总结出图中的有关知识。

(二)主体型教学

对于自学型图象,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学习的作用,把有关的图表大胆的交给学生学习,教师在其中只起到组织、点拨、提高的作用。一般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三种:(1)直读法,让学生联系课文实际直接读,理解图意,掌握知识。如初中第三册第四章第三节中“中国干湿地区的分布”一表,教师就可以采用直读法教学,让学生从中全面的得出我国干湿地区的分布状况及依据。(2)点读法,对一幅图像,教师简明的点出读图要求,然后由学生自渎,学习其中相关的知识。这样学生通过读图就可以理解和掌握这幅图所包含的知识。(3)问读法,针对图像,教师提出简明扼要的问题,学生共同获得所要学的知识。

(三)开放型教学

在教学中对于选学型图像和练习型图像主要采用把课堂教学与课外自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以求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习爱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根据图像的功能不同,采用相应的教学

教学中的图像按功能可分为:反映地理事物成因的成因图;反映地理事物分布的分布图;反映地理景观的景观图;具有教育意义或趣味性的漫画。图象的功能不同,讲解时也应采用不同的方法。

(一)地理成因图的运用

地理成因图是反映地理事物的因果关系的,这些图像能启发学生进行思维活动,发展他们的分析综合能力。但讲解时比较困难可用形象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解,也可利用小学《社会》学过的知识或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演示,一般可收到较好的效果。如“地球公转和季节的变化”这节内容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我的做法是先做地球公转的演示,用灯泡和地球仪作教具,把灯泡安装在演示台的中间位置,最好与地球仪上赤道高度大致相同,手持地球仪,从春分开始围绕太阳(灯泡)逆时针旋转经夏至、秋分、冬至四各位置,让学生观测在二分、二至点时太阳光照情况,并大致画出昼夜交替的界线(晨昏线),找出其变化规律,这样便得出季节变化的原因。

(二)地理分布图的运用

教材中反映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图像很多。有地形分布图、气候分布图(降水量、气温、气候分布图)、交通和工业分布图、农业分布图、人口和城市分布图、矿产资源分布图等,这些图象有明显的空间特征,反映地理事物的具体(个别)特征及形成规律。新教材以形象直观的形式出现,学生对这些图象有较大的兴趣,加之图面内容单一,重点突出,有利于学生记忆。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图象找到分布规律,利用分布规律去记忆。例如“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一节,要求了解并掌握世界的几个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可以引导学生先学习板块的有关知识,得出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进而推出“火山、地震带多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地带”,再指导学生找到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并说明它们位于哪些板块交界处。教师利用前后知识的结合找出分布规律,学生理解了火山地震带的形成原因后,便可记住分布规律。又如“美国农业带的分布图”,看起来很杂乱,讲课时把北美洲的气候分布图、地形图结合起来分析,由于气候和地形的差异,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也就不同,水、热、光照、地形等自然条件决定了农业带的分布,掌握这些规律后,学生很快记住所学知识,当然要讲清农业带的分布也受社会政治、市场需求等其他因素的制约。

(三)景观图和漫画的使用

教材中的景观图反映典型的地理景观,逼真的表现了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可通过学生观察,想象实地情

景,形成地理概念,积累感性材料,这类图象在新教材中几乎每节都有一幅或几幅,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指导学生观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加强对地理事物的印象。

漫画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教育意义,趣味性浓厚,学生很愿意看,是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一定要引导学生领会漫画深刻含义,从中悟出一些道理。

除了地理成因图、地理分布图、景观图和漫画外,教材中的区域地理部分经常出现地理位置略图,如日本位置图、东南亚位置图等。这类地图是讲区域地理必不可少的,通过读图可以知道某个地区和国家所处的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相对位置等),要求学生掌握并能会填出,教师可用导读法强化记忆。

图象和文字在教材中穿插进行,发挥不同作用。地图、示意图等各种图象的知识和读图技能是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各种图象中包含的大量地理信息,是中学生获得知识、分析知识、解决问题的工具。在整个地理教学中,地图能力的培养是循序渐进、由低到高的过程,并贯彻始终。

加强图像教学,除了上面谈到的各类图象的运用外,可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进行大胆改革,加大课堂密度,提高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分布图读图图象
函数y=Asin(ωx+ϕ)的图象
贵州十大地质公园分布图
从图象中挖掘知识的联结点
“有图有真相”——谈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
中国癌症分布图
一次函数图象的平移变换
左右江水冲石器采集分布图
读图
人生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