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现状和策略

2009-04-15席晓南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4期
关键词:服务工作高职院校图书馆

席晓南

摘要本文对当前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工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工作中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一些针对这些现状所需采取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工作

一、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现状

(一)优势

高校图书馆的规模化和学术性都排在图书馆系统的前列,其人力资源储备、平均文献信息储备量远远高于公共图书馆。科技与经济的发展对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和管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主要表现为:

1、馆藏丰富、专业化高

高校是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随着与国际交流合作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外文优秀期刊、图书及数字化资料进入了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在丰富馆藏时,注重各学科专业的发展动态,并有意识地建立特色化的专业书库。

2、信息载体多元化

信息载体有手写型、印刷型、缩微型、视听型与电子型、网络型等,表现为实体文献与虚拟文献复合、传统书库与数据文献复合的形式。

3、技术手段现代化

信息获取方式由传统的手工收、编、存转变成以计算机处理为主的自动化成批处理,实现传统技术与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复合。

4、服务方式多样化

在传统的馆内借阅服务的基础上,补充以网络服务、在线服务等形式。

5、服务人员水平提高

文献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虚拟化发展使得信息服务人员知识结构发生调整,外语、电脑、信息分析等知识技能得到提高。总之,现代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载体、技术手段、服务方式都是多元化的、复合式的。

(二)存在的不足

1、图书馆硬件缺乏

高职院校图书馆由于受传统观念、人员素质、知识结构、发展规模以及经费等因素的影响,在其发展过程中的整体功能和硬件设施的更新还赶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与重点院校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有些高职院校是由中专学校升格而来,有些是由几所大专院校合并而成,就其图书馆本身的规模、结构特点以及服务方式而言,决定了其发展变革的速度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的速度同步。这样才能更好地为读者及教学科研工服务。

2、藏书结构不尽合理

一是高职院校图书馆围绕学校的专业设置,有计划、按比例地采集和收藏图书资料,经过多年积累,形成 了具有各自特色的藏书结构,基本满足了读者及学校教学和科研的需要。但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各高职院校不断地扩大办学规模,调整专业设置,增加了一些新兴的专业学科,而图书馆相应的文献资料收藏滞后,导致藏书结构不尽合理。二是有些高职院校是几所学校合并而成,几所学校图书馆所藏图书的简单相加,导致藏书结构不尽合理。例如我院是四个院校合并而成。原有的各个学校图书馆都有一些相同的文学类的藏书,合并以后,文学类藏书的复本量有些多了。

3、馆员对读者的阅读需求缺乏了解

许多大学生不熟悉图书馆服务机构的设置,不熟悉查阅图书资源,面对图书馆众多的文献信息资料和庞大的网络信息资源显得很茫然,不愿意进文献室、检索室、外文室、样本书刊室,对图书馆的计算机信息服务与检索无从下手。许多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停留在传统的“你来我借”模式上,服务方式被动,只注重知识的收集工作,而对知识的传递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片面强调馆藏电子资源的数量,较少关注其内容质量,只求满足于读者的借借还还和一般性阅览,没有展开深入的信息服务工作。信息资源的检索工具开发不完备,检索起来烦琐,效率低。有些高校图书馆规定某些类型的文献不对学生开放,这些都严重削弱了大学生阅读、查寻文献资源的积极性和兴趣。

4、各类高职院校图书馆之间读者工作缺少交流

由于各类高职院校隶属于不同的行业和部门,图书馆读者工作各自为政,分散多头,缺少交流。

二、面对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现状所采取的策略

(一)进一步整合图书文献资源

在资源建设上,要密切配合学校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加强对校内现有图书文献资源的整合与重组,形成一批符合学校学科发展需要的有特色的精品图书文献资源;在人员上,要团结学校图书馆、网络中心、现代教育技术有关人员和广大教师的力量,共同参与到图书文献资源制作中来,提高图书文献资源的建设效益。另外,要加强学校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各有侧重,避免资源重复建设。

(二)进一步创新图书馆服务模式

1、加强图书馆与教师的合作,使图书馆员积极参与到学校教学改革的实践中

努力成为课程与教学团队中的一员,充分发挥其信息管理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优势,成为师生不可缺少的信息顾问、学习与教学伙伴,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综合服务水平。

2、图书馆馆员应以全新的服务理念投入到服务中去,除去开展正常的借阅、咨询、复制、定题、预约、讲座等服务外,还应不断推出新的服务内容,使服务工作不断深化

作为信息导航员,图书馆员应利用各种现代化信息手段,为大学生获取所需文献信息进行导航,使大学生不至于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迷失方向。对大学生进行图书馆利用教育,让他们广泛地认识图书馆,从熟悉图书馆分类、目录检索、工具书使用、网上查询到教会他们如何在庞大的信息海洋中搜索、筛选、分析和整合自己所需的信息等,使他们尽早掌握求知途径和查找、使用文献资源的方法,具有良好的信息素质和一定的信息检索能力,引导其养成终生利用图书馆的好习惯。

3、开辟馆内特色服务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教师的教学离不开相关资料的搜集,教学参考资料搜集得越详实,课前准备就越充实,教学效果就越好。科研工作是在前人或别人成就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探索性的工作,它离不开前人和今人的经验结晶。因此,应开展以下特色服务:一是为教学提供特色服务。二是为重点科研项目提供重点服务。三是为学科带头人提供特别服务。

(三)开展信息咨询服务

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加大硬件投入的同时应积极利用现代的技术和设备,开展数字参考咨询服务,满足读者的有关需求。在建设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具体行动上,我们既要放眼国内和国际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发展趋势,又要立足本馆的服务主体和具体情况,建立适宜的发展策略。

(四)确立文献资源联盟共享的理念

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已经是一个开放的、相互融合的有机整体。通过某种共同认可的协议,形成图书馆改革发展联合体,优势互补,分工协作,达到资源共享、利益互惠、共同提高的目的,是网络化时代图书馆工作形成整体竞争优势的现实需要。我国图书馆联盟建设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比较成功的有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科技部等部委启动的中国科技文献资源网络服务系统以及江苏高校文献信息保障系统等。在这样一个联盟的大背景下,每个图书馆相互依赖、功能互补,共同担负起向社会传递知识信息和传播先进文化的神圣使命。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必须适应这一聪明发展的潮流,打破不同学科、不同类型学校自我封闭、自我发展的局面,面向周边高校、社会,建立一种既有统一规划又有分工合作,既有全面分布又有各自特色、协调优化的文献资源网络,构建高职院校建设共同体更为迫切。

(五)倡导馆际协作和交流、促进读者工作的蓬勃发展

各类高职院校图书馆应打破条条框框的限制,主动加强联系与协作,倡导“大读者”服务理念,在高校图工委的领导下,成立高职院校图书馆协作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交流各馆开展读者工作方面所取得的经验;举办各种形式的短期业务培训班,致力于提高在职人员的从业素质和服务水平;适时开展一些主题活动,增进各成员馆之间的业务、情感交流,从而促进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工作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利平.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24):54~55

[2] 沈小凤.论高校图书馆提高读者工作服务质量的策略[j].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7,(1):76~78

[3] 万荣花.如何使大学生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资源 [J ].图书馆论坛,2006,(6)211~213

[4] 韩兵.信息素养与文献利用 [J].图书馆杂志,2006,(6)63~65

[5] 吴丹.校图书馆与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研究 [J].图书馆建设,2006,(4)63~65

猜你喜欢

服务工作高职院校图书馆
图书馆
国企煤矿后勤服务工作中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