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中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途径

2009-04-15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

潘 莹

摘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需要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可以通过建立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的公共服务、提供多元化的公共服务、创造良好的法律规则环境和经济环境、加快完善政府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和改革投资型财政体制等措施来提高资源型城市政府的服务水平。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 经济转型 公共服务能力

1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中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客观性

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主要是指其结构性转换,即从主要依赖耗竭性资源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经济结构转向依赖非耗竭性资源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经济结构。为了适应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政府必须扩大和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把主要精力和财力集中到发展社会事业和扩大公共产品供给上来,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内容要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提高,在资源型城市依托的主导资源的经济转型、产业结构的转型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失业和矛盾,需要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给予解决;在资源型城市转型中要优化其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的结构关系,在优化这些关系的时候,所涉及的利益群体面广人多,产生的矛盾就会多,同时在优化过程必然要政府提供大量的基础设施,这些都需要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加以解决;经济转型须以科学技术进步为支撑,技术的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某些基础性的技术需要政府提供大量资金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在发生质变的过程中公共产品的需要自然会提高。因此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必须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

2 资源型城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现状

我国资源型城市经过50多年的建设,资源型城市公共产品仍然处于短缺状态,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主要体现在以下主要领域的公共产品的短缺:

2.1 政府教育类公共产品 我国资源型城市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指标偏低,教育公共经费不足,教育投入太少,人力资本指标偏低。为此,要加强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力度、对人的未来的高劳动生产率投资。专家研究发现,如果增加对教育的投资,使学龄前儿童入学率提高一个千分点,就可以使人均GDP提高0.36~0.58个百分点。

2.2 政府社会保障类公共产品 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偏低,人力资源类支出占中央政府财政支出的比重偏低;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社会保险空账的严重问题;我国社会保障覆盖面偏低,社会安全网的功能受到严重制约;我国对贫困人口的社会福利与救济程度偏低;我国政府提供的就业类公共产品不足,未就业和未充分就业人口占总劳动人口比例较高;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0.4的收入差距警戒线。

2.3 政府公共医疗卫生类公共产品 我国资源型城市公共卫生支出不足,公共卫生服务指标偏低,目前中国公共医疗卫生支出占GDP的比重为2.0%,同期中等收入国家这一比重为3.1%左右;卫生系统财务负担最不公平,城乡卫生资源分配严重不公平,卫生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逐年下降,居民负担日益加重,居民卫生保健支出“基尼系数”越过警戒线,从医疗保障制度来看,我国资源型城市现行医疗保障制度的构成也存在着严重的城乡不公。

2.4 政府公共科技类公共产品 我国资源型城市公共科技支出总规模偏低,政府对科技发展的公共投入不足;高技术产业快速增长,但是竞争力不足,由于我国资源型城市高技术产业关键技术、零配件主要靠引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因此附加价值较低;目前我国资源型城市高技术产业处于总量扩张阶段,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阶段性差距。

2.5 政府公共秩序类公共产品 我国资源型城市政府与社会合作的伙伴关系尚未形成,多元化的公共治理结构尚待建立,突出表现在对民营经济的扶持力度不足,对民营经济在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限制过多,造成私营部门的发展不足;政府为全社会提供的市场秩序公共产品不足,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平等的市场准入机制没有建立,市场准入的壁垒森严,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垄断与国有企业垄断经营突出;政府提供的市场监管类公共产品不足,市场缺乏规范化管理,一些经销商利用虚假广告误导消费者的现象屡禁不止,假冒伪劣商品有泛滥之势;政府提供的市场安全类公共产品不足,市场风险很大。

3 提高资源型城市公共服务水平的途径

3.1 建立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的公共服务 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的公共服务是服务型政府职能的主要内容虽然政府已不再是公共服务的唯一主角,但公共服务由于其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依然是政府的当然领域,为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是政府当仁不让的责任。要理解服务型政府,首先就需紧扣公共服务,防止“服务”成为政府热诚介入市场的时髦旗号。政府的职责要锁定在促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上,退出私人领域,而对于那些有利可图、公开竞争的项目,要交给私人部门去经营,让利于民。

3.2 提供多元化的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的多元化提供方式带给了社会公众以自由选择服务机构的市场权力和自我服务的民主权力,对公共机构形成一种外在的竞争压力,迫使公共服务机构竭力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

3.3 创造良好的法律规则环境和经济环境 推进依法行政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从上至下加强政府官员的法律意识教育。与此同时,还要建立严格的法律问责制。依法行政的核心是依法治吏、依法治权,尤其是涉及到关系社会事务的公共权力。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着手逐步实现决策咨询的法定化,建立有公民代表和专家参加的咨询委员会制度。此外,要积极推进行政程序、行政执法和政策评价的法定化。

3.4 加快完善政府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 政府职能转变目前的重点是:第一,实现从优先于经济目标向优先于社会目标的转变,在指导思想上高度关注实践中突出的重大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利益关系的调整和社会重大问题的解决,是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前提。伴随经济的快速增长,迫切需要解决好失业、收入差距、城乡差距、社会弱势群体保障、腐败等问题,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第二,建立和完善灵活、有效的社会危机管理机制。从危机预警、各类预案的准备,到危机下的统一、协调指挥机制建设,都应当作为政府的重要公共职能,加快完善。第三,加大对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等基本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及基础设施投入。

3.5 改革投资型财政体制 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解决社会公正、公平,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实行既符合基本经济制度,又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福利政策,是政府应当而为,必须向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公共财政不仅是保障政府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安排,也是化解社会矛盾、减少社会风险、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基础。目前,完善公共型财政体制,应当从解决最紧迫的问题入手:一是要重构国家对公共卫生的责任体制,加强公共卫生和医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公共卫生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例。二是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统一有效的医疗保障体制。三是重建农村的合作医疗体系,这是一项十分重要且非常困难的紧迫任务。

参考文献:

[1]齐建珍.资源型城市转型学.人民出版社.2004.

[2]孔微巍.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中的现状及障碍分析.商业研究.2007.11.

[3]孙雅静.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发展出路.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基金项目:孔微巍教授主持的《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中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GC07D207

猜你喜欢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
新时期克拉玛依加强海外引智工作探讨
资源型城市转型中景规格局的优化
基于DEA的资源型城市转型效率评价
资源型城市转型如何“破茧成蝶”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中环境行政执法问题研究
京津冀社会工作协同背景下再就业策略
经济转型背景下企业管理会计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朔州市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