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相声的衰落所想到的

2009-04-14任汉中

档案管理 2009年2期
关键词:闹剧老先生语言艺术

任汉中

相声是我十分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记得我第一次听到相声是在“文革”末期,《海燕》与《友谊颂》让我百听不厌,甚至能整段地背诵下来。这是在我们听腻了京剧样板戏之后,接触到的一种全新的(其实古老)的艺术品种。感觉真是太美妙了。从那以后我便成为了相声迷。但是现在我再也不“看”新相声了,现在的相声给人的不是艺术享受,而是一种精神折磨。马季老先生的去世无疑是相声界的一大损失,但我们也应该看到马老先生的过失将相声带人了死胡同,要为相声的衰落承担一部分责任。

我们知道,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它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演形式,这是其基本特点,也正因为如此使它能在艺术之林有立足之处,如果失去了这一特色。它走向衰落只是早晚的事。当电视成为一种重要的传播工具后,对相声的冲击是很大的,面对冲击,让相声走向电视也许是一种必然的选择。马老先生率先将相声带人了电视,但在进入电视之后却渐渐地失去了自我。在电视上过分地表演,使其语言艺术的特色渐渐淡漠。其代表作是《宇宙牌香烟》,从此背离了侯宝林、马三立等老一辈相声艺术家只说不练(过度的肢体表演)、观众笑演员不笑的艺术特色。马老先生弥勒佛似的笑脸仿佛成为了相声艺术的招牌,其徒子徒孙们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以至于在相声表演中,演员在台上玩杂耍似笑得打滚,而观众漠然,甚至反感。现在的相声变得相声不像相声、小品不像小品、戏剧不像戏剧、闹剧不像闹剧的四不像,完全没有了自己本身的艺术特色。郭德纲的相声艺术能异军突起,也正是他回归了相声艺术的特色,他不上电视的做法,表现出他对传统的固守。但不知他能否守往。但这应是相声艺术复兴的必由之路。

由相声的衰落轨迹,我们应该从中得到些启示。中华民族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创造的成果,虽然其中也有糟粕。但却是我们复兴的基础。全盘照搬其他民族的文化为自己民族的文化,这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还没有先例。面对其他优势文化的强烈冲击,我们不能失掉自己民族的本色,这是立身之本,否则会像相声艺术一样成为四不像。而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上世纪八十年代,一批诺贝尔奖获得者发表巴黎声明,要解决未来世界的难题,我们要回到孔子的年代去寻找智慧。现在看来,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孔子的年代是一个思想活跃、百家争鸣的时代,各种思潮激烈地碰撞,引发了一场思想大革命,推动了社会文明的发展。我们应该像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那样,从自己祖先的文化创造中去淘出思想的金子,赋予时代的意义,使其重新发光,成为指导我们的文化武器。

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不应是一种口号,而应是一种行动,我们需要一大批能埋首于故纸堆中进行艰苦探索的思想者,也需要一大批能将哲学的明灯放在黑暗的档案库中的研究者,而不是跟在西方人后面鼓噪的学舌者,或者对西方文化不加分析地盲目跟从的无脑人。

猜你喜欢

闹剧老先生语言艺术
怀臧克家老先生(外七章)
潮细胞
绿洲里的老先生
风油精引发的闹剧
100万只猫
主持人语言艺术与包装的重要性
老先生要关注前列腺问题
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一出小闹剧
习近平的语言艺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