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民”社区建设:新时期城市管理新路径

2009-04-09何云江

当代贵州 2009年4期
关键词:巡逻队哨子便民

何云江 等

红花岗区开展的“四民”社区建设,努力搭建沟通党心民心的桥梁,目的是“安民、便民、乐民、康民”,让群众安心、省心、开心、舒心。

舟水桥办事处镇隆社区居民吴志友说:“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如今社区有什么事,只要居委会和党员发出号召,居民们没有不积极响应的。”

遵义市红花岗区在广泛深入开展“四民社区”创建活动中,创新思路,创新机制,针对社区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变化和新问题,充分调动市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有效整合各种社会资源,真心实意地为广大市民办实事、做好事,让居民得实惠,使干部受教育,搭建起沟通党心民心的桥梁,探索出了一条新时期城市管理“安民、便民、乐民、康民”的新路子。

“四民”社区建设,“安民”就是让群众安心,“便民”是让群众省心,“乐民”是让群众开心,“康民”是让群众舒心。全区各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社区建设以此为平台,使得原本千头万绪的社区工作一下变得简单明了。

以党建为龙头

创新运行机制

红花岗区委书记王进江认为,党建是社区建设的龙头,是引领社区居民自治的核心。抓住了社区党建,就等于抓住了社区建设的牛鼻子。

近年来,在加强社区党群组织网络建设中,红花岗区将85个城市居委会整合成48个社区居委会,设置社区党组织48个、楼院和物业小区党小组133个、社区工会56个、妇女联合会48个、共青团组织45个、各类行业协会55个。

同时,红花岗区还积极推进居民自治,促进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管理。北京路街道办事处插旗山社区班子成员不仅要过公开招考关,还得过党员群众选举关,既创新了干部选用方式,又调动了社区群众行使民主权利的积极性。

各社区居委会还普遍建立了民主议事会,成员都由社区党员、居民小组长、居民代表五至七人组成,定期或不定期地开会,与居支两委共同协商社区重大事务。

全区在推行居务公开的实践中,还探索建立了居务点题公开制度。群众想看(知道)什么,居委会就公开什么,每年召开两次点题公开大会,会上由居民点题,社区干部作答复,变固定公开为互动公开,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到社区事务中来。近4年间,全区48个社区共接受群众点题1000多个,其中80%的问题在现场得到了答复。

安民:治安防范网络化

“以民安民”除死角

“安民”,即让老百姓有一个安全、放心的居住环境。红花岗区北京路办事处负责人告诉记者,城市流动人口多,治安案件多发,往往会给市民的心理带来很大压力,社区建设把抓社会治安放在首位,不仅市民积极拥护,也容易成为社区以后各项工作开展的突破口。

红花岗区委书记王进江告诉记者,除了公安机关承担社会面控制外,在各社区内部防范走的是“以民安民”的路子,这是“安民”社区建设的“杀手锏”,构成公安巡防队伍之外的“天罗地网”。“以民安民”就是把社区里一些4050人员、志愿者等组织起来,设立公益岗位,通过培训,让他们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常备军”,目前这支特殊的巡防队伍已达330余人。此外,各社区还发动广大社区居民群众、楼院组长,组建志愿义务巡防队伍1700余人。这几支队伍合理布防在街道、社区、楼栋的要害部位,昼夜24小时不间断的巡逻防范,做到街巷有人巡、院落有人守、楼栋有人看。

在红花岗桃源洞社区,有一支哨子巡逻队,可谓家喻户晓。桃源洞社区属于旧城区,旧房多、困难企业职工多,多数居民的防护设施较差。2007年5月,社区“两委”通过多次调研,积极开展群众工作,成立了哨子巡逻队,每个队员胸佩一哨子,在巡逻中发现异常便鸣哨示警。针对社区职工家庭,居民上班离家,哨子巡逻队巡查守护,居民下班回家,哨子队撤岗收队。此举很受双职工家庭欢迎,哨子巡逻队的影响越来越大,如今已发展到12人,全部是社区支部党员,年龄最大的有80岁,年轻的也有40岁,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据统计,自哨子巡逻队开展巡逻守护以来,这里没再发生一起治安案件。

镇隆社区原属遵义钛厂家属区,常住居民1670多户4600余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占四分之一,是典型的老龄化社区。社区成立了一支由老工人、老党员、老干部组成的20人的专职巡逻队,坚持每天24小时轮流巡查,分布社区重点防控区域的5个治安岗亭,昼夜巡逻守护;此外还成立了一支由社区干部、街道积极分子、低保对象等组成的义务巡逻队,与专职巡逻队相互配合、维护社区治安,楼院门道由小区居民推选的楼组长负责监守。每年在该社区民意测评中,居民安全感的满意率均在80%以上,2005年至2007年连续三年实现零发案。老城办事处和红花岗社区向社区居民发出倡议,开展邻里之间的守望活动,每家送一个守望提示牌,从看好邻居的门做起,让住户互帮互助。

便民:搭建社区服务平台

小事难事不出街区

近几年来,红花岗区大力加强社区建设投入,在街道、社区分别成立并形成以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为基础,招募志愿者为补充的社区服务网络,从而实现社区管理向社区服务的根本转变。

老城街道纪念馆社区、舟水桥街道镇隆社区等32个社区设立了社区服务工作岗,建立了一站式服务平台;北京路街道插旗山社区等10个社区各制作一本便民服务手册,建立了社区便民信息服务平台;北京路街道环城路社区等19个社区各兴办一个社区网站,公布便民利民服务内容,建立了社区居民网上便捷服务平台;延安路街道金狮山社区等29个社区各设立了一个悄悄话室,安装了亲情电话,建立起特殊社区居民诉求的温馨服务平台;北京路街道插旗山社区等29个社区均设立了一个爱心屋,募集帮困基金和居民日常生活物资,发放爱心卡,建立起对困难社区居民的帮困服务平台。在社区号召和组织下,志愿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上门服务的志愿者,仅北京路办事处下辖各社区,就有2430多人。

记者在北京路街道办事处环城路社区居委会小院里看到,一楼大小房间分设着“爱心药房”、“爱心粮油副食品配送点”、“邮政代办所”、“便民工具百宝屋”、健身室,地方虽小,条件简陋,但让很多居民,特别是困难居民倍感温馨。

记者在各个社区看到,不少居委会还专门设立了“爱心工具百宝屋”,里面分类摆列着电工、木工、钳工、计量、农具、雨具等实用工具100多件。环城路社区居委会主任高峰说,这些工具早已退出了百姓家庭,但日常生活中难免要用,群众专门购买某样工具又无必要,于是社区居委会出资购买了家庭实用工具,免费借给居民使用。

红花岗区在“便民”社区建设中,积极调动社区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的积极性,实现社区组织资源优势互补、共建共享。近年来,全区48个社区与驻区单位签约结对共建达175对,吸纳共驻共建资金98万元,为驻区单位解决问题176个。

2007年5月,中山路街道办事处组建了遵义市第一个义工银行,志愿者通过开展志愿者活动,将自己的爱心和时间储蓄起来,当有一天自己需要帮助时,别的义工再对其提供义务帮助,探索了志愿者服务新途径。目前,该义工银行有义工150人,建档100余人。他们累计参与抗灾、救助孤寡、义务劳动等活动1000余人次,分别存入个人档案。

在北京路街道环城路社区,有一支40多名志愿者组成的便民服务队。他们多数是退休的铁路工人,虽收入不高,但参与社区公益事业的热情很高。73岁的郑德光自2001年以来,为居民义务送发邮件,因社区内的住房无门牌号码,过去邮递员不熟路,不是找不到户,就是送错人,郑德光老人主动接下这个“差事”后,七年中共送了3万多件邮件,从未出现一例差错,被社区居民亲切称为“我们社区的邮递员”。

猜你喜欢

巡逻队哨子便民
合并“便民热线”
便民公告栏
厉害的哨子
至于把我关起来吗
乐一乐
欢快的音乐世界
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