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必在意西方的掌声

2009-04-08王小东

幸福·悦读 2009年3期
关键词:后发优势国人外国人

王小东

我们中国人似乎并不太在意自己的国人怎么看自己,倒是特别在意外国人怎么看自己 ;不太敢用自己的标准衡量事物,而是特别喜欢用外国人的标准衡量事物。评价一个电影,或其它什么艺术作品好不好,不是自己喜不喜欢,而是外国人喜不喜欢,在外国拿没拿奖 ;评价一个人的学术水平高不高,不是他有多少原创性,回答了中国的什么问题,而是他得没得到“国际承认”;就连改个随地吐痰的陋习,也得乘“迎奥运”的东风,因为不能在外国人面前丢脸。

中国人这么在意外国人的评价,是否反映出我们的国人缺乏自信心,甚至有点“崇洋媚外”呢?说老实话,还就是有点这么回事。

平心而论,我们也不能说有点崇洋媚外就完全没有道理,没有好处。因为我们确实在近代落后了,确实有很多东西,人家比我们更明白,而人家的那个明白,也往往是用巨大的代价换来的,我们注意倾听人家怎么看,乃至用人家的标准衡量,就免除了那个代价,这叫做“后发优势”。

然而,万事都不能过分,崇洋媚外到了一切要以外界评价作为“好与坏”的标准,那我们甚至可以说是病得不轻。首先,外国人的有些看法和标准并不是中性的,他们的出发角度往往基于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利益:他认为好的东西,也许是对他有利对你不利的东西,你如果听从他的看法和标准,就是自残自戕。外国人不满意,并不是说咱们做错了;外国人给了掌声,也许是在“捧杀”我们。如果我们和外国的利益冲突并不大,国人听从外国人的喜好所带来的损失多半还是我们可以承受的,可谁也保不准将来就一定不会有大的冲突,一旦有大的冲突,国人的这种喜好可是致命的。

其次,中国发展的历史证明,如果中国不是“摸着石头过河”、闯出了自己的道路,中国很难取得今天的成绩。同样,要有创造性,就必须超越别人的评价,打破别人的标准,以自己为主来判断事物。一个人也好,一个国家也好,事事担心外国人怎么看,在精神上就站不起来,就更不要谈什么创造性,什么“创新型国家”了。更不要说,我们还有可能搞错外国人的标准,结果是想用“后发优势”借助外国人的经验,却成了“邯郸学步”。

再次,太在意外界的掌声,我们就容易被人忽悠了。过于相信外国人的看法和标准,不仅容易被外国人忽悠了,还容易被国人忽悠了。当然,国人上当多了,也精明了许多:现在国人大致都明白,一些所谓的“与国际接轨”,其实主要是与说这话的人自己的利益接轨,跟“国际”没有多大关系。

中国的国情决定,中国势必要走出一条有特色的发展道路来,这个过程也注定充满了争议与质疑,而不会是由掌声伴随始终。我们也并不主张外国人说东,我们就非说西——要是那样,我们也还是没有摆脱精神上为外国人所左右的附庸地位。我们听从外国人的标准也好,不听从也好,在意外国人的看法也好,不在意也好,要旨是以自己为主,并以平常心待之。

摘自《金融时报》

猜你喜欢

后发优势国人外国人
国人休闲支出:更多了
外国人如何阅读王维
口腔健康,为何不被国人重视
被嫌弃的宋国人
街上遇见外国人
全球教育同质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后发优势探究
周建平:中国空间站将有诸多后发优势
怎么跟外国人推荐《琅琊榜》?
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策略探析——基于后发优势理论
国人赴日“抢盖”引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