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胡适“荒诞离奇”的大使生活

2009-04-08

幸福·悦读 2009年3期
关键词:使节博士学位行万里路

帅 彦

1938年10月,胡适就任中华民国驻美大使,肩负战时外交之重任,历时四年,至1942年9月卸任。胡适上任之初正是国内抗战局势最为糟糕、最为危急的时候,日军铁蹄已蹂躏大半个中国。胡适作为学者任驻美大使,全无政客的深沉和韬略,而是以“诚实和公开”的态度,赢得别人的理解和信任。

行路万里,讲演百次

事实上,胡适在美引人注目且发生较大影响的并非其外交活动,而是作为文化使节和一位杰出的演说家所从事的活动,即所谓的“行万里路,讲百次演”。1942年上半年美国《华盛顿邮报》载:“中国驻美大使胡适,最近六个月来遍游美国各地,行程达三万五千里,造成外国使节在美旅行之最高纪录。胡大使接受名誉学位之多,超过罗斯福总统;其发表演说次数之多,则超过罗斯福总统夫人;其被邀出席公共集会演说之纪录,亦为外交团所有人员所不及。”胡适做大使时也向好友倾吐他行万里路,讲百次演的苦差事:“今年体质稍弱,又旅行一万六千英里,演讲百余次,颇感疲倦。我在此三年,不曾有过一个周末,不曾有一个暑假。”据他自己回忆:“本人在美任大使数年,赴全美各地演讲四百次之多。”胡适把讲演看成自己作为一个学者从事外交的最佳手段。

“到处领学位”

胡适在驻美大使任内,另一为时人所诟病的话柄是“先生只好个人名誉,到处领学位”。这也不无根由。胡适任大使以后,美国的一些大学慕名而来,纷纷赠以荣誉博士学位。据统计,胡适四年大使期间竟领得27个荣誉博士学位。

作为战时的驻美大使,百务缠身,却花费如此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接受学位,怎么说也有不务正业之嫌。正如他的学生傅斯年婉言批评的那样:“此自非坏事,但此等事亦可稍省精力,然后在大事上精力充足也。”

对于荣誉博士学位,胡适自己也知道并无多大实际价值,“这些玩意儿,毫无用处,不过好玩罢了”。但胡适博士对此却依然乐此不疲,我行我素。

摘自《民主与法制时报》

猜你喜欢

使节博士学位行万里路
蔡奎全:一位民间使节的传奇故事
明朝时期朝鲜使节纪行诗中的登州诗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阅读是行万里路的明灯
全家过年抢红包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行万里路”的意义
博士学位论文摘要
博士学位论文摘要
博士学位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