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爱无声

2009-04-08乐龙九

时代人物 2009年1期
关键词:聋儿康复妈妈

乐龙九

“妈妈”——最动人的呼唤

“天上的星星好奇地眨着眼睛,

妈妈—遍又一遍地教我发音……

楼上的灯光陪伴着满天的星星,

妈妈一字一句地教我说话……

当我清楚地说出“妈妈”这两个字时,

妈妈高兴地哭了,

紧紧地把我抱住……

舞台上,孩子动情地朗诵着妈妈亲自为他创作的小诗。稚嫩而略显滞钝的发音,让无数双眼睛为之惊奇;发自肺腑的真情实感,深深地打动了台下每一位观众。

“我会说话了,

我会说话了!

我回到了有声世界。

妈妈,我爱你!”

一声稚嫩深情的呼喊,令观众再也无法抑制内心的平静,只是任泪水肆意流淌,默默地与这对母子一起分享着幸福和甜蜜……

这一幕并非哪部影视片里的剧情,而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故事,故事里的这对母子就是万选蓉和她的聋儿梁小昆。

最初,万选蓉教小昆说“妈妈”的时候,小昆一点儿反应都没有,两只小眼睛呆呆地看着她,那眼神分明是一个孩子对母亲的依赖,可他并不知道要张开嘴巴说话,也不知道怎样才能发出这个声音。“我每天都教得头昏脑胀,但见不到一点儿效果,自己简直快支撑不下去了。”万选蓉回忆说,“白天走在喧闹的大街上,我能够听见风从耳边吹过的声音,可儿子却听不见我的呼唤,晚上,我一个人在家里偷偷地哭泣……”

冷静下来后,万选蓉苦苦地思索:“小昆为什么学不会?他在想什么呢?教与学是双方面的。他学不会,说明我教的有问题,我得从自己的方面找原因。”于是,万选蓉开始翻阅大量的资料,试图从书中寻找答案。儿童心理学知识让她了解到:让孩子在愉悦中学习,让孩子的整个身心都去运动、体验、感觉,将会获得更好的效果。教课或许也像演戏,一个剧本,一篇文章,要想表现出它所表达的真正含义,就必须选择特定的动作、舞姿或者更为精妙的意境构思。

万选蓉换了一种方式。她把自己以前的照片翻了出来。还找来一些有关“妈妈”的儿童读物。万选蓉先让小昆看这些东西。然后再指着自己,让他叫“妈妈”。她将安妮沙丽文(海伦凯勒的老师)的一句名言“教育这个孩子是我终身的职责”,写在了很多小纸条上,并把纸条贴满了她经常能看到的地方鼓励自己。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万选蓉告诉我们,她至今仍然清楚地记得小昆第一次叫“妈妈”时的情景:“那是春天的一个美丽的早晨,小昆用手指着饼干筒,声音含糊地叫了一声‘妈妈。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当觉得脸颊上有一丝凉意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早已流下了眼泪。”有谁知道,这一声“妈妈”,是她连续教了3个月、重复了两万多遍才换来的。这一声“妈妈”,包含着多少爱、多少泪、多少辛劳和智慧。“就在那个美好的时刻,小昆给我带来了温暖,我激动地抱着他亲了一遍又一遍。”

功夫不负有心人。小昆终于和健全的孩子一样,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小学的学业,被保送上重点中学、大学。2000年。梁小昆从中央民族大学经济系毕业,考上了他所钟爱的北京电影学院摄影专业硕士研究生。去年,梁小昆成功地举办了自己的第一个摄影展,他把这个摄影展命名为《大爱》,他说母亲是大爱的诠释者一以同样的爱心关注和他自己一样的孩子。关注所有的儿童。关注所有贫困的母亲。

梁小昆成功了,万选蓉成功了!他们一起创造了聋儿康复的奇迹!

“漂亮妈妈”——最真诚的赞誊

“马……路、汽……车、商……店……”

“这……是……油……条……”

“这……是……花……”

20多年前,在江苏徐州市的大街上,人们总能看到一位年轻的母亲用车推着会走路的孩子。走走停停,并不时地用缓慢但清晰的声音教孩子一字一句地念着。路人投来的不解与疑惑,她全然不顾,依然耐心地教着、说着。

或许,你可以从电影《漂亮妈妈》里找到这一幕,但电影所表现的只是万选蓉的从前,现实生活中。她的故事更生动,更感人。

1964年,万选蓉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当时满怀革命理想的她,选择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四川凉山工作,一去就是9年,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祖国艰苦地区的文艺事业。1976年,万选蓉因爱人在江苏工作,便被调到了徐州市少年宫。

当4岁的小儿子梁小昆被确诊为“链霉素中毒导致双耳重度失聪”时,万选蓉惊呆了!她痛哭,她伤心,但她没有抱怨命运,而是在海伦·凯勒事迹的激励下。积极迎接命运的挑战!

儿子的失聪,使万选蓉体会到了聋儿的痛苦和抚育聋儿的艰辛;儿子的康复,又使她认识到聋儿康复工作的重要意义。如果说当初帮助自己孩子康复,万选蓉还仅仅是出于一个母亲本能的话,那么在这之后,她放弃自己热爱的艺术事业。全身心地投入到聋儿康复的伟大事业之中,则是一种母爱的无限放大。

1983年,组建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时,给梁小昆看病的医生推荐了万选蓉。他们认为。梁小昆的康复是个奇迹,是聋而不哑的成功范例。为了让更多的聋儿学会说话,1985年,万选蓉来到了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担任语训部主任。

那时,中国聋儿康复事业一片空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刚刚成立。举步维艰。万选蓉勤奋钻研了心理学,语音学,哲学,甚至学习了一些医学知识,并将学到的理论不断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创造出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聋儿康复理论和训练方法。

辛勤的汗水终于换来丰硕的成果。在出席RI(90)康复国际会议上,万选蓉宣读了论文《一个母亲和聋孩子走过的路》,赢得了1000余名中外与会代表的盛誉,《人民日报》、《中国日报》和日本《朝日新闻》均予以报道。美国《纽约时报》全文刊载,受到了国内外各界的关注。

此后,万选蓉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她主持拟定了《全国聋儿语言训练教学大纲》,编写了我国第一部《聋儿听力语言训练康复教材》和《聋儿家长培训教材》。这些教材得到了听力学家的充分肯定,获得了1998年中国康复科研成果奖。编著的全国聋儿康复教材《学说话》第一册,还获得1992年全国文明进步图书奖和全国优生优育优教银奖。她还参与编导和主持了多部反映聋儿康复的电视专题片,其中《走向太阳》第二集。获得联合国卫生组织红十字奖;《中国母亲》第十六集,获得电视系列片奖二等奖;电视教学片《为他们回归主流社会》,获得科教片银河奖;电影《为了残疾人》等,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鉴于万选蓉为我国聋儿康复事业的发展所倾注的大量心血,及其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她被录入1991年度《中国人物年鉴》,她是唯一获得政府律贴的聋儿康复专家,社会各大媒体纷纷撰文报道。

有人曾说梁小昆的康复仅是个个案,没有普遍意义。但万选蓉不赞同这个说法。她坚信“爱心、耐心、恒心、科学方法”,能使使聋儿开口铁树开花。万选蓉大力提倡早期干预和母亲教育,她始终认为“再好的助

听器也比不上妈妈。家长是特殊教养和康复的关键。要想让聋儿达到理想的康复程度,家人需要投入很大的精力甚至终身陪伴。”努力探索在万选蓉的积极倡导、参与下创办的,坚持聋健合一,开创和探索了聋儿社区康复模式及聋儿早期干预模式。

她针对聋儿康复理论和语言形成发展的规律,确定了聋儿听觉、发音、语言训练等内容,编制了舌操、唇操,研究并实施了直观教学法、暗示教育法、对话法等,建立了定期的家长联系、座谈、经验交流和教学观摩制度,奠定了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的教学模式,并在全国各省、市推广应用。中心培训的教师遍及全国各地,成为各省市地方聋儿语言训练骨干。她不仅探索出了聋儿康复社会化的道路,而且拓展了聋儿康复的后续教育。现在,经过培训、康复而进入普通小学就读的聋儿,有的已经升入高中和大学,他们和梁小昆一样,和健全孩子在一起生活、学习,有的还出国留学成了硕士研究生……越来越多的聋孩子正在回归社会。

2000年,为了表彰万选蓉对培育人类下一代事业坚韧关爱的精神和杰出卓越的贡献,授予她“第二届内藤国际育儿奖”。2003年2月25日,万选蓉60岁生日时,邓朴方评价她是“中国聋儿康复事业的奠基者和创始人”。

“看到一只只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飞上了高高的蓝天,飞向理想的境界,是我最大的欣慰和幸福。”万选蓉言谈问不由地露出了慈爱的笑容。这笑容,在聋儿孩子们的心目中,是世界上最最美丽的容颜。

“委员妈妈”——最神圣的职责

“1像粉笔,2像小鸭,3像耳朵……”上小学时,老师用这样的歌谣教我们记忆数字。如今,我经常向别人普及:“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说起“爱耳日”的由来,不得不先说一说万选蓉的另一个身分——全国政协委员,可她却总是喜欢用“一个社会工作者”来介绍自己。

1998年初春,当万选蓉得知自己当选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时,既惊喜又不安。不安的是自己对政协工作没有一点经验,但她明白自己肩上担子的分量。于是,万选蓉开始学习宪法,残疾人保障法;因自己是女性,又学习了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她把所有与“自己”相关的法律,都学了一个遍。

政协委员参政议政、凝聚民意、献策建言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她。多少个不眠的夜里,万选蓉都在苦思冥想:

她想到了,全国有2000万多聋人,其中0~7岁的聋儿有80多万,并且每年以3万的速度增长着。老年性耳聋、药物及意外伤害致聋的情况也很多。有这么多的人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让人心惊;这么多的致聋原因,令人胆颤。我们不能视而不见!

她想到了,聋儿康复事业中的听力学界、特殊教育学界的前辈以及同事们,为了普及耳聋预防、减少耳聋发生,在为宣传康复知识默默奉献、辛勤奋斗着。

她想到了,自己和儿子共同走过的艰难历程。每当她看到聋儿家长含辛茹苦地训练聋儿,她的内心总是久久不能平静。

她还想到了健康人群。对耳聋危害、致聋原因的科普宣传还缺乏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爱耳、护耳的意识还比较淡薄……

于是,在第九届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上。万选蓉提出了《关于建议确立爱耳日宣传活动》的提案,提案得到了邓朴方等16位全国政协委员的签名支持。1999年11月30日,经卫生部、教育部、民政部等10个部门共同商定,签署了《关于确定“爱耳日”的通知》,规定每年的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自2000年起开始施行,每年确定一个主题。

此后,全国每年都有大规模的爱耳护耳宣传活动。

“2000年3月3日,是我永远不能忘怀的一天。确立‘爱耳日宣传活动的提案,是我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的第一个提案。”时至今日。每当提起“爱耳日”。万选蓉依然心潮难平。

第一个提案的成功落实,让万选蓉心中充满了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成就感,也从中渐渐悟出了怎么才能当好政协委员。她有意识地开始了自己的角色转换一从技术专家转向社会活动家。以前只要搞好自己的业务就行,而现在则要学会怎么表达民意,怎么与政府部门沟通,怎么调研……

《关于农村低保的提案》、《关于人身损害赔偿城乡“同命同价”的提案》……一份份提案、一片片民意,源源不断地从万选蓉手中提交了上去。

万选蓉说:“我觉得政协委员就像一棵树,身后是一片森林。政协委员代表着一个群体,而不是一个个人。”这么多年来,她一直为沉默的森林争取法律援助、社会救助,使保障法落实到位。“万老师在政协今天一个提案,明天一个提案,作用很大,非常重要,特殊人物。特殊能力,特殊贡献。”邓朴方曾这样称赞她。

谈到今后的打算,万选蓉说,能够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她很高兴,她要珍惜这5年的时间,多做些调查,多交一些提案,多做些事情。她认为,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主动性很大,不仅可以提建议,还可以尽自己的力量促成这些建议的落实。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她并不局限于聋儿康复研究,她还在为下一代的成长做着许多创造性的工作。

虽然万选蓉没有在艺术的舞台上获得成功,但却在人生的舞台上创造了奇迹;她把对儿子的母爱延伸到了聋儿康复事业,播撒给了那些不幸的孩子们;她把聋儿康复的一线希望,变成了一片光明。

人世间,正是因为有了万选蓉这样的伟大母亲,正是因为有了这广博如海的大爱,才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惊叹的奇迹!

猜你喜欢

聋儿康复妈妈
康复护理在脑外伤后遗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浅谈幼儿音乐律动教学在聋儿康复中的运用价值
聋校低年级语文课堂互动研究
携手聋儿 奉献爱
鸟妈妈
我的妈妈是个宝
“十二五”期间3.6万贫困孤独症儿童获得康复补助
不会看钟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