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耕细作”及其他

2009-04-06曹中原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09年12期
关键词:精耕细作局限于耕作

曹中原

“精耕细作”这个词现在很流行,几乎在各个行业都派上了用场,如,农业需要精耕细作、企业需要精耕细作、电子商务需要精耕细作、教育需要精耕细作……使用的频率相当高。缘何这个词用途这么广泛?因为它的含义比较宽广。所以,《现代汉语词典》只把它解释为“细致地耕作”,没有专指某一行业、某一方面。而《辞海》至今还没有收录这个词。笔者查阅了一些参考书,也有把它解释为“本义指农业上认真细致地耕作”,与“粗制滥造”相对。可见这个词用在农业以外的场合,是取其比喻义或象征义。

关于这个词的来历,目前还没有定论。一般认为,毛泽东1957年在谈到中国农业发展前景时说的“我看中国就是靠精耕细作吃饭”,被认为是这个词的最早来源。他还说:“我们靠精耕细作吃饭,人多一点,还是有饭吃。”对毛泽东使用的“精耕细作”一词,外文出版社的英译本译为intensive cultivation。英语intensive的含义是“集约的”或“深入细致的”,而cultivation则指“耕作”或“栽培”,有人认为这是狭义上解释,并不十分贴切,相比之下,商务印书馆1979年出版的《汉英辞典》的译文处理得比较好,它同时道出了广义和狭义两个含义,即intensive and meticulous farming 和intensive cultivation。英语的 meticulous意思是“细致的”;而farming含义比cultivation要广泛得多,虽然它也有“耕作”的意思,但更多的是用来泛指农业或农事。

关于这个词的定义,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出版的《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业历史卷”中是这样解释的:“用以概括历史悠久的中国农业,在耕作栽培方面的优良传统,如轮作、复种、间作套种、三宜耕作、耕薅结合,加强管理等。”有人认为这也是一种狭义的解释,还是局限于“精细的土壤耕作”,并没有道出这个词所包含的全部含义。

笔者查阅了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2,在第一单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中,第二目“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是这样的:先叙述了农业工具的改进,然后叙述了耕作技术的提高,最后叙述了水利技术的发达,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气呵成,互相照应,全面而简要地介绍了我国古代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内容。因此我认为,“精耕细作”这个概念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农业工具,二是耕作技术,三是水利技术。既然农业生产是由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解释“精耕细作”,以上三项内容应该是缺一不可的。

有一部分历史老师在讲授“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这一目时,要么顾名思义地把“精耕细作”解释成“精细的土壤耕作”,仅局限于“耕作技术”这一项而忽略了其他两项,要么忽略了对这个词的解释,没有指明这个词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使这个词与三项技术游离开来。而目前市面上流行的教辅资料书,对这个词也偏向于“耕作技术”这一狭义的解释。导致不少学生对这个词的理解,只局限于“精细的土壤耕作”这一单项技术,错误地认为中国的传统农业,就是精细的土壤耕作,殊不知这只是中国传统农业技术中的一种。

笔者认为,精确且广义地解读好“精耕细作”这个概念,有助于教学上的知识拿捏。在讲解这篇课文时,应该对“精耕细作”做出确切的解释,不能含混其词,要注意强调这个概念,要注意其内容的全面性,这样有助于学生对中国传统农业的成就获得一个全面的认识。

E-mail:lili79928@163.com

?笠编辑/李莉

猜你喜欢

精耕细作局限于耕作
“民间互助文档”不该局限于民间
好画质不局限于分辨率 探究爱普生4K PRO-UHD的真面目
耕作深度对紫色土坡地旋耕机耕作侵蚀的影响
如何精耕细作让报纸出彩不出错
草地耕作技术在澳大利亚的应用
立足县域 精耕细作:让电视新闻更具地方特色
汽车后市场急需“精耕细作”
精耕细作的荷兰航天
西洞庭湖区免耕耕作模式及其配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