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出危机

2009-04-03

大众电影 2009年7期
关键词:好莱坞明星

孟 岩

2005年年初的一天,神奇娱乐集团的CEO阿维·阿莱德,站在洛杉矶谢里·兰辛剧院200个座位前,他面前是一些和传统娱乐业完全不搭界、对电影业也不感兴趣的经理主管人员,其中大部分来自几十年来对好莱坞敬而远之的华尔街投资银行。

阿莱德的任务是说服这些人贷给他5亿美元,或者更多。他用来说服他们的筹码是他手里有大把“蜘蛛侠”、“X战警”这样的超级英雄角色,他准备把它们都拍成电影。“这就是票房”,阿莱德对底下各大银行和金融机构的代表说。这些人的脸上写着怀疑和不信任。

幸运的是,阿莱德的游说很成功,神奇娱乐集团为其10部电影的拍摄计划融到5.25亿美元资金。银行家们承诺,他们可以不受限制地拍摄电影,并同意拿出一部分资金以神奇漫画公司的名义修建一座电影图书馆。

这是一个华尔街投资银行和好莱坞电影公司之间从相互猜忌慢慢转变成相互信任的成功范例。这种信任后来逐渐改变了好莱坞电影的融资方式,甚至改变了电影的制作方式,双方从此开始了充满希望的、浪漫的合作之旅。

2009,好莱坞的艰难年

然而,在此之前,华尔街的投资银行家是远离好莱坞,对电影融资敬而远之的。这么做是有原因的。在默片时代,包括报业巨头威廉·赫斯特在内的很多金融大亨在电影这个高风险行业里亏了大钱(即使是在今天,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向电影投资仍是一桩危险的生意),以至于华尔街和好莱坞长期互抱戒心。但是,在2004年,美林、摩根史丹利和高盛这些投行发现自己有过剩资本找不到地方花,而投资电影业,尤其是向电影产业链下游如DVD、电脑游戏开发注入资本,可以大大降低风险。而在当时,制片公司正设法从融资保守的母公司那里争取更多的资金,与银行共同担负成本和风险无疑是发展自身和取悦上级财政母公司的最好方式。一些金融投资家为供需双方穿针引线,于是产生了一种有别于资金贷款的新的电影融资模式:银行或者金融机构可以买入制片公司的部分电影,在制片公司通常13%到18%的年利润中分一杯羹。要知道,电影是一门高风险但潜在回报也高的生意,若电影票房大收,则利润十分可观。而现在,金融风暴把这些利润吹得无影无踪。

不仅如此,来自华尔街的资助也在告急。2008年底,本应开始为梦工厂联合承销7亿美元债务的摩根史丹利公司,以市场不稳定为由,暂停了这项债务承销,创始人斯皮尔伯格从印度信实娱乐公司那里募得5亿美元,才使得梦工厂顺利和派拉蒙分手。后者近期搁置了与德意志银行一项4.5亿美元的交易,此项交易可能为30部影片提供资金,其中包括定于今年夏季上映的《变形金刚》续集。米高梅公司也遇到了一些麻烦,自从2007年年中开始,米高梅就一直试图达成一笔5亿美元的交易,为一些影片融资,其中包括007系列的第23部和下一部《铁甲威龙》。米高梅与苏格兰皇家银行已经就这笔生意商谈数月。但雷曼兄弟的倒闭让整个银行业为之震颤,一些银行已经公开表示放弃好莱坞,不再投资电影业。 环球影业总裁马克·舒马格尔说,“这已经不光是做做生意这么简单的事情了,我们都将面临经济上的不确定性。2009年对好莱坞而言将是艰难的一年,我们深陷萧条之境,而之前没人到过那儿。”

对高片酬说不

如果说危机的一面是萧条,那么它的另一面就是挤出泡沫,回归理性。在这点上,明星片酬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个问题。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好莱坞一直受制于明星的高片酬,很多明星现在一开口就是:要么给2000万片酬,要么分20%的票房。去年10月,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和拉塞尔·克劳主演的《谎言之躯》,首映日票房是1300万美元,看起来成绩不错,不过减去两位巨星的片酬剩下的部分就很可怜了。虽然华纳兄弟公司表示,两人并未拿到传言中那么多的片酬,而是采取了映后分红的方式。但问题在于,这部讲述中情局特工的动作片,光是在伊拉克和摩洛哥搭外景就花掉了近1亿美元,还没算上影片的海外发行宣传费用。这样一部大片,华纳公司甚至没有投资合作方,规避风险的策略只剩下“明星保障”。现在看来,华纳当初“赚回1亿成本不在话下”豪言的兑现难度大为增加——明星要价太高成了最大的不确定因素。

其实片酬给的高,是制片公司愿打愿挨,但现在经济一不景气,钱的压力就明显了。像所有的行业一样,电影业也有通货膨胀和泡沫经济的问题,情势所逼,这泡沫已经到了非捅破不可的时候。

降低成本,关注小制作

另外一个问题在于,好莱坞大制片厂每年发行的高成本影片过多。如果说娱乐业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似乎还不是很明显,但是制片公司很难无视财政报告上越来越高的赤字。为了筹措资金,派拉蒙的母公司维亚康姆集团主席雷石东被迫卖掉了美国国家娱乐公司的股票。另一巨头迪斯尼公司不但减少了每年的发行片数,同时还开始推行新的分红政策——公司收回影片成本后的净利才能拿出来分红。而派拉蒙在与梦工厂决裂后计划将每年发行的影片数减少至20部。

显然,全球严峻的金融形势对每个行业都有冲击。好莱坞各个电影公司都试图将自己打造得尽量灵活精简,然后在财政安排上做到审时适度,而明星片酬过高已经成了制片公司不得不正视的问题之一。美国《综艺》杂志有文章称,目前,几家制片公司严格要求明星分红率最高不超过影片利润的25%,对顶级导演的分红也有上限要求。

对于制片公司来说,这也是被迫所为,毕竟一部电影发行之后,如果参演明星比制片公司挣得还多,实在很难接受。维亚康姆的雷石东要求派拉蒙与汤姆·克鲁斯解约的导火索,正是由于克鲁斯在《碟中谍3》中的收益比公司还多。神奇漫画电影公司希望续写《钢铁侠》的票房佳绩,同时也在绕过开价太高的明星,他们选择了唐·钱德尔而非特伦斯·霍华德出演续集。成本减少,制片公司就有了更多的资金可以运转,拍出好看、有趣、种类更多的电影。可以把成年人拉回电影院,瞄准新兴的市场,或者改变一下营销思维,多关注小制作,研究萧条时期的观众口味,而不是非得为那点票房畏首畏尾。

“我们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制片人马克·约翰逊谈到,“按照以往的经验,我们赖以成功的因素现在看起来都不起作用,有一些东西我们开始怀疑,比如电影明星和明星中心制。”事实上,许多电影公司的财务赤字的源头正是因为明星片酬的过分高昂。作为资金密集型投入的行业,电影因此采取了更安全,更程式化,也更无趣的制作形式,以确保在全球范围内收回投资。许多业内人士反思到,电影工业应该回归到一个合理的投资范畴。

从完全依靠明星到零明星效应,一部电影要卖座还能依靠什么?好莱坞正尝试着转变思维,那就是缩小电影的规模。有人认为像《朱诺》这样富有创意的小成本电影应该成为投资的主流,而像迪斯尼那样撇弃大明星,依靠精良制作的公司也受到了一致推崇。

然而,我们真的不需要大明星了吗?业内人士的建议是,让他们去接拍更多的独立电影。乔治·克鲁尼是个好例子,他接拍了《CIA实录》《晚安,好运》《迈克尔·克莱顿》《阅后即焚》等小成本影片,索取的报酬没有以往的多。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片子也保持了一贯的水准,重要的是,它们的投入都比较适中。“去尝试更多的独立制作吧,”一位华纳高层向明星们喊话说,“这个世界正在改变玩法。经济不好,我们只能付给他们这么多,要么拿着,要么离开。”

超级英雄拯救好莱坞

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之下,好莱坞艰难地熬过了令人沮丧的2008年,其中美国本土电影市场之外的国际观众无疑扮演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由于海外市场的强势表现,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欣喜地看到年终票房收入增长4%,其中六家的海外总票房达到99亿美元。这个数字是个相当出色的成绩。根据初步统计,派拉蒙公司在海外票房收入排行榜中位列第一,成绩为20亿美元,紧随其后的是华纳兄弟公司,收入18亿美元。环球影业收入17.1亿美元,位于第三;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位居第四,收入为16.7亿美元;迪斯尼和索尼公司以13.7亿美元并列第五。

派拉蒙近70%的海外票房来自《夺宝奇兵4》《功夫熊猫》《马达加斯加2》以及与神奇漫画公司合作的《钢铁侠》四部影片。借助这些影片的强势表现,派拉蒙成为继华纳兄弟和二十世纪福克斯之后第三家,也是2008年唯一一家海外票房收入达到20亿美元的电影公司。

从中不难看出,超级英雄片和动画片在危机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帝王娱乐集团在全美拥有数量最多的连锁影剧院,该公司首席执行官迈克尔·L·坎贝尔接受采访时说:“电影工业可能是最能抵御经济萧条的领域。原因在于,好莱坞拥有许多超级英雄,不仅如此,还有票房卖座片和极强的创意能力、策划人才和强大的技术,其创造和再创造的能力之强盛,足以使《黑暗骑士》《钢铁侠》这样的大作变成一台台吸钱机,DVD销售如日中天。”

好莱坞的成功并不孤立。他们身后拥有强大的实力后盾。好莱坞主要电影公司实际上被许多其他实业控股,如通用电气、索尼等公司纷纷与好莱坞沾亲带故。环球总裁马克·舒马格尔说:“通用电气控制的环球电影发行公司2008年全球销售收入逾28.3亿美元。它们究竟是怎样经营电影,这是很难用言语表达,我们只知道,成败得失都与产品的品质密切相关。”资金、技术和演艺汇聚成一条巨大的变色龙,其变换的能力超出任何人的想象。2008年7月环球制片厂推出的《妈妈咪呀》成为票房宠儿,全球票房近6亿美元,而华纳兄弟公司号称印钞机的《欲望都市》销售也不少于4.15亿美元。福克斯公司的《马利和我》仅仅讲述的是一群调皮小狗的故事也有不俗的票房表现。这说明,现代电影的商业格局正在改变,成功的机率取决于变数。或者说,电影取得商业上的成功不仅在于技术和明星,还在于销售手段以及地域的差别。《功夫熊猫》就在Imax模式影院引发票房风暴而最终卖成溢价电影。由此,别人的灾年成了影人的欢愉之年,丰收之年。

从表面上看,迪斯尼公司去年销售平平,仅2.37亿美元的票房收益,但这是预料之事。因为早在几年前,迪斯尼就决定,逐年减少新片数量,而每推出一片都要最大限度的实现预期收益。他们认为,数量不代表质量,只有高品质电影才能让制片公司攀上新台阶。2009年4月推出的《乖乖女是大明星》一片便是实现策略的证明,它将让观众体验到高品质电影的魅力的同时也领悟到电影讲究策略之重要。

好莱坞的反思

全球经济危机令美国不少商家减少了电影投资,不过部分好莱坞电影人仍然努力寻求商机,纷纷准备开拍以金融危机为主题的电影,务求以“经济危机对抗经济危机”唤起观众的共鸣,进而反思危机的根源。

打头炮的将是《澳洲乱世情》的导演巴兹·鲁赫曼,他计划将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著名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改编成电影。鲁赫曼表示,这个故事的时代背景为上世纪20年代大萧条前夕,“人们需要了解,我们为什么身陷当前的困局,我们将何去何从。《了不起的盖茨比》提供了答案。”

另外,《华氏9·11》的导演迈克尔·摩尔也计划今年开拍纪录片,探讨美国在引发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中的角色,将此次经济危机描绘为亲共和党政府的美国企业帝国的崩溃。迈克尔最近称,目前金融危机的根源就是布什政府的政策。

猜你喜欢

好莱坞明星
明星猝死背后
12月好莱坞精选
11月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
明星们爱用什么健身APP
扒一扒明星们的
1月好莱坞预告
明星搞怪show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