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十四城记》:真实让我们感动等

2009-04-03

大众电影 2009年7期
关键词:希特勒沈阳

《二十四城记》:真实让我们感动

近日上映的贾樟柯导演的新片《二十四城记》延续了《三峡好人》的风格,在真实纪录的基础上,与虚构的故事相融合,将一家老工厂半个世纪的历史和盘托出。该片不是宏观的整体介绍,而是通过人物的生活回忆,呈现电影的背景——420工厂昔日的热火朝天,如今的落寞衰颓,透露出一种苍凉的诗意。与《三峡好人》不同的是,片中工人的纪实口述,比演员的虚构表演更多一份动人的力量。影片的主体是五个真实工人和四个职业演员的个人口述,意在展现不同代际的工厂生活。五个工人的回忆并不长,但令人印象深刻,甚至催人泪下。这样的故事其实很平常,只要你来自小城市、只要你回家问问父母,这样的故事其实就在你身边。唯一不同的是,贾樟柯选择了一个非一般的地点:420工厂。而这个曾经在成都标志着优越和特权的地方,如今却要被地产商收购,在时代的潮流中即将成为人们心中的记忆。电影勇敢地把我们拉回到现实之中,生存和身不由己才是生活的主旋律,往往没有选择。所有人都有伤心的往事,十四年回一次老家的第一代职工;孩子丢了,但迫于军事化管理而不能留下来寻找的21岁的大丽;八十年代因家里住房紧张而主动来厂的上海美女小花;因工厂不景气而被女朋友抛弃的厂办主任。这样的故事其实并不需要什么演员,因为这些即将被拆除的建筑本身就是一个时代的故事。

刘象泉、何锡琨、侯丽君、赵刚、朱继东、景书记……这些陌生的名字远比不上陈冲、吕丽萍、陈建斌、赵涛等影星吸引人,甚至很难让人记住,但看过影片,你会被他们感动。他们都是本色演出,演绎得正是自己的生活,缺少修饰的面孔、说话中低沉的叹气、不知不觉的流泪,这正是一些中国底层百姓的表情。而相比之下,四位职业演员的出现就有些突兀,很容易让人“跳戏”,尽管他们的演技无可厚非,表情也更加丰富,台词也更加流畅,但却无法产生直达人心的触动,可能这就是生活和表演的区别吧。

太原读者:周诗妍

《我的团长我的团》:小人物的悲情故事

《我的团长我的团》经历了一系列风波,终于大张旗鼓地同时在几个频道上映了。初观《团长》一剧,我感觉它基本上等于一部民国版的《水浒传》,不同的只是《水浒》写的是一群天罡地煞的好汉被逼上梁山,而《团长》则是一群看似破落的残兵游勇,在一种民族主义情绪的鼓动下,怀着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无畏情绪,深入缅甸打日本鬼子的故事。也许是基于《士兵突击》的成功,该剧一直宣称是《士兵突击》的续集,然而从剧情上看,《团长》与《士兵》是完全不同的两部作品。《团长》揭示了一段并不久远的历史。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人性的光明与阴暗、勇敢与懦弱、无私与自私,都被你死我活的战争无情地逼了出来。而战争也因为有了人性的平台,也变得生动而立体起来。

用一群看似已经跌倒的小人物去演绎一出英雄主义的悲情故事,进而以一种惨烈的方式结局,这样的架构似乎是通行的战争类型剧情节,放到任何一个时代背景下皆可百试不爽,但正是由于缺少自己的特色,中国远征军战争遭遇的独特性,在该剧中就很难有突破性的展现。此外,剧情设计上有些细节还存在瑕疵,尤其是孟烦了与龙文章这两个人的直面交锋软绵乏力,许多时候只见孟烦了耍贫嘴式地出招,却不见龙文章“男人”般地回应。当然,该片虽算不上是最高水准,但也没有让人失望,尤其是场景和战争场面的设计还是很震撼的,与那些经过炮灰硝烟的熏染仍发型不乱、衣衫不染的主角不同,《团长》起码在造型上给人们一种真实感。一群衣冠不整、丢盔卸甲的男人,无论如何也要比那些一味扮酷扮帅的形象更有冲击力,更加能让人信服。此外,作为全剧的灵魂人物,段奕宏的表演,算是真正掌握了角色特征,吃透了内心情感的表达方式,比在《士兵突击》中的表现更为令人欣喜。

银川读者:张宁宁

穷人的童话《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每个人都很难坦然地向别人展现自己的阴暗面,而印度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却将印度描写成了一个肮脏落后的野蛮之地,充斥着暴力、堕落和犯罪。在印度贫民窟拍摄的前半部分,很容易让人想起巴西经典影片《上帝之城》,而且那种震撼感毫不逊色。

《富翁》讲述了一个非常简单的爱情故事,就是扎麦尔要找到他的爱人拉提卡。他上了一个电视真人秀,叫《谁想成为百万富翁》,节目大奖是两千万卢比。一个从未接受过正规教育的贫民窟少年,竟然在举国关注的问答节目里脱颖而出,拿到了许多教授、律师和学者都达不到的百万美元奖励,而他居然是一个对金钱毫无兴趣的家伙。这就是《富翁》给我们讲述的一个童话。情节因此而开始复杂,这个真人秀,既是悬念迭起的知识问答,又是扎麦尔从小到大的人生回顾。因为每道题的答案,都恰巧是扎麦尔有着刻骨铭心记忆的亲身经历。影片通过这个生活在孟买贫民窟的少年悲惨而又充满戏剧化的遭遇,描写了印度底层社会的生活。苦难、追求、残杀、分离和欺骗,经济、流行文化和宗教冲突,影片从各个方面表现了印度贫民史的发展。震撼之余,我们会被影片中许多画面所感动,唏嘘不已,因为这里面有纯粹的弱者:因为宗教冲突,母亲为掩护自己的孩子而被当街打死;天真幼小的童年玩伴被骗子残忍地弄瞎双眼;为了要到偶像阿米特巴·巴赫卡安的亲笔签名,从粪便里爬了出来。这部电影本身并没有立意要严肃地探讨现实问题,但是这并不妨碍对由它而引发的社会问题的思考。

《富翁》在一切方面都非常杰出:作为剧情片,引人入胜,悲喜交集;作为爱情片,纯洁真挚,催人泪下;作为史诗片,格局大气,沉重而宽阔;作为励志片,让我们在黑暗中看到了力量和光明。

重庆读者:王自力

不妨当历史教科书看

希特勒一生经历过四十多次暗杀,而所有这些暗杀计划中最有影响的一次发生在1944年7月20日,希特勒自杀的9个月前。这是一起由多位德军高官策划的爆炸暗杀,计划失败后被处死的有200多人,受牵连而被捕的有5000多人。暗杀行动的直接执行者是陆军上校史陶芬伯格,他在北非的战役中失去了右眼、左手和右手的两个手指。重伤让他获得提升,成为可以接近希特勒的高级军官,同时也让他对希特勒的政治纲领更加不满。电影《行动目标希特勒》描述的正是这一段历史。导演力图还原历史,将影片拍成厚重风格的历史片,并通过汤姆·克鲁斯饰演的男主角史陶芬伯格体现反战思考,在故事的推进上追求德国式的严谨。影片的前半段,要交待历史背景和众多出场人物,总体上推进缓慢,节奏拖沓。然而当开始落实刺杀希特勒的行动时,影片风格一转,变成为商业气息极浓的悬念片,可是和一般悬念片不同的是,作为一个已经不再是秘密的历史事件,影片将重点放在还原过程和表现人物心理活动上,制造了足够的悬念感和紧张气氛。影片自始至终强化着一种观众知道,而剧中人不知道的奇特氛围,这种氛围似乎比让观众猜不到结局更加刺激。导演在片中将整场刺杀行动的最终失败放在炸弹爆炸之后,后备军没有成功占领舆论阵地,以及没能及时启动瓦尔基里计划。这点细节处理淡化了希特勒死与不死对整个行动的意义,也算是导演处理方面的一个巧思吧。

但是比较遗憾的是编导完全将焦点放在如何描述刺杀行动的过程上,忽视了“为什么要刺杀希特勒”这个问题的探讨和挖掘,深层的东西没有提到,使得整部电影和人物都显得颇为平面,也就缺少了能让观众将情感与电影结合的点。

武汉读者:白云瑞

只有创新才能常青

在今年春晚上,凭借在小品《不差钱》里的精彩演出,二人转演员小沈阳红遍了大半个中国。小沈阳的一夜成名缘于他的才华和搞笑本领,无论是央视春晚,还是北京电视台春晚,小沈阳都以自己独特的表现征服了观众,让观众真正领略了什么是东北人的幽默。春晚过后,小沈阳以往表演的视频,在网络上很快地流传。不少观众发现,原来头戴蝴蝶结、身着绿裙子、挎着个女包的“婉约”扮相,几乎是小沈阳的标准扮相。源自二人转的男扮女装,为小沈阳的走红助了一臂之力,同时也成为小沈阳不得不面对的巨大障碍。针对小沈阳的火爆,引起了各种各样的争议,“不男不女”、“娘娘腔”、“语言低俗”等是许多观众对小沈阳最难接受的地方,甚至有人质疑其表演导向不健康,对青少年成长会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小沈阳的表演虽让观众爆笑,但过后难有什么东西可以咀嚼和回味,且依靠模仿秀和“重复表演”模式,缺少原创作品,很容易令观众失去新鲜感。先天文化低和社会阅历的不足,将使过于肤浅的小沈阳难以走得太远。艺术的积累和付出是成正比的,小沈阳要保持艺术的新鲜度,象他的师父赵本山一样成为艺术舞台上的常青树,就必须夯实艺术保鲜的创作基础,不断创作、不断创新,推出更多更好的作品,能够经得住大众越来越挑剔的需求,否则只会昙花一现。

此外,笔者认为媒体对于小沈阳的炒作似乎也过热,一旦成名,所有人的眼光就聚焦其上,甚至有的电视台还举办了“小沈阳模仿秀”,而这并不是对小沈阳的爱护,也不利于小沈阳自身的发展。

郑州读者:常润芝

责任编辑/辛加坡

猜你喜欢

希特勒沈阳
沈阳理工大学简介
沈阳世博园掠影
沈阳分店
沈阳分店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LiteraryTechniquesEmployedtoDevelop Celie'sCharacterinThe Color Purple
刺杀希特勒
希特勒消灭残疾人事件始末
希特勒入侵苏联的战略决策初探
英国曾计划劫持希特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