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朝文官士大夫家族的缩影

2009-04-03张小平

关键词:家族

张小平

摘要:晋江曾氏家族是宋代著名的新兴望族,涌现出了像曾会、曾公亮、曾孝宽、曾怀、曾从龙等著名人物。他们几代人共同努力,造就了家族的持续兴旺。而他们在科举、仕途、学术等等方面的成功,是其主要表现。他们的成功,则与当时的社会不无关系。

关键词:宋朝;家族;曾公亮

中图分类号:K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731(2009)02-0064-03

家族作为一种社会组织,是依据共同男性始祖组成的血缘群体。出现于古代,延续到现代,始终是中国社会组织的重要形态。对家族个案的研究,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近年来,宋史学界对宋代家族问题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无论是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增加和提高。伴随家族组织研究在中国社会的变化,学术界对家族研究也从批判走向了理性的分析。本文对宋代晋江曾公亮家族的研究,就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展开的。对于宋代曾公亮家族研究,尚无专论,但是前人对家族研究的成果,是本文得以进行的基础。

入宋后的曾氏家族,从曾会起家,到曾公亮父子继起,其“伟望硕德,奕世相承”,“其后嗣贤硕辈出,如天隐先生恬”以及庆元榜魁曾从龙,可以说曾氏家族,其“家运盛衰与国运相为终始”。这些声望的获取,是曾氏家族几代人的努力共同造就的,当然,关键人物如曾会、曾公亮、曾怀、曾从龙等人起到了主要作用,同时,宋代“崇文抑武”的大环境为曾氏家族发展提供了平台。限于篇幅,本文打算从科举、仕途、学术三个方面着手,给曾氏家族一个鸟瞰式的观察。

一、科举成就

晋江曾氏从五代后期才定居晋江,入宋以来,曾会(952—10337)的科举成功开始了晋江曾氏在有宋一朝的绵延,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使得曾氏家族成为享有盛誉的科举世家。

曾会,在989年(宋太宗端拱二年)由乡举首选,擢进士第二人。其时陈尧叟(961—1017)亦有俊誉,宋太宗对两人都很欣赏,文采不分高下,结果并授光禄寺丞直史馆。时人评价曾会“进士起家之荣,前所未有,后亦莫有继之者”。

曾会子五人,依次为公度、公亮(999—1078)、公奭、公定、公望。其中公度、公亮、公定、公爽相继中进士,而且公亮和公定还是进士第五人及第,只有公望以荫补得官。曾公亮相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在仕途上取得极大成功,积累了厚重的社会关系,也积攒了足够的政治资本,其子侄因此大多荫补入仕。比如曾孝宽,“以荫知桐城县”、曾孝序“以荫补将作监主簿”、曾孝纯“兼凿资序得管勾宫观,用父恩也。”此后一直到北宋灭亡,曾氏族人很少有在科举上取得显著成绩的。但良好的家风以及宋朝的右文政策,给曾氏家族打上了厚重的文化烙印。诗书传家在曾氏家族得以很好的体现,顷至南宋宁宗时期,曾氏后人曾从龙高中1199年(庆元五年)状元,再现曾氏在科举方面的辉煌。可以说,从曾会高中榜眼开始,到第二代五子四登科,两子高中前五名,到南宋曾从龙又高中状元,其中陆续有多人中举的事实来看,将其称为科举世家是言不为过的。

二、衣冠大族

宋代,科举成为统治者选拔官吏的主流手段之一,因此,科举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仕途走向。自曾会进士及第后,曾氏家族遂踏上仕途,并取得了不俗成就。曾会作为曾氏家族在宋代的奠基者,最后任官至集贤殿修撰,仕途上虽一般,但为后世的成功铺就了道路。曾氏二代中,曾公亮无疑是最出色的一位。

曾公亮,字明仲,宋仁宗天圣二年进士第五人及第。仁宗嘉祜元年十二月为参知政事,开始进入政权核心阶层。嘉祐六年,以枢密使、礼部侍郎加吏部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成为宰相之一,时首相为韩琦。此后,辅佐韩琦,顺利帮助宋英宗即位,实现了政权的平稳过渡。英宗过世,又同韩琦一起帮助宋神宗即位,成为三朝元老。宋神宗熙宁二年为首相。曾公亮辅佐三朝,拥立两帝,成为“定策亚勋”。宋人是这样评价曾公亮:“公自嘉祐秉政,至熙宁,熟朝廷事。尝与韩魏公共政务,去民疾苦。处西北边事,亦善谋划。”在其拜集贤相制中,这样说到:“知略足以经远,德望足以镇浮。”曾公亮在相位十余年,奠定了曾氏家族在宋朝的世家大族地位。到了第三代,为曾氏家族做出贡献的是曾公亮次子曾孝宽。曾孝宽以荫补起家,在1075年(宋神宗熙宁八年)为枢密直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晋身执政官行列。与此同时,三代人物中还涌现出像曾孝序、曾孝蕴等人才。总体来说,曾氏家族的这一代人,大多靠荫补出仕,很少有科举出身,而宋代文治社会尤其重视科举出身。荫补出身的条件,就成为这一代人在仕途进一步发展的障碍。这种情况在第四代人身上体现尤为明显。

曾氏四代人物,更为众多,据现有材料统计,大约有男17人,但在仕途上,却并没有出现特别突出的人物,曾诚是曾氏第四代人中最有影响力的,仅仅“元符间任馆职”而已。

曾氏家族延续到了第五代,进入了一个比较辉煌的时期,这一代中,出现了以曾怀、曾恬、曾慥为代表的人物,分别在政治、文化、思想方面取得不俗的成就,其中曾怀就在宋孝宗乾道九年为右丞相,成为曾氏家族在南宋时期的代表人物。曾恬则在学术上发展,从上蔡谢良佐游学,成为著名的理学人士,《宋元学案》有传,有《上蔡语录》流传。而曾慥(?-1155)则撰著丰富,有《类说》、《高斋漫录》、《乐府雅词》行世。第七代人物中,分别有曾宁、曾崇(1115—1180)等,但无论是仕途还是文学,都逊于父辈,也比不上下一代。曾氏家族的第八代人物中,曾从龙(1175—1236)是代表。从龙字君锡,曾公亮四世从孙。宋宁宗庆元五年状元,时年25岁。历仕宁宗、理宗两朝,累官至枢密使、参知政事。1236年(宋理宗端平三年)卒,享年62岁。《题曾君世家盛事集》记载:

吾泉自宋以来,由进士出身至宰相者自曾鲁公始。公定策功臣,三朝元老。若苏颂、蔡确、梁克家、留正之相业,视公则有间矣。父子两府,惟鲁公及子孝宽;蔡确及子懋而已。状元及第,惟公之从孙从龙,及梁克家而已。一门进士十余人,惟曾氏及杨、吕、石、苏四姓而已。至如一门二相,兄弟三人同时侍从,祖孙四代,书殿馆阁,则曾氏独专其美,而他族不与焉。然则泉郡衣冠之盛,莫曾若也。琦生长是邦,每阅郡乘,及闻诸故老,未尝不羡慕曾氏之盛。

可以看出,从曾公亮宰相,到曾孝宽签署枢密院,父子同时在两府,到曾怀为宰相,曾从龙为状元。

三、学术成就

国学大师陈寅恪曾经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朝从立国之初,即确定了右文的国策,文化发达自不待言。国家的提倡,社会风气的熏陶,再加上科举制度的吸引力,使得文化事业在宋朝达到了中古社会的另外一个顶峰。曾氏家族能够长期延续其辉煌,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重视文化事业。家族中的多人,在文化方面都有不俗

的成就。

曾会和蜀人陈尧叟并有俊誉。宋太宗看了他们两人的文词感觉不相上下,只是为了区分登第,才让曾会屈居第二。曾会没有文集,单个文章4篇,比较完整仅1篇,存诗9首。从传世的文章来看,其早年文章和晚年文章风格迥异,总体说来前期文章大气磅礴,而后期则稍显晦涩。究其原因,则和曾会的仕途不畅有直接关系。

曾公亮因为编撰了《武经总要》而在学术上知名。这部军事学著作开始编撰在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纂成于1047年(庆历七年),整个编辑过程经历了5个年头,实际费时约3年半左右。《武经总要》是我国现存分量最大的宋代兵书,在中国军事史上占有一定地位,也是一部重要的古代军事著作。当然,除了编撰《武经总要》外,曾公亮还参与编写了《太常新礼》、《庆历祀仪》,以及《庆历

编敕》,这充分说明曾公亮熟悉制度法令,史称“韩魏公为相,曾公为亚相……凡事该政令则曰问集贤(即曾公亮)”。曾公亮曾经专奉诏修《游艺集》。有文集三十卷,很可惜没有流传下来。能够看到曾公亮是一个务实而又多才的政治家。

此外,曾公亮的曾孙曾髓还有《类说》、《高斋漫录》、《乐府雅词》行世。

《闽中理学渊源考》中,还提到了曾氏家族中的曾恬、曾从龙等等。这就说明,他们已经形成了一个学派,即温陵曾氏家世学派,而此学派之形成,则很显然经过了曾氏家族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从而造就了一个充满学术气氛的群体。

通过上面三个方面的概括论述,能够得到以下几点启发。曾氏家族是一个充满着学术文化气息,同时也有着自身鲜明特征的家族。他们从偏远的岭南地区,辗转而至权力核心地区的开封地区。他们通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从而造就了晋江曾氏家族这个新兴的望族。通过他们崛起及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可以保持相对持续兴旺的历史事实,还可以发现一些与宋代社会密切相关的场景。而能够出现这样的现象,也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

宋代社会与前此的门阀社会相比,是一个没有出身等级而相对自由开放的时代。尽管有晋江曾氏家族这样新的名门望族的出现是事实,但这并不意味着宋代就像近代一样是一个自由开放的社会。而是从这个时代的名族看,作为一族的指导者决不是固定的几个人。在不同的历史活动中有不同的人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多个领域都有出色的成绩。比如曾会、曾从龙等之于科举,曾公亮、曾慥之于文化学术,曾公亮、曾怀之于仕途等等。正是几代人的多方位成功,才促使整个家族能够不断壮大,而这些也正是和唐代为止的名族、门阀贵族的不同之处。

同时也可以明确的是,曾氏家族在崛起和维护其仕宦地位的过程中,非常有效地借助了科举这一方式。曾氏家族之能够维持几乎与天水一朝相始终的仕宦地位,科举的成功无疑起了很大作用,应该算是宋代家族中科举促进仕宦的成功范例。

[责任编辑刘欢]

猜你喜欢

家族
坚果家族从哪儿来
皿字家族
乐器家族
戈字家族
走进植物家族
家族中的十大至尊宝
图形家族
网家族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