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世纪初期中国世界主义思潮研究

2009-03-31吕丽莉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2期
关键词:国家主义世界主义民族主义

刘 瑶 吕丽莉

【摘 要】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想浓厚,这与中国文化传统息息相关。在中国文化传统背景下,世界主义思潮很难滋生,但是20世纪初期,在中国还是产生了世界主义思潮,并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世界主义思潮的诞生是由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决定的。今天,我们研究当时的世界主义思潮的产生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20世纪初期 世界主义 思潮

20世纪初期,中国世界主义思潮是在与国家主义斗争中发展壮大的。20世纪初期正是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国家四分五裂,各种帝国主义势力分布不同地区,军阀割据,这就为各种思潮的产生提供了土壤。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文化浪潮又一次重演。中国人对国家、民族以及人类的思考又一次多元化地遍地开花。国家主义企图通过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来解救中国,无疑这内涵着爱国主义,但这种爱国主义可能导致极端,从而演化为法西斯主义。在各种文化交融的背景下,针对国家主义,世界主义的思潮开始占领上峰,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重重一笔。五四时期,中国世界主义有两种,一种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主义;另一种是基督教的世界主义。这里重点了解前者。

马克思主义者坚信共产主义的到来,强调共产主义是没有国家政权、没有国界、世界一体、世界一家、世界大同的社会。马克思自己也称自己是世界公民。《共产党宣言》的最后一句话“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表达了马克思的世界主义人类目标。中国的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当然地也是世界主义者。

陈独秀认为,他不是国家主义者或民族主义者。他对《共产党宣言》中“工人无祖国”的解释为:现今之国家并不保护工人;全世界的工人应不分国界地联合起来;各国工人不应借“保卫祖国”的名义为本国政府卖命。

李大钊作为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曾号召打破“国家界限”、“不要常备军”、“要欧洲联邦,做世界联邦的基础。”由于世界经济的时代必然代替中国式的家庭经济,因此,他反对“从前家族主义、国家主义的道德”,代之以“人类一体的生活,世界一家的社会”。他说:“全世界人类组织一个人类的联合,把种界、国界完全打破。这就是我们人类全体所馨香祷祝的世界大同!”

瞿秋白的“从劳动者的联邦国家……进于无国界、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思想与李大钊的思想有殊途同归之处。瞿秋白对所谓“爱国者”多有微词,他认为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是不可协调的一对矛盾。因此,他反对孙中山的先民族主义后世界主义的思想,从他的思想中可以看出他反对帝国式的世界主义,并且他也不承认鼓吹征服的帝国主义属于世界主义范畴。瞿秋白提倡的是无国界、无阶级,但不是无政府的世界主义,世界政府不是霸权政府,不是征服、掠夺、奴役,不是以大欺小,磨灭各族人民的特色的政府。原有的国家政府仍存在,担负地方政府的职能(相对于世界政府而言)。原来的国家将部分职能转让给世界政府,正如国民个人组建政府时,将一部分权利转让给政府,而并不丧失基本人权一样。

萧楚女区分了两种世界主义即基督教的世界主义(一切国、族皆驯服于上帝)和唯物主义社会主义的世界主义(不承认国家、阶级、种族)。他认为,这两种世界主义,实质上都是个人主义。

青年毛泽东说过:“以我的接洽和观察,我们多数的会友(指“新民学会”会友)都倾向于世界主义。试看多数人都鄙弃爱国;多数人都鄙弃谋一部分、一国家的私利而忘却人类全体的幸福之事;多数人都觉得自己是人类的一员而不愿意更繁复的隶属于无意义的某一国家、某一家庭、或某一宗教而为其奴隶,就可以知道了。这种世界主义,就是四海同胞主义,就是愿意自己好,也愿意别人好的主义,也就是所谓社会主义。凡是社会主义,都是国际的,都是不应该带有爱国的色彩的。”这里的社会主义,实指共产主义。

蔡和森也提出“万国一致”,“不要带爱国的色彩”的思想。除了马克思主义学者之外,国民党的一些领导人和学者也提出了他们的世界主义。

孙中山说:“我们要知道世界主义……是从民族主义发生出来的。我们要发达世界主义,先要民族主义巩固才行。如果民族主义不巩固,世界主义就不发达。由此便可知世界主义实藏在民族主义之内。”“必须把我们民族自由平等的地位恢复起来之后,才配讲世界主义。”周佛海认为有两种“世界主义”释义:(1)征服别国的帝国主义论。(2)主张各民族平等的世界联邦论。不过我们今天知道,自古至今,世界主义乃取第二种意义。世界霸权主义不是任何意义上的世界主义。世界主义不含霸权主义与奴役弱小民族的成分。“民族主义者所主张的世界主义。这种世界主义,不仅不和民族相冲突,而且须以民族主义为基础才能实现”。周佛海又说:实行民族主义“就是实行世界主义的第一步”。“如果自己民族还在别的民族宰割之下,就大谈世界主义,那不仅是民族主义的罪人,而且是世界主义的罪人。”“世界主义是民族主义的理想,民族主义是世界主义的实行。”胡适也是一个世界主义者,胡适的世界主义主要来自他的老师杜威。胡适接受了世界主义的思想,他批评“狭义的国家主义,”主张“国家之上更有一大的目的在,更有一更大的团体在”。

笔者认为,应从不同视角来理解世界主义。站在人类的文化理念的高度,孔子的“仁”学思想,基督教“善”的概念,康德与黑格尔的人类共同理性都是从全人类的高度,分析把握人类的生存关系原则。我们可以把这种世界主义称之为文化理念的世界主义。站在某一民族或国家的立场上,企图通过侵略扩张统治全球,建立世界政府,并以该国文化传统同化于全球,这是帝国主义式的世界主义,这种思维必然造成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与霸权主义,相应的是极端的爱国主义和反抗反动势力的正当的爱国主义。站在人类的共同理念与人类共存的政体模式的高度,共和联邦制是未来世界主义的选择。马克思主义者们追求的共产主义既是如此。我们称之为共和联邦式的世界主义。从人类的现实社会出发,世界主义是大的趋势,但在短时间内建立世界政府,显然是不现实的,人类的生产力状况、科学技术水平、道德文化冲突,制约着理想中的世界主义在现实社会中的实现。也正是因为如此民族主义、国家主义乃至爱国主义才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不过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地球的空间缩小为“地球村”,为世界主义的真正实现奠定了基础。从国际联盟到联合国,从国际市场形成到经济全球化等都是世界主义的运动。马克思在150年前预测共产主义必然到来是有条件的,即生产力必须是高度发达,产品极大丰富,劳动成为人们的第一需要。世界主义是马克思共产主义的目标,当然也应符合上述条件。

参考文献:

[1]安希孟.世界主义思潮:自西徂东.哲学堂,2004,(1):217-222.

猜你喜欢

国家主义世界主义民族主义
清末变法国家主义进路之考察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论王船山民族主义思想的近代嬗变
当代中国行政执法中的国家主义立场
媒介化的世界主义:世界主义媒介研究文献综述
边疆治理现代转型:从“国家主义”到“国家社会互构”
李斯特国家主义理念思辨
论学术界的全球公民与高等教育国际化
论何新新国家主义的内涵
三民主义之民族主义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