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毕节试验区20年创新之路

2009-03-30王莉莎

中华儿女 2009年3期
关键词:毕节试验区人口

邹 颇 王莉莎

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是由时任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同志亲自倡导,于198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试验区。

20年来,全区各族人民认真贯彻中央和省的重大工作部署,在“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的引领下,勇于实践,不断创新,较好地发挥了“近期作示范、长远探路子”的作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风雨兼程,众志成城。20年来,毕节成功探索出一条岩溶山区破解发展、环境和人口问题的新路,对贫困地区的发展借鉴意义深远。今天的毕节,潜力无限,作为一个资源优势丰厚的宝地,喜迎新一轮发展,康庄之路越走越宽阔。

伟大的创举

20年前,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全国各地都积极扩大对外开放,沿海地区搞经济特区,内陆很多地区也在搞特区,搞开发区。毕节不沿海、不沿江、不沿边,作为一个“三不沿”的内陆贫困山区如何发展、走什么路子,到了必须要进行深刻思考的时候。

为解决长期困扰岩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民贫困、生态恶化、人口膨胀问题,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历时一年多,在走遍全省86个县市区,在深入基层,进行长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带领贵州省委、省政府一班人,集思广益,反复研讨,并广泛吸收人类最新思想成果,认真总结大量实践经验,以科学的大无畏的开创性精神,变革传统发展思路,选择在全省岩溶山区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并在探索人口、粮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方面进行过长期奋斗的毕节地区建立“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

贵州省毕节地区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长期交通闭塞、文化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富集的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导致了经济贫困、生态恶化、人口膨胀三大难题互为因果、恶性循环。

毕节地区最艰难的是土地缺失,而且贫困人口非常多,人口压力非常大,这种地区的贫困问题,不仅对中国,对世界来说都具有挑战性。

1987年时,毕节地区每平方公里人口达218人,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只有184元,人均粮食产量不足200公斤;生态环境十分恶劣,1987年全区森林覆盖率仅为14.94%,石漠化面积达981.1万亩,喀斯特地貌占总面积的73%,石漠化、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1988年4月,胡锦涛同志在京邀请中共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进行座谈,介绍毕节的情况及建立毕节试验区的紧迫性和可行性,并代表贵州省委、省政府,邀请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对毕节开展智力支边工作,指导毕节的改革试验与发展。从此,毕节地区的发展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辉煌的成就

20年发展之路,硕果累累一一全区生产总值从17.8亿元增加到402亿元,年均增长10.5%,财政总收入从1.96亿元增加到69.58亿元,年均增长18.15%,综合经济实力列全省第三。经济结构实现了从“一、三、二”到“二、三、一”的转变,初步形成了“两烟”、电力、煤炭三大支柱产业,其中烤烟是全国第三大优质烟区;电力已成为全省最大的能源基地;煤炭已成为全省第二大煤炭工业基地。

全区始终坚持开发式、搬迁式、参与式和救助式扶贫相结合,探索出了“三治并举”、“五子登科”、项目辐射带动等路子,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民人均粮食占有量从203公斤提高到351公斤,人均纯收入从182元增加到2756元,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56公斤、84元,绝对贫困人口从345万人减少到45万人,贫困发生率从65.4%下降到7.1%。

作为生态屏障,毕节把“恢复林业生态,再造秀美山川,10年基本绿化毕节”作为生态建设的目标,建设绿色家园。以前森林覆盖率是14.94%,2008年达到37%,森林覆盖率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水土流失的面积、土壤侵蚀等等大幅度下降,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五小”、非法采伐基本上消除,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20年来,毕节地区人口素质得到了提高,人口得到了控制。全区人口出生率从28.09‰下降到14.31‰,人口自增率从19.47‰下降到7.8‰。20年来少生139万人。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城乡低保覆盖率达到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2.64%。“两基”人口覆盖率达100%,人均受教育年限从3.8年提高到6.2年,每年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70万人次左右。

毕节地区的威宁县,在一年时间里,威宁招录了3492名特岗教师,多渠道加强特岗教师队伍建设,新增234个校点,建设18万平方米教室。两年内教师人数由6000多增加到12000多名,参加高考人数从207增加到2000多人,新建20万平米校合,这是该区教育史上的奇迹。

基础设施的加强建设,大力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建成了贵毕公路、大纳公路、内昆铁路威宁段,黄织铁路、厦蓉高速公路清镇至织金段、杭瑞高速公路遵义至毕节段已开工建设,全区公路里程从4484公里增加到15894公里,实现了县县通油路、乡乡通公路,村村通电、通电话、通广播电视;解决了390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人均旱涝保收田土从0.2亩提高到0.36亩。

20年的改革试验,实质上是对贵州这样欠发达、欠开发省份如何走出一条符合贵州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的重大探索。在毕节采访之时,其取得的成就让我们震撼,其各个环节办事的快节奏、高效益,让我们感慨,这样的干劲不断延续,毕节的发展将更创新高。

振奋的精神

根据试验区建立之初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毕节实际,全区人民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认识,经过长期锤炼和反复提炼,形成了“坚定信念,艰苦创业,求实进取,无私奉献”的毕节试验区精神,随着试验区可持续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试验区精神不断得到弘扬,其内涵也日益丰富。

20年来,历任地委、行署领导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统筹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摆脱了人口膨胀、生态恶化、经济贫困恶性循环,走出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统一的科学发展之路。

在20年的发展过程中,毕节不是孤立的,她走了一条共同合作的路子,共同来进行反贫困,共同来搞帮扶,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试验区专家顾问组,为试验区改革发展谋大计、献良策,帮助制定发展规划,还促成了铁路、公路、电厂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帮助引进项目80多个、资

金300多亿元、培训干部1.75万人次、兴建改扩建各类学校119所等,谱写了新时期多党合作,共同帮扶西部贫困地区的光辉篇章。

地委书记秦如培说,创立毕节试验区,实践意义是十分重大的。“试验”二字就是弘扬大力改革创新,就是要大力鼓励探索。“近期探路子、长期做示范”,从这个角度讲,给了毕节发展很大的空间与活力。20年来,毕节试验区注重运用市场的办法来解决贫困和生态问题,取得了极大成果。同时在实践中既注重控制人口增长,又注重提高人口素质,把推进开发扶贫加快经济发展转移到提高劳动力的素质的轨道上去。

发展经济,才能治标治本。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张吉勇告诉我们:改革开放将始终贯穿于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在“人地挂钩”、小额信贷抑制返贫、投融资体制、林权制度等方面继续进行改革探索,用抢抓机遇来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不断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内需,打好基础,确保毕节经济持续平稳又好又快增长。

近年来,毕节先后引进了美国汉氏、华电、兖矿等一批国内外优强企业,累计投资近500亿元,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毕节能源工业逐步崛起。

此外,毕节有特色的发展策略是每五年都要搞一个试验计划,第二个五年又做哪些试验,依次推广。如毕节的小额信贷在全国被选入了中央文件,现在毕节有十多个实验,还有其他一系列的具体做法。结合自身实际,走自己的路子,毕节自始至终紧紧抓牢这根弦。

回首毕节之路,始终遵循毕节试验区精神,在实践中由创新务实来引领发展,以可持续发展为基准,二十年坚持不动摇,不断地去深化创新,去完善,最终实现了大的跨越,振奋的精神也促使毕节继续飞速发展。

秦如培书记告诉我们,毕节将继续坚持在探索创新上下功夫,着力为试验区改革发展构建强有力的保障体系。

美好的未来

毕节是长江以南煤炭储存量最大的地区,煤炭储存量理论上是750多亿吨。现在探明的是253亿吨,占贵州的47%,还包括磷矿资源、硫铁矿资源、铅锌资源非常多,旅游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非常丰富。此外,文渊荟萃,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异彩纷呈,发展后劲大。

站在新的历史起跑线上,毕节试验区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解放将有新的更大成就,发展环境将有新的更大改善,深化改革将有新的更大突破,对外开放将有新的更大进度,干部队伍建设将有新的更大加强。通过努力,毕节试验区将建设成“贵州科学发展的试验田”和生态文明示范区,紧紧围绕改革试验主题,继续沿着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走下去,努力推进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力争到2020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城镇化水平达到45%,切实发挥好试验、示范和引领作用。

毕节将坚持“保护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理念,着力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突破。到2010年,旅游业、畜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到2015年前,劳务、“两烟”、马铃薯、特色农业等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并且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建设煤化工、磷化工、冶金加工及绿色食品加工四大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集群,到2020年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此外还要大力推进工程治理,实施石漠化治理、矿区生态综合治理、退耕还林、水土保持、城市绿化美化等十大工程,力争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

科学发展,以人为本,毕节一直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抓好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和谐社会建设。毕节将继续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力争到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2020年人口总量控制在800万人左右。到2010年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全省平均水平,2020年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以上,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力争用4年时间完成农村40多万户危房改造,并认真做好信访、维稳、安全生产、社会保障等工作,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此外,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毕节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出来。毕节力争到2010年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成贵快速铁路、隆黄铁路将穿境而过,2012年毕节机场建成通航,2015年基本实现县县通高速,并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争2010年实现人均0.5亩基本农田目标,到2012年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和工程性缺水状况。

交通和基础设施改善后,毕节从封闭的地方变成了川、滇、黔三省结合部的一个区域中心。历史上毕节就是川、滇、黔三省结合部的中心,毕节将变成一个交通枢纽,一个结合部的交通枢纽。

物流畅通了,生产要素就有条件流通起来,旅游也能发展起来,毕节的旅游资源很丰富,潜力很大。目前正在着重打造的威宁草海,是毕节的一块旅游牌子。威宁草海被认为是中国南方天然大草原一一百草坪,面积达40余万亩,还有彝族的火把节和歌舞阿西里西,有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素有“戏剧活化石”之称的彝族古戏“撮泰吉”,有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的彝族向天坟遗迹,开发潜力无限。

毕节是一个美丽而又很有潜力的地方,有富集的资源优势、丰厚的文化底蕴。有各族人民的实干、激情、团结与和谐,毕节将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20年来,毕节地区全体干部群众没有被“越生越垦、越垦越穷、越穷越生”怪圈困住,没有被曾被认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的头衔压住,没有被困难与难题吓到,而是充满斗志,众志成城,紧紧围绕“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的主题,坚持改革试验不停步,探索出有效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寓生态建设于经济开发之中,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道路。

在这条通向和谐富庶的康庄大道上,毕节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正在谱写新的辉煌篇章!

猜你喜欢

毕节试验区人口
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毕节留守儿童的新家
人口最少的国家
坐井观天石头国
中国7个新自贸试验区设立工作进展顺利
商务部表示7个新自贸试验区设立工作进展顺利
国务院新设立7个自贸试验区
国务院新设立7个自贸试验区
补足区域交通短板
印度人口2025年超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