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我国消费率的必要性

2009-03-27吴会冬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年7期
关键词:投资经济增长出口

吴会冬

提要由于政府对投资和出口的过度激励,我国长期以来形成了主要依靠投资、净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这是不可持续的。当前的金融危机又使我国出口面临严峻挑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消费。本文着重分析金融危机形势下我国现阶段扩大消费需求的必要性,并提出扩大消费的建议。

关键词:消费;投资;出口;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126.1文献标识码:A

一个国家的GDP是由投资、出口、消费之和构成,其中投资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出口是经济增长的调节器,消费则是经济增长最稳定、最持久的动力。只有三者协调发展,才能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地发展。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经济增长出现了投资、出口比重过高,消费比重偏低的“两高一低”格局,投资、出口、消费严重失衡。本文着重分析金融危机形势下我国现阶段扩大消费需求的必要性,并提出扩大消费的建议,旨在实现经济增长由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

一、扩大消费需求的必要性

在四部门模型中,有如下等量关系:国民收入=消费+投资+净出口,我国的投资率和净出口率相对过高,再加上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经济衰退、出口增速下滑,这种形势下我们只能提高消费。

1、出口受挫。我国贸易顺差屡创历史新高。数据显示,2008年11月份实现贸易顺差400.9亿美元,已连续4个月创下历史新高。但当月出口及进口增速分别出现2.2%和17.9%的负增长,不仅为年内首次负增长,出口更是2001年6月份以来的第一个负增长。也就是说,在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及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背景下已经影响到我国的出口贸易。然而,进出口数据对宏观经济景气度的反映比较滞后,9月份之后全球各主要经济体陷入衰退的负面影响,要到未来3~6个月才会逐步体现出来。因此,对外贸易的规模还会进一步萎缩,出口及进口增速的下滑也仅仅是开始。至少现在看来,外需的持续下滑已成定局,我们不得不关注内需对保增长的有效作用。

世界银行近日发布的报告预测中,点明了中国经济面临的两个主要风险,其中一个是国际因素,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加深,中国出口增长将呈弱势。世行预测,中国年出口增速将从11.3%降至3.5%,净出口对GDP增速的贡献将为负的1%。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出口激励”政策致使顺差逐年扩大,净出口率在国际上处于较高水平。1978~2005年亚洲国家总体为贸易顺差,年均净出口率为1.9%,其中韩国为2.1%。同一时期,我国的净出口率为2.6%,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此外,我国的贸易依存度已经从1978年的8.4%上升到2005年的67.2%,明显高于世界平均56.4%的水平,其中出口依存度超过37%,也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目前,金融危机的影响使我国的出口面临严峻挑战,必须改变外向型策略,从外需转向内需。

2、投资率高。过去对“扩大内需”的理解有一定偏差,片面追求需求的总量指标,片面地加大投资需求促进经济的增长,一味地依靠投资和出口这“两驾马车”,确实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同时带来一些问题,如投资效率低下、企业升级换代慢、收入分配不合理等一些负面影响。1978~2005年全球年均投资率为22.1%,同一时期,我国的年均投资率为38.9%,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不少。不但我国的投资率及投资贡献率与国际水平相比高出很多,而且投资率高于亚洲其他国家相同经济发展阶段的投资率水平。(1)高于日本快速增长阶段的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发展阶段与日本1960~1973年相似,1966年日本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这一时期,日本GDP年均增长9.6%,年均投资率为36.1%,1970年曾一度达到39%,年均投资贡献率为36.9%。此后,日本经济开始减速,投资率逐渐下降而消费率逐渐上升。(2)高于韩国快速增长阶段的水平。20世纪七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中期,韩国也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1977年韩国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1971~1996年韩国GDP年均增长7.9%,年均投资率为35.4%,1991年曾一度达到39.7%,年均投资贡献率为45.4%。此后,韩国经济开始减速,投资率和投资贡献率逐渐下降,消费率和消费贡献率逐渐上升。1978年我国的投资率为38.2%,2006年上升到42.7%,年均为39.4%。目前,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2001年我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2006年超过2,000美元。与日、韩两国所处的同等发展阶段对比,我国的高投资率情况与两国类似,但投资率明显高于日韩两国的水平,持续的时间也明显长于这两个国家,而投资贡献率则与两国大致相当。

由此可以看到,我国投资率既高于同期国际水平,也高于亚洲其他国家相同经济发展阶段的投资率水平,长期靠投资来推动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逐步显现。所以,推动经济的增长不能再仅仅依靠高投资来推动,加大内需必须要依靠消费需求。

3、消费问题同时包含了经济问题和社会矛盾的胚芽。消费率下降所反映出来的消费不足,引发了储蓄过剩所带来的一系列经济问题;而消费率下降过程中的消费差距拉大,导致了社会公平、公正缺失。消费问题可能隐藏了解决经济层面问题和社会层面问题的一把公共钥匙。

与投资率相比,我国消费率则处于较低水平,并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2000年以来,随着经济增长进入新一轮周期的上升期,消费率下降更为明显,6年时间下降了12.3个百分点。消费率下降主要表现为居民消费率下降,且这种下降趋势仍未遏止。统计显示,1978年居民消费率为48.8%,到了2006年却下降到36.4%。数据说明,投资率的不断上升是以大量挤占消费,特别是挤占居民消费为代价的。

经济视角分析:消费属于需求问题。当前我国宏观经济 “三高一低”状态决定了要实现宏观经济结构的协调和优化,必须提升消费需求。此外,从国际经验来看,我国宏观消费增长率虽然较快,但消费率仍偏低,化解宏观经济发展中的难题,当前必须依靠消费需求的扩大。过去经济增长一味地依靠投资和出口这“两驾马车”,带来许多问题,如大量顺差带来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外汇储备持续增长的压力等等。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立足于消费的提升,要充分重视并切实扩大消费需求。

社会视角分析:消费是民生问题。在经济学的视角,消费是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社会学的视角,消费承载了社会发展的基本内容——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它包括如下两层涵义:一是生活水平与质量的提高。这指的是人民可以享有更好的医疗、教育、住房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物质条件。二是社会公正与公平的实现。基本消费的平等化可以有力地促进社会公正与公平。公正与公平不是抽象的东西,最终要落实到社会成员的日常生活之中,用一个概念来概括,那就是“消费”。解决诸多民生问题、追求社会公平,都离不开消费的改善,寓于社会最终消费的提升之中。

二、关于提高消费率的政策措施

刺激内需应从源头上解决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两大问题。自宏观调控转向全力保增长以来,国家适时公布了4万亿元投资计划,央行也放宽了对商业银行信贷额度的控制,并采取一次性大幅降息108基点的强有力措施以及多次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但是,上述保增长的举措大多着眼于市场供给,对终端的消费需求重视不足。其中4万亿元投资计划核心还是为内需创造较为宽松的供给环境,而真正制约内需的两大前提,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却并未提到战略高度。收入是消费的决定性因素,要增加消费,就必须千方百计地提高居民的收入。

1、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适当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但居民可支配收入特别是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始终赶不上经济增长速度。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在持续下降,但财政收入增长和企业所得增长均超过经济增长,说明收入分配在向国家和企业主倾斜。应合理安排国民收入分配,保证居民收入大体上与经济同步增长。为此,首先,根据我国人均GDP水平较低的情况,应控制国家财政收入的过快增长,适当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的比重。其次,规范劳动力市场。居民的主体收入来源是工资性收入,工资收入在我国居民收入构成中占70%以上。但1983年以来,我国劳动所得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劳动所得占GDP比重从1983年的56.3%,下降到2005年的36.7%,下降了19.8个百分点。劳动所得下降与劳动力市场不规范有很大关系,应不断完善劳动者利益保护法规并加大执法力度。再次,降低投资率。在高投资率的情况下,投资需求是总需求的主导力量。投资品生产利润高,引致相关投资大量增加,所获取的利润主要在投资品生产部门进行分配。因此,在初次分配过程中,资本收益的比例相对于劳动力有明显提高,使居民的劳动收入相应减少。

2、完善收入再分配体制,缩小收入差距。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认为,富人的消费倾向低,穷人的消费倾向高。而我国目前收入差距在逐年拉大,2004年全国农村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369,城镇为0.330,城乡合计基尼系数已达0.45。收入增长部分,主要是由高收入阶层获得,但他们的边际消费倾向比较低。因此,要扩大消费的比例就得改变现在的收入再分配制度,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再分配份额,缩小收入差距,从而整体提高社会的消费倾向。

3、强化政府公共服务,激发国内有效需求。长期以来,我国财政支出是典型的建设型财政,过多的财政资金被投向基本建设,而对公共福利消费品的投资则严重缺乏,导致公共产品稀缺和价格上升。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领域由于财政投入不足使社会公众大量压缩即期消费而转向储蓄,从而制约了消费水平的提高。因此,在国内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观的情况下,应把投资转向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领域,从物质基础设施转向社会基础设施,增加公共产品的供应量,并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以公共消费扩大来启动个人消费增加,降低公众的储蓄意愿,扩大国内消费市场。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郑学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需求走势分析[EB/OL].百度网,2007.6.

[2]吴薇,张志远.扩大消费,实现经济发展由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J].税务与经济,2008.4.

[3]陈波翀.提高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是关键.国研网,2008.

猜你喜欢

投资经济增长出口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关于我国PPP模式应用的问题探讨
浅谈对银行投资价值的研究
某官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