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当代大学生管理教育中心理指导的作用

2009-03-25孙跃平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12期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重要性

孙跃平

[摘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要的现代化人才,不仅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高尚的道德品质,扎实的文化知识,还要有优良的心理素质,具备竞争意识和心理承受力,单纯的高校管理教育已远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因此,加强心理指导,塑造学生的完美的性格,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心理指导与大学生管理教育有机结合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 管理教育 心理指导 重要性

心理指导是通过心理咨询对学生的生活、学习、交往、爱情、事业、健康等方面的人生发展课题进行指引和训导,以增进心理健康,开发心理潜能,优化心理素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学校的管理教育是向学生进行信念、理想道德、人生观教育的传输,以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正确的政治观、社会观,高尚的道德情操,积极的主观能动力。心理指导的效果取决于学生内在的动机、需要、态度、价值观等心理倾向性的改变和协调,而管理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状态,以及对心理特征的把握。基于上述知识,心理指导和高校管理教育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可以有机地结合起来给学生全面的帮助、启发、提高、升华,产生显著的育人效果。通过心理指导,倾听学生的心声,真实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解除心理困惑,使思想问题迎刃而解,这样既促进了心理健康发展,又促进了思想健康成长。

一、当代高校管理教育中开展心理指导的意义

高校加强心理指导,提高大学生的独立性,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品质,是现代社会发展和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对人才质量的必然要求。

1.进行心理指导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

2.进行心理指导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3.进行心理指导是开发学生潜能的有效途径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二、加强当代大学生管理教育中心理指导的途径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我国正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如何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尽快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亟待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

1.完善心理指导机构

虽然目前很多高校已经设置了心理咨询机构,但是还不能适应目前心理教育深入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应机构,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诊断与咨询。学校要宣传心理咨询的意义,改变心理咨询意味着存在心理疾病的不正确认识,创造条件为需要心理咨询的学生提供个别咨询服务,通过设置心理信箱、开设心理热线电话,利用校园网络咨询等多渠道的开展心理咨询工作,让大学生了解本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了解造成心理障碍的成因,帮助大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学习调适心理状态达到心理平衡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2.增强心理教育师资建设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队伍的建设,是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要充分发挥教师对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主导作用,就必须建立一支热爱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师资队伍,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使大学生树立增进心理健康的正确认识。同时学校应创造条件加强心理教师的培养工作,有目的、有计划的对他们进行长短期培训,提高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技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第一战线”的作用。

3.普及心理学知识

普及心理学知识是心理指导的一个重要方法,高校可通过以下几种形式来普及心理学知识:一是开设心理学课程,鼓励学生选修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学习心理健康和心理问题的知识,这样学生可以通过系统的学习心理学知识,正确认识心理健康和心理问题,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懂得人际交往的技能,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塑造良好的人格;二是举办各种讲座。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不同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不同内容的讲座,如对毕业生举办“择业前的心理准备”等讲座;三是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宣传心理知识。传播媒介在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这些媒介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互联网,它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学校应高度重视网络文化,用健康有益的内容来引导学生,普及心理健康教育。

4.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加强大学生心理指导最有效的途径。

5.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生普遍存在社会阅历浅、社会经验少、社会适应能力差等问题,他们对社会既向往又担忧,而社会实践对锻炼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保持身心健康有着重要作用。学校可通过组织假期“三下乡”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系列活动,丰富大学生的生活体验,增加他们的社会阅历,提高挫折承受力和社会适应力。实践证明,只有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才能真正的培养出自主、自强的创新精神,才能真正锻炼和提高自身解决问题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当代大学生管理教育中心理指导的重要性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高校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21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高校大学生的心理指导,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已成为当今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

1.加强心理指导是塑造21世纪现代化人才之所需

21世纪的晨钟已经敲响,在这新旧世纪交替之际,培养跨世纪人才是时代赋予高等学校的历史重任。如何培养跨世纪人才,其核心是加强对青年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全面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21世纪人才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且相互和谐统一,这也是健全人格的科学内涵。我们应该反思以往的教育工作,人们往往偏重的是科技文化、学识才能素质,而较为忽视的是思想道德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即使在比较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今天,仍未对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心理卫生死角”引起足够的重视,其结果是导致学生中出现了大量的心理问题,严重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影响了人才的整体素质,阻碍了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给国家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因此,保持健康的心态,不仅关系到广大学生健康生理、心理的发展,良好思想道德的养成和完美人格的塑造,而且关系到人才素质的整体提高、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直至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2.加强心理指导是培养当代合格大学生之必备

随着高校大学生认识和思维的发展,情绪和个性的变化,人生和前途的选择,个性化和社会化日趋增强以及社会、家庭对学生的影响,使得学生心理上经常处于不平衡状态,这就要求教育者要经常与学生沟通情感,排除心理障碍,掌握心理特点和思想动态,通过心理指导,利用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引导心理共鸣上升为思想认同,将高校管理教育导向健康的方面发展。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当代高校的管理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把心理指导与管理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是社会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不可推诿的责任。

参考文献:

[1]肖沛雄.大学生心理与训练[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

[2]朱宝荣.现代心理学原理与应用[M].北京:世纪出版社,2002.

[3]黄希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侯菊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6,(20).

[5]何会宁.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重庆工学院,2006,(20).

[6]梁次红.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的地位与功能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3.5-10.

[7]瞿振元.大学生就业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42.

[8]郑翔.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思考[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4,(2):74-77.

[9]何会宁.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高校思想政治工.

猜你喜欢

当代大学生重要性
土木工程中建筑节能的重要性简述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幼儿教育中阅读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浅析微信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当代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正义观培育的路径探析
《一见钟情》现实意义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