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2009-03-20孙保平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09年3期
关键词:李时珍九寨沟爱国

文章不是无情物。优美诗文,尤其是选作教材的篇目,往往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佳作。它们情韵悠然,耐人寻味。人们说,情能感人,情能移人,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循文察情,自我体验,从而达到加深理解的目标。

一、引导读写结合,体验记事传意的爱国之情

爱国之情,这是众多诗文表达的永恒情感。例如《虎门硝烟》这篇课文,选取清代林则徐“虎门硝烟”这一震惊中外的历史题材,记叙了林则徐不畏强暴,不怕威胁,毅然决然地收缴洋人的鸦片,在虎门当众销毁的伟大壮举。展读课文,林则徐从容登台,命令硝烟,老百姓欢呼雀跃,拍手称快,洋溢着爱国的正义之气,勃发着动人的磅礴情怀,学生自能分明地体验出来。

为了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还可以让学生写出阅读本文的体会,也可以结合时政教育,启发学生认识远离毒品的必要性,在爱国之情的热潮中获得珍惜自我生命的教育。

二、引导深入探究,体验人事相生的崇敬之情

通常而言,人和事密切相关,事与情不可分离。因此,写人记事的作品,往往寄寓了深切的情感。在阅读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沿波讨源”,既引发情感上的共鸣,又获得思想上的理性认识。

例如《李时珍夜宿山寺》一文,记叙了明代伟大医药学家李时珍为了编写比较完善的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带领徒弟外出察访药材,深入山林,在古寺借宿,又连夜借助月光记录察访所得,表现了李时珍不辞劳苦,认真负责的可贵精神,读来感人至深。课文的字里行间,又渗透着发人深思的情意,怎样引导学生自我体验呢?

一是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古寺谈“苦”,体验李时珍为修好《本草纲目》而心甘情愿地吃苦的可贵精神;二是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古寺记访,体验李时珍抓住时机,不辞劳苦,认真负责,求实进取的可贵精神;三是引导学生探究作者蕴涵在文中的对李时珍的钦佩之意。李时珍为什么能饥餐渴饮,晓行夜宿,甘愿吃苦,一丝不苟?关键就在于他那一颗“修好《本草》为人民”的金子般的心!这样的为人,这样的品质,还不值得我们崇敬吗?至此,学生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融会贯通,结为一体,对李时珍的崇敬之情定会溢于言表,自然地生发出向李时珍学习,学习他不怕吃苦、认真负责、一心为民的崇高品质。

三、引导细品再现,体验记写美景的赞美之情

我们伟大祖国的奇山大川星罗棋布,名胜古迹数不胜数,自然风物令人心驰神往。因此,教材中不乏记写,诸如桂林山水、黄山美景、泰山巍峨、西湖娟秀……尽呈眼前,美不胜收,怎不让人产生对祖国山河的景仰热爱之情?譬如《九寨沟》一文,就给我们展现了四川北部山区保存了原始风貌的自然景色,读来真有奇幻无比、优美迷人之感。在具体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感知这一自然景观生发热爱之情呢?可以细品两个重点——一是品九寨沟的自然景色,二是品九寨沟的珍稀动物。

九寨沟色彩斑斓的自然景观透过文字展现在我们眼前——学生细细品味那“插入云霄,银光闪闪的雪峰”;那“犹如颗颗宝石,清澈见底,色彩纷呈的湖泊”;那“遍布河谷山坡的原始森林”;那“五彩缤纷,眩人眼目的彩池”;那“高低错落,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的飞瀑”……这些景物构成了联绵不断的巨幅长卷,在学生眼前,脑海中次第呈现,多么神奇美妙,多么令人流连难舍呀!又有谁能不感叹九寨沟真美,祖国的山川风物真美呢?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了!

九寨沟何止是景色优美如画?难能可贵的是它还养育着世界少见的珍稀动物——体态粗壮,机灵活泼的金丝猴;善于奔跑,疏忽出没的羚羊;憨态可掬,逗人喜爱的大熊猫;以及行动敏捷,饶有趣味的小熊猫……看到这些描写,学生细细品味,心底里一定会涌动着不胜向往、渴求一见的期待,对祖国山川的赞美之情自不待言了。在品读完课文之后,播放一段《九寨沟》风光,让学生恍如身临其境,亲眼目睹,把文字、想象与实景相融合、相交汇,学生深入境中,情由境生,自我体验必然更为真切,进而激发起热爱祖国的美好山河的殷殷情意。

四、引导透过表象,体验叙事状物的寄托之情

如果说,记事传意的爱国之情、人事相生的崇敬之情、优美景色的热爱之情还不难循文察情、获得体验的话,那么,作者叙事状物,有时将自己的感情寄托其中,却又含而不露,这就需要我们流连其中,反复体味了。

例如,著名作家许地山的优美散文《落花生》,被多家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选入其中。这篇状物叙事的散文通过叙写种花生,收花生,品花生,议花生,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作者的情意寄寓其中,我们就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透过表象,深入体验——作者简要叙写“种”和“收”,侧重在后面的“议”:花生的味儿美,可以榨油,价钱便宜;花生埋在地里,难为人知,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高挂枝头,红艳耀眼,招人喜爱。两相比较,花生的特点突显出来:不好看,但是很有用。我们做人呢?文章由此及彼,引申开去,得出了关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花生?实质上是借助花生来寄托感情,表现了他的人生态度和高尚品质。确实,许地山一辈子摈弃浮华,崇尚质朴,这种思想感情寄寓在花生这一普通物品之中,我们指导阅读该文,如果只是浅尝辄止,那就难能求得真谛了。所以,必须引导学生透过表象,并且联系许地山的为人,体验蕴涵其中的思想感情,从而牢记本文所揭示的人生哲理——人生在世,要不求虚名,默默奉献。

孙保平,教师,现居江苏如皋。

猜你喜欢

李时珍九寨沟爱国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解码李时珍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己亥秋日九寨沟采风得句
秒变戏精
赴九寨沟道上(外四首)
题九寨沟(外五首)
震后九寨沟纵览(外四首)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