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酒泉市农业发展现状调研与思考

2009-03-20薛仰全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19期
关键词:发展特征发展思路发展现状

摘要从农村经济综合实力、农业生产能力、农业产业结构、科技成果应用、龙头企业实力、农民增收渠道等6个方面对酒泉市农业发展现状和“一特四化”农业发展思路进行了调研,分析了酒泉市农业发展现阶段性特征,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农业;发展现状;发展思路;发展特征;建议;甘肃酒泉

中图分类号 F32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9-0365-03

酒泉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的阿尔金山、祁连山与马鬃山(北山)之间,东经93°~103°,北纬38°~43°。东西长约680km,南北宽约550km,总面积19.12万平方千米,占甘肃省面积的42%。辖肃州区、玉门市、敦煌市、金塔县、瓜州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和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7个县(市、区),共有59个农村乡(镇),431个行政村,2 395个村民小组,有汉、回、蒙、哈萨克等26个民族,总人口100万人,其中农村人口62.98万人。有耕地面积14.27万公顷,农民人均占有耕地0.23hm2。笔者对酒泉市农业发展现状与发展方向进行了调研与思考,以期为酒泉市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1农业发展现状

1.1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截至2007年底,酒泉市拥有各类大中型农机具8.85万台套,比1978年增加了6.26万台套,增长了3.4倍。其中农用拖拉机6.87万台,增加6.63万台,增长了28倍;农用汽车1.98万辆,增加1.78万辆,增长了89倍。农村用电量24 402万千瓦时,增加19 517万千瓦时,增长了4倍;机耕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90%以上。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2.2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68.4亿元,增长了31倍。

1.2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

农产品产量由1978年的46万吨增加到2007年的150万吨,增加104万吨,增长了2.3倍。其中粮食总产量36万吨,与1978年持平;皮棉总产量8.65万吨,增加8.61万吨,增长了215倍;蔬菜总产量73.5万吨,增加97.9万吨,增长了12倍;酒泉市肉牛存栏达14.3万头,增加4.7万头,增长了49%;肉羊存栏达240万只,增加151万只,增长了1.7倍;生猪饲养量达46.8万只,增加9.8万只,增长了26.4%,出栏达28.2万只,增加20.8万只,增长了2.8倍;鸡存栏达290万只,增加 264万只,增长了10倍,出栏达484万只,增加476.6万只,增长了63 倍;肉、蛋、奶分别达到5.85万吨、0.78万吨、4.92万吨,分别增长了3.88倍、9.00倍和36.84倍。

1.3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区域化格局基本形成

截至目前,酒泉市已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区域化、专业化生产格局,建成了粮油、棉花、制种、瓜菜、牧草、啤酒原料、肉牛肉羊和乳品生产八大生产基地。据相关统计分析,酒泉市70%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来自棉花、制种、肉羊和奶牛等重点优势产业,从事棉花、制种、肉羊和奶牛等特色产品专业化生产的专业村已达到了321个,占酒泉市行政村总数的70%,其中棉花生产专业村185个,占酒泉市行政村总数的40%;制种专业村150个,占酒泉市行政村总数的33%;洋葱生产专业村85个,占酒泉市行政村总数的19%;以敦煌市阳关镇、七里镇秦家湾村为主的葡萄专业村20个,占酒泉市行政村总数的4.4%;肉羊养殖专业村174个,占酒泉市行政村总数的38.9%;奶牛养殖专业村15个,占酒泉市行政村总数的3.3%。

1.4科技成果的应用能力明显增强

近年来,酒泉市重点示范推广了以地膜覆盖、日光温室有机生态无土栽培、棉花超高产栽培、棉花膜下滴灌、测土配方施肥、洋葱育苗覆膜移栽、奶牛高产养殖、畜禽“五良”配套、胚胎移植、青贮氨化等为主要内容的农业实用技术,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普及率均达到了95%以上,与1978年相比提高了70个百分点;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65%以上,与1978年相比提高了55个百分点。

1.5龙头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农产品加工水平明显提高

截至目前,酒泉市各类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发展到了459家,培育建成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13家,市级龙头企业43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固定资产达到了24.8亿元,实现年销售收入22.6亿元,辐射带动农产品生产基地11万公顷,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80%,带动农户113.5万户;农产品加工增值率达65%。

1.6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40元增加到2007年的5 106元,增长了35倍,跃居全省第1位,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高出1 000多元。特别是2003年以来,酒泉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连续5年超过6%,2004年肃北、阿克塞2县率先突破5 000元,2007年肃州区、敦煌市、金塔县、瓜州县、玉门市5个县市区又实现了人均年收入突破5 000元的目标,使酒泉市一举突破5 000元大关,达到5 105元。由于酒泉市县各级始终坚持把农民增收放在首要位置,自2000年以来,酒泉市连续8年保持人均年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 000元,2007年比全国平均水平4 000元高出1 105元,比全省平均水平2 305元高出2 800元。

2发展思路

2.1发展节水高效特色农业

以保护农民利益为前提,实行用水利益引导机制,推广节水新技术,建立高效节水工程。到2012年,力争完成农业灌溉节水1亿立方米,高效节水面积达到2万公顷的节水型农业发展阶段性任务。积极示范万元田、推广5 000元田、普及2 000元田,加快发展日光温室、快速育肥、网室制种、恒温冷库等设施农业,力争实现示范0.67万公顷万元田、推广1.33万公顷5 000元田、普及6.67万公顷2 000元田的高效农业发展目标。充分利用酒泉市地处北纬38~43°之间,具有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灌溉条件好、环境污染小的农业资源优势,培育具有区位优势、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产业,努力实现特色产业产值占农业生产总值60%以上,特色农产品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70%以上,特色优势产业人均纯收入占家庭经营纯收入80%以上的目标。

2.2 专业化布局

专业化布局是实现区域经济集约发展的宏观调控手段。按照甘肃省委、省政府“特色优势产业提升行动”,形成东区、西区、牧区三大农业区(东区:金塔、肃州、玉门;西区:瓜州、敦煌;牧区:肃北、阿克塞),培育现代制种、蔬菜、果品、啤酒原料、草食畜牧业、棉花等六大优势特色产业,建设40个特色产业带。东区充分发挥土地和水资源相对丰富的优势,加大农产品原料基地建设,注重规模效应;西区充分发挥流动人口多、市场规模大的优势,促进多元化发展;牧区改变生产方式,缩短养殖周期,扩大人工草场,突出品种改良,合理提高载畜量。制种产业,以东区的肃州沿山片、泉水片以及玉门、金塔为布局重点,以花卉、瓜菜和玉米制种为发展主导,建立5个制种产业带。蔬菜产业,肃州和玉门重点发展洋葱、番茄、辣椒、韭菜等蔬菜;瓜州、金塔、肃州重点发展加工番茄、日光温室蔬菜、食用菌,建立10个蔬菜产业带。果品产业,以敦煌、瓜州、金塔为布局重点,以鲜食葡萄、酿造葡萄、红枣、蜜瓜、李广杏、优质梨为发展主导,建立8个果品产业带。啤酒原料产业,以玉门、瓜州东片、肃州下河清为布局重点,以啤酒大麦和啤酒花为发展主导,建立2个啤酒原料带。草食畜牧产业,根据甘肃省委、省政府“草食畜牧业发展行动”,实施“规模化养殖计划”,以金塔、肃州、玉门和瓜州4个百万养羊县及敦煌、肃北、阿克塞百万养羊产区为布局重点,肃州区重点发展5万头奶牛和10万头以上肉牛产业,适度发展养猪、养鸡业和水产养殖,建设12个规模养殖带。棉花产业,以金塔、敦煌、瓜州西片为布局重点,建立3个棉花产业带。

2.3产业化经营

产业化经营是发展规模经济、延伸产业链、缩短销售链的有效实现形式,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县域经济推动二、三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酒泉市发展产业化经营应按照“明晰的产业序列,优势的产业龙头,规模的生产基地,有效的利益联结”的原则来组织。制定明晰的加工业序列,第一序列大力发展以六大特色产业为原料的支柱产业,第二序列稳定发展优质粮、制糖原料、奶牛、猪、鸡等为原料的基础产业,第三序列探索发展水产、中药材加工、特种养殖、都市休闲农业等新兴产业,做到有主有次,有先有后,在确保特色的同时拓展调整空间。支持优势产业龙头,根据甘肃省委、省政府“农村二、三产业推进行动”,实施“龙头企业培育计划”,通过建立县域间招商引资及项目建设利益分配机制,打破区域条块分割,整合资源,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做强做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力争到2012年建成国家级龙头企业5家、省级龙头企业20家、市级龙头企业50家,农产品加工增值率提高到45%。建设有规模的生产基地,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探索合作、租赁、承包、交换、股份合作等土地流转方式,引导龙头企业以前期设施投入、最低收入保障、最低收购价等措施推动土地向优势产业规模集中。建立有效的利益连接机制,积极推广“龙头+基地+协会+农户”模式,充分发挥协会代表农民与企业进行利益博弈的组织作用和为农户提供市场信息的纽带作用,架起农户、企业与市场之间的桥梁,力争到2012年培育运行规范、功能健全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00个,会员农户占农户总数的70%以上。

2.4标准化生产

标准化生产就是要用工业化的技术规程操作农业,把农田作为“第一车间”,实现科学技术程序化、生产模式规范化、产品质量优质化。高起点应用农产品质量标准,修订和完善酒泉市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组织农产品的检疫、检验、检测,推行国际质量管理认证和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普及标准化农业生产技术,编制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便于操作的标准化技术手册,力争把复杂的科学技术变成一种简单易懂的操作规程,变成农民手中的“明白纸”,渗透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积极培育名牌农产品,加强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的环境监控,加强对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兽药、饲料的检测检验,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原产地保护和市场准入制度,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的名牌农产品。力争到2012年,新建28个省级和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六大特色产业全部实现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无公害产地认定规模占种养总规模的60%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达标率在95%以上。

2.5技能化培训

农民增收的基本途径是“扩大分子、缩小分母”。发展节水高效特色农业,实行专业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是“扩大分子”的基本内涵,技能化培训就是要做“缩小分母”的文章。实施农村劳动力全员培训计划,包括农民劳务技能培训、现代农业技能培训和基层干部现代农业服务培训3个层次。农村剩余劳动力注重劳务技能培训,促进向外流转;农村务农劳动力注重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业的产出效益;基层干部注重经济、法律和规划等知识培训,提高基层干部贯彻发展思路、指导农业发展、服务基层群众的能力。现代农民尤其是协会的农民接受诚信、法律、营销等相关知识的培训,有效保护农民自身的合法权益和利益。按照甘肃省委、省政府“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行动”,坚持政府扶持、面向市场、多方办学,推行订单式培训、校企联合培训和项目定向培训,力争年均培训12万人次,户均输转1名劳动力,实现到2012年农村劳动力全部轮训1遍、输转15万人次、农民人均劳务收入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5%左右的目标。

3发展特征

从全国看,酒泉市的传统农业发展水平较高;从全省看,处于发展前列。从影响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看,一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越来越好。最近5年,中央连续出台了5个“1号文件”,取消了农业税,建立了支撑农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重点研究了农村改革发展问题;甘肃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启动六大行动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为解决“三农”问题奠定了政策基础。二是农业的基础地位越来越重要。2008年年底以来,全球粮食价格涨幅超过30%,达到了20年的最高点,国际性粮食安全问题比较突出;国内农副产品价格持续上扬,推动CPI高位徘徊,防止农副产品价格上扬演变为通货膨胀,避免影响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农业已经影响到国家及世界的经济安全。三是农村经济持续发展面临挑战。工业和城市经济的快速推进与农业发展争资源、争土地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当前农业自身链条短、科技含量低、集约和节约意识差,农业仍然属于弱质产业。

从影响农业发展的内部环境看,一是农业生产由保供给向促增收转变。1978年酒泉市粮食总产量37.23万吨,需要8.53万公顷的播种面积,而到2007年粮食总产量36万吨只需要4.53万公顷土地就能实现,为农业调整增收创造了更大空间,农业生产目的已由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供给向满足农民群众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转变。二是农业组织方式由商品引导向主动适应转变。农民的家庭自主经营在需求大于供给的商品经济时期具有巨大的生命力,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农业生产进入了供求基本平衡甚至供大于求的历史阶段。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已不能完全适应规模化经营的需要,市场风险逐步增大,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三是农业指导方式由直接管理向全面服务转变。长期以来,在政府直接管理农业的指导方式下,通过工农产品价格、城乡服务之间的剪刀差,农业为工业和城市发展做出了贡献。但目前酒泉市农业占GDP的比重已降到20%以下,工业占38%,酒泉市城镇化率达到56.8%,经济发展已步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阶段。

4建议

一是紧抓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酒泉市提出了“加快工业发展、打造陆上三峡、建设清洁能源基地,力争5~6年工业增加值翻2番”的发展目标。但酒泉工业对资源依赖程度较高,而农业资源是工业发展的基础之一,如果农业不快速发展,工农差距就会越来越大,工业也就失去了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协调性。酒泉市发展农业的方向非常清晰明确,要准确把握酒泉农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影响农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变化因素,努力推进酒泉农业又好又快发展。二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发展农业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地缘优势,趋利避害,扬长避短,重点在“特”(节水、高效和特色)字上做文章。三是适应农业产业链和营销网络等变化,引导农民,把农民组织起来,在一定范围内影响市场区域小气候,提高产业竞争力,有效降低市场风险,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四是积极鼓励、引导、支持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社会化服务组织,以及与之相配套的金融、法律、信息等中介组织,力争做到协会服务覆盖全部农户、科技服务覆盖全部土地、市场服务覆盖全部农产品。五是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以工业理念来谋划,以市场经济手段来引导,以城乡一体化来统筹,不断提高服务农业发展的能力。六是自觉运用区域经济发展的利益驱动机制布局农业产业,运用二、三产业规模聚集效应经营农业,运用科技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运用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5参考文献

[1] 路建彬,陈孝爱.酒泉市突出特色 做大做强优势产业[J].中国农业信息,2004(7):15.

[2] 薛仰全.酒泉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研究[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05.

[3] 付学坤.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5.

[4] 刘文生.酒泉市节水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甘肃农业科技,2007(3):44-47.

猜你喜欢

发展特征发展思路发展现状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
福建安溪铁观音茶产业化发展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包装设计的发展特征(1978—2000年)——消费心理研究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文化艺术产业集群与发展思路探析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