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发展青海高原特色经济的一些思考

2009-03-14范自立

消费导刊 2009年3期
关键词:青海思考

[摘 要]特色经济是具备特有竞争力的优势经济。作者就青海在发展特色经济方面问题进行了具体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青海 特色经济 思考

作者简介:范自立,1962年生,男,汉族,河南淅川人,经济师。

根据西部大开发规划和工作部署,青海省确定了“ 加强两个建设, 发展四大特色经济” 的基本思路。即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高原特色农牧业、资源特色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高原特色旅游业。

一、特色经济的基本特点

特色经济中的特色是针对区域而言的, 特色经济是指具有明显区域特征、且较高竞争优势的经济。特色经济的内涵也有两种: 一种是指只有本区域才有条件、才能发展的经济, 即“人无我有”的经济, 也就是具有明显差异性竞争优势的区域经济, 这主要是由于自然条件和专利制度而形成的;另一种是指本区域具有较高竞争力的经济, 即“人有我廉”的经济, 也就是具有明显低成本竞争优势的经济,这主要是由于管理、历史等因素形成的。特色经济一般具有可持续、外向性、名牌性等特点。首先, 特色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其兴也忽、其亡也忽”的产业和企业不是特色经济。其次, 特色经济具有外向性。即其销售主要是面向区外市场, 而不是仅仅面向地方市场的,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品销售范围越广、销售量越大、创造的效益越好, 其经济就越有特色。第三, 特色经济具有名牌性。品牌能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产品一旦成为名牌产品, 身价就会大幅度提高, 它就有了自己的消费群体和市场, 它就会成为区域经济的象征, 有了特殊意义。从这个角度看, 没有名牌产品, 产品都是大路货, 区域经济就没有特色。

二、青海发展特色经济的基本条件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地理环境及自然、人文资源独特,具有发展特色经济的优势,具备发展高原特色经济的基本条件,具体为:

(一)青海有丰富的特色资源。青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其中高原牦牛、藏羚羊等在国内外有较高的声誉,野生动植物也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其中以沙棘等为代表,中藏药材、牛羊肉及副产品等颇具竞争优势。青海的能源、矿产资源优势日渐突出,石油、天然气在全国也具有一定的地位,开发潜力巨大。这些都是青海发展特色经济的重要资源基础。此外,青海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其中青海湖、塔尔寺等都是具有垄断性的顶级品牌,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二)青海省具备发展高原特色经济的发展环境。经济发展环境是一个地区或城市所拥有的经济、社会资源的有机总和,涵盖了该地区的自然、物质、技术、经济、社会等外部因素。交通运输方面,随着青藏铁路建成通车和兰青铁路复线的开工建设,青海省已初步形成了以西宁、格尔木为枢纽的铁路交通网。公路运输已形成以西宁为中心的运输网络,基本实现了西宁出口道路高等级化。西宁、格尔木机场完成扩建,三江源机场开工建设,航空运输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园区建设方面,全省园区建成面积近14 平方公里,入园企业600 余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 余亿元,实现生产总值近百亿元。工业园区建设推动了城市化进程,提高了西宁的城市品位和资源配置效率,解决了一大批农村劳动力和城镇人员就业问题,带动了民间投资、企业技术设备的更新,促进了能源、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增强了企业竞争力,带动了产业聚集。人居环境方面,不断加大城镇建设投资力度,相继建成了一批广场、公园、生活小区,市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省会西宁市已摘下省级园林城市桂冠,格尔木市荣获“中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实施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等一大批生态建设与保护工程,高原人民的生存环境正在逐步改善。此外,青海先后开展了三次“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围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思路,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快了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建设步伐,收到了良好成效。经济全球化要求企业全面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当前发达国家将加快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同时对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这给青海特色经济发展带来更加有利的发展机遇。

(三)具备发展高原特色经济的基础。青海依托优势资源开发,已基本上形成了以盐化工、水电、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铝、高原农牧业、高原旅游业、中藏药业为主的特色经济基础。以水电、石油天然气开采为主的能源工业,以盐湖资源开发为主的盐化工业,以有色金属冶炼为主的冶金等工业已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高原特色旅游业发展迅速, 高原特色农牧业发展较快,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增强。青海野生动植物资源种类多,农畜产品数量大,开发前景好。矿产资源丰富,盐湖资源储量巨大,不少金属、非金属矿产储量居全国首位。柴达木盆地是矿产资源的富集区,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独特的高原风光、丰富的遗址古迹、古老的宗教文化、绚丽的民族风情,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比较丰富,现已探明地质储量分列全国的第10 位和第4位,涩- 宁- 兰输气管道建成通气,管道沿线地区已用上了清洁的油气资源。全省水能储量在1 万千瓦以上的河流有108 条,黄河上游水电产业群正在形成,一批火电厂、水电站、光伏电站正在建设。

三、青海发展特色经济的一些认识

(一)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和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区相结合。农业综合开发与西部大开发重点生态区域相结合。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继续坚持改造中低产田,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加大草原建设力度。青海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 有可利用的草场亿亩, 草原畜牧业是全省经济的主要产业之一, 具有明显高原绿色特点。保护、改良天然草场, 加快退化草场治理, 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重视生态建设,生态环境的保护是西部大开发的根本,青海省因其是中国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流域的发源地,三江流域地区的生态环境好坏直接影响到流域内各省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依靠科技增效益。青海经济发展的难点在科技,潜力和希望也在科技。要真正将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力素质上来。

四、结语

发展青海特色经济,观念转变至关重要。不论是常规还是特色的发展都需要有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力诸要素的强有力的支持,在国家有限的投资难以满足的情况下,我们要把发展的立足点放在自理更生上。因此,在发展特色经济的措施上,要坚持市场导向的原则,把投资环境的改善,技术的应用,资源的开发配置,体制的创新,结构的优化等重大问题放在全国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高度来运作。

参考文献

[1]孙凌宇,以创新精神为引领发展青海特色经济[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7,5(23):55-56

[2]赤旦多杰,迎接西部大开发加快青海特色经济发展[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85):11-13

[3]刘海斌,青海特色经济发展浅析[J]青海社会科学, 2007,7(4):58-60

[4]郭华,青海特色经济发展途径探析[J]青海社会科学, 2006,11(6):53-55

猜你喜欢

青海思考
大美青海
青海颂
青海行七首(录二)
青海 管放相宜 渐入佳境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青海蓝
青海“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