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实证探析

2009-03-12尚高岭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年6期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实证分析评价指标

尚高岭

提要我国的非营利组织现已遍布全国,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主要分布在行业中介、卫生、劳动、民政、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环保、社区等领域,对我国的社会经济正常运行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刚刚起步,因此在非营利组织的管理上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许多问题。本文旨在分析我国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的研究方法,并试图从实证角度做出理论分析。

关键词:内部控制;非营利组织;实证分析;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长期以来,我国对非营利组织范围的界定比较模糊,对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松散,缺乏系统的内部控制体系。理论的滞后导致实践中缺乏必要的依据和指导,以至于非营利组织的行为常常带有很大的随意性,而控制随意性的直接后果是非营利组织内部有许多违法事件的发生。为了规范非营利组织的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于2004年8月18日发布了《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要求适用的民间非营利组织自2005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该制度是我国第一部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制度,标志着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规范体系建设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填补了我国会计规范的一项空白。在此基础上,我们对非营利组织的内部控制做了以下系统分析: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

《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所称的内部控制,是由组织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为确保经营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对现行法规的遵循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二、非营利组织与企业的区别与联系

从宏观上来考虑,在中国,政府不仅仅是以“资金和指导的提供者”的角色出现的,政府很大程度上控制了非营利组织的人事任免权和较大资金的运用权力。外部监管对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方向有很大的导向性,是非营利组织实现其社会公益价值的主要动力因素。为了保持社会稳定,它要求非营利组织在实现社会公益价值的基础上关注经济效益。这也就决定了非营利组织要以社会公益价值为重,要以实现社会责任为重,即以满足社会需要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失去了这个前提就跟企业没什么区别了。站在这个角度,不难理解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受宏观因素影响较大。为了便于分析,我们研究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时,假设外部监管健全完善且得到了有效执行;从而我们在对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分析时假定非营利组织是与企业相同的经营主体,即微观上不考虑外部因素时,非营利组织作为一个由追逐利益的人组成的团体,它的内部控制与企业的内部控制具有统一性,即保证自身的合法权益,实现自我价值。从而我们可以按企业的业务流程对非营利组织的内部控制来进行分类研究,会计控制方面可归结为:货币资金控制系统、收入及应收账款控制系统、支出及应付账款控制系统、预算控制系统、实物资产控制系统、财会电子信息化控制系统;管理控制方面,我们可以分析非营利组织各控制要素与其担任的社会责任的相关程度,并且我们不难预期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制度越完善、运行越有效,对非营利组织社会使命的实现越有利。

三、内部控制研究方法探寻

鉴于非营利组织目前的现状是管理工作滞后、内部监督措施不力、非营利组织的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本文认为这与非营利组织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是否合理、执行是否有效存在很大的关系。不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得到了很好的执行是不成功的内部控制,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没有有效地去执行也是无济于事。因此,我们试图通过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的实证研究来探寻内部控制各要素之间的关联关系,以及内部控制得不到执行的真正原因,分析我国非营利组织应该从哪些方面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四、设立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指标理论分析

我们考虑,如果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健全合理,符合以上五大要素的要求,并且得到了有效执行,不难推断内部控制的目标将得到很好的实现。然而,如果存在内部监督不力,即使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非常健全合理,只要存在领导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的现象,内部控制结果最终仍将是失败的。因此,我们在考虑对内部控制做实证分析时应重点考虑内部监督方面的指标,并且我们预期内部监督指标与内部控制的成功存在高度相关。

作为非营利组织,尽管不以盈利为目的,同样也存在着以上所描述的控制目标、控制要素和控制手段。由于外部监管的目标主要是保证非营利组织实现它的社会效益,我们在考虑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时可以假定非营利组织作为一个一般企业在运营,不同的是非营利组织在运营时要受到更多的限制。因此,我们在设立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的评价指标时完全可以效仿企业的控制流程来设计。为了明确我们的分析过程:首先,宏观上我们要明确内部控制的实证研究,也就是研究内部控制的评价指标与非营利组织社会责任的相关性,微观上则是研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与各控制指标的相关关系;即宏观上研究的是一种间接相关性,其路径分析可以表示为如下关系:内部控制指标→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非营利组织社会责任的实现程度。

五、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指标的构建方法

(一)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指标体系建立的具体方法。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对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进行鉴定,如数理统计法、综合指数法、层次分析法、秩和比法、模糊概念法等。这些管理鉴定办法根据鲁宾斯坦分类可分为四大类:1、专家评价法;2、经济分析法;3、运筹学评价法;4、综合评价法。但在实际考核过程中,因为鉴定对象、鉴定范围、鉴定目的差异,各种方法在选用上各具特色、各有利弊。

(二)内部控制评价指标的筛选。目前,常见的指标筛选方法有:1、专家咨询法。采取匿名方式通过几轮函询,征求专家们的意见,然后将他们的意见综合、整理、归纳,再反馈给各个专家,供他们分析判断,提出新的论证。2、基本统计量法。通过各指标一些基本的统计量来确定指标是否有评价意义及区分的能力。3、聚类分析法。在指标分类的基础上,从每一类具有相近性质的多个指标中选择典型指标,以典型指标来替代原来的多个指标。这种方法可以减少评价指标间重复信息对评价结果的影响。4、主成分分析法。从代表性指标的角度来挑选。即将原来众多且相关的指标,转化为少数且相互独立的因子(即合成主成分),并保留大部分信息的方法。

(三)用系统综合集成法建立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系统综合集成方法是一种新研究的开放的复杂评价系统,将专家体系、统计数据和信息资料、计算机技术三者有机结合。主要是通过以下步骤加以实施:1、考核指标的选择:专家咨询法,分类指标;2、考核指标的筛选:德尔斐法;3、指标体系建立的技术路线:文献调研——专家讨论——拟订调查表——专家咨询——数据录入——数理统计分析——合理性议定——指标体系产生。

总之,组织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评价系统。目前国内在企业领域内部控制管理的方法发展得比较成熟,且采用的指标大多从业务、财务等方面分类考核,而专家咨询法是筛选指标的方法。但在国内非营利组织领域中比较通用和权威的内部控制考核指标还有待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作者单位:新疆财经大学会计学院2007级普研)

猜你喜欢

非营利组织实证分析评价指标
非营利组织的营销分析
非营利组织会计核算问题研究
基于UML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较分析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