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加工企业为核心改善我国乳制品供应链

2009-03-12张宛儿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年6期
关键词:乳制品供应链

张宛儿

提要近年来,乳制品行业发展迅速,乳制品供应链运行的畅通是乳制品质量安全的保障。在这条供应链中,加工企业起核心作用。企业物流是供应链上的关键,企业应与供应链上的成员合作,提高供应链安全性、流畅性、响应性和运行效率,改善乳制品质量问题。

关键词:乳制品;供应链;韦伯模型

中图分类号:F405 文献标识码:A

三鹿奶粉事件曝光后,乳制品安全引起人们的关注。乳制品行业的竞争就是乳制品供应链的竞争,乳制品的质量安全就体现为供应链的安全。供应链管理不善就会对乳制品安全造成巨大威胁。以下就我国乳制品供应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以加工企业为核心提出建议,以改善乳制品供应链运作,帮助提高乳制品安全。

一、我国乳制品供应链现状

乳制品包括以生鲜牛(羊)乳及其制品为主要原料,经加工制成的产品。乳制品供应链是原料奶供应商、乳制品制造商、运输企业、分销商和零售商将原料奶转化为乳制品,并将产品供应给消费者的系统。

在这条供应链上,乳制品制造商控制着关键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流通,在供应链中起主导作用,是供应链的核心企业。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的物流运作展开的。乳制品制造商企业物流包括:

(一)供应物流。供应物流是指企业生产活动所需生产资料(主要是原料奶)的输入供应。在我国,原料奶的来源主要有:

1、规模化奶牛场。主要像蒙牛、伊利、北京三元等。他们拥有自己的大型牧场作为奶源基地,没有中间流通环节,只有生产和加工环节,牛场把原料奶直接送到加工企业或加工厂直接派车来取奶,减少了经过奶站的环节,奶源保鲜度更高,奶源质量好,但这种奶源只占我国总奶源的10~15%。

2、奶站。我国奶站主要有三种类型:

(1)养殖小区奶站。个人投资建设,招商奶户入住,自己也养牛(也有不养牛的),但同时又负责原料奶的收购。根据原料奶的流向,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只收自己养殖小区的原料奶,不收购养殖小区外的散奶,这种奶源受养殖小区从业人员素质、设备、技术水平的影响。管理规范、严格挤奶操作和奶牛疾病检疫的奶源在质量和安全上可靠。这种奶源占我国奶源的25%左右;另一种是不但收购自己养殖小区的原料奶,还收购养殖小区外的散奶。

(2)挤奶厅奶站。附近的奶农每天三次把奶牛赶到奶厅挤奶,奶站管理人员监督奶农挤奶。奶源主要来自散户的农民,农户养殖模式不一,饲料条件和卫生条件差别大,奶源质量差别显著。

(3)流动奶站,也就是奶贩子。这种奶源是存在风险最高的。他们没有固定的挤奶设施。在奶源紧张时,他们到处走街串巷挨户以较低的价格收购不具备机械化挤奶条件的手工奶,再以较高的价格销售给加工企业。这种奶源来源不明,最易掺假。

奶站收购的原料奶,由于来源广,质量不一,奶站与奶户没有建立监督管理机制,无法掌握奶牛的饲养、饲料组成及疾病情况。没有加工厂专业工作人员监管的奶站更是给许多不法分子掺杂作假提供了便利。

(二)生产物流。生产物流是指企业按生产流程的要求,组织和安排物资在各生产环节之间进行的内部物流。乳制品生产一般是连续性生产,不需要考虑物资的停顿、周转和搬动产品,在这个过程也是比较安全的。

(三)销售物流。销售物流是企业为实现产品销售,组织产品送达用户或市场供应点的外部物流。这个阶段包括订单信息的处理、产品的配送。

供应商与经销商普遍没有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分销商根据市场需求预测向上级供应商订货,出于对提前期和需求波动的考虑,需求在各级被逐级放大,产生了牛鞭效应,造成各级库存积压,占用资金,影响产品保鲜。

产品配送方面,乳制品保质期短,产品配送中心一般设在离市场近的地方,但乳制品原料基地、生产基地、销售市场分布不均衡,配送难度大。以光明集团为例,原料集中在华东和华北地区,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而光明销售市场则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企业将产品运往配送中心距离远,运输成本高,运输时间长,影响了产品的保鲜。

二、建议

目前,我国乳制品供应链存在许多不足,乳制品加工企业作为供应链上的核心,应如何发挥作用,改善乳制品供应链现状呢?以下给出笔者的建议:

(一)运用韦伯模型,合理选址。韦伯模型又称生产费用最低决策模型,在只考虑运费的情况下,根据韦伯工业区位论的运费指向论,工厂区位应该在运费最小地点(韦伯假定运费只和距离和重量有关),运费指向论主要使用原料指数判断工业区位指向。

原料指数=局地原料重量/产品重量

注释:局地原料是指产品生产中使用的局部地区存在的原料,与之对应的是普遍存在的原料,即便在原料。

依据最小运费原理的区位为:

(1)原料指数>1,工厂区位在原料地;

(2)原料指数<1,工厂区位在消费地;

(3)原料指数=1,工厂区位在原料地、消费地都可。

在乳制品生产中,原料奶是局地原料,原料指数大于1,工业区位应该选择在原料地。

(二)规范原料奶的收购和监督。原料奶的供应作为供应链的源头,其质量决定了最终产品合格与否,所以加工企业对原料的采购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目前,我国原料奶来源中来自散户的占奶源总量的60%以上,这种类型的奶源来源多,不易控制,往往是导致问题的源头,针对在奶源收购中存在的问题,加工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制定原料奶供应商选择标准,筛选出不合格供应商。三鹿奶粉事件后,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对原料奶的标准做出了规定,企业应根据自身产品的特点,结合国家标准,制定符合企业要求的供应商选择标准。监督人员在奶站要对养殖户的每次供奶情况进行登记,方便随时查阅奶户供奶质量的好坏和稳定性,对奶户划分等级,优先收购记录良好的奶源,对供奶不符合要求达到一定次数的奶户应拒绝其供奶,优化养殖户结构。

2、将奶农纳入企业体系。借鉴美国奶农联合体模式,将奶农吸纳到企业中成为企业的股东,统一奶农和企业的利益,保障原奶安全和奶农收益。美国的Dairy Farmers of America就是采取这种组织形式的成功典范。公司主要以生产粗加工的鲜奶为主,产品的经济附加值并不高,但它将大部分奶农集合起来加强了奶农对奶价的控制能力,保持较为稳定的收入和鲜奶价格。最重要的是奶农的利益从市场层面上得到了保证,能从源头上解决乳品安全隐患。

3、与下游供应链成员组成战略联盟。战略联盟是两个公司之间一种典型的、多方位的目标导向型长期伙伴关系,它们共享利益,共担风险。战略联盟会为合作双方带来长期的战略利益。

为了降低库存,减少产品过期数量,加工企业可以与大型分销商和零售商建立供应商管理库存VMI形式的战略联盟。乳制品制造商决定每种产品恰当的库存水平(在事先约定的范围内)以及维持这些库存水平的适当策略。

VMI系统的实施,能够帮助供应商掌握订货量情况,即意味着对牛鞭效应的控制能力,降低了预测的不确定性,减少安全库存,降低储存和配送成本,提高库存周转率,一定程度上消除影响乳制品安全问题的因素。

乳制品安全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本文从担当核心企业角色的乳制品加工企业的角度出发,为企业在供应链上发挥主导作用提出建议。食品安全是关系社会稳定的大事,企业在发挥自身作用的同时,国家应加强和加快相关法律政策及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在企业和国家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相信我国的乳制品乃至食品安全都会得到显著的提高。

(作者单位:北京物资学院)

参考文献:

[1]朱娟,杨伟民,胡定寰,我国乳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J],中国畜牧杂志,2007.

[2]李胜利,曹志军,张永根,周鑫宇,杨敦启,如何整顿我国乳制品行业——三鹿奶粉事件的反思,中国奶业协会信息网,2008.

[3]刘秀玲,乳业供应链物流管理[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4]邓瑞燕,伊利蒙牛光明……是时候改变奶源模式了[N],南方都市,2008.

猜你喜欢

乳制品供应链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2018年1~2月乳制品产量同比增长8%
加拿大批准一种乳糖酶用于酶制剂与部分乳制品
通过乳制品源头控制提高原料奶品质的措施
杜马斯燃烧法快速测定乳制品的含氮量
图形在乳制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