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2009-03-11

历史教学·高校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历史教师培养模式课程改革

陈 辉

[关键词]历史教师,培养模式,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K0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9)14—0071—03

高师历史学专业与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几乎同龄,是一个老专业。当前,高等师范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历史学专业更是“举步维艰”,笔者感受颇深。高师历史学专业怎样应对这种“挑战”?“改革”是唯一的出路。这种认识是容易求得认同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实施“改革”。这既是一个实践问题,也是一个需要有科学的论证来指导的实践问题。

一、高师历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

高师历史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其他很多老专业一样,长期以来基本沿用前苏联的那种所谓“专才型”培养模式。“专才”的目标定位是中等学校的历史教师,除少数部属师范大学有培养一部分大学教师的任务外,普通师范院校的区分就是,本科师范院校培养高中历史教师,专科师范学校培养初中历史教师。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对历史学(师范类>的业务培养目标定位依然是:“培养具有历史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能够在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历史学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和其他教育工作者。”而实际上,部属师范大学培养少量大学教师的规定已经毫无意义,目前所有高等师范院校的本科教育都是在培养中学教师,都是依据政府的“定位”制订教学计划、设置课程。在过去基础教育统一管理的模式下,师范学生毕业后适应工作不成问题。但是,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高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没有显示出它的适应性。在教师岗位的竞聘中,尤其是高中历史教师的竞聘,学校往往选择综合类大学的毕业生,师范生却显示不出职业的特征。高师培养人才的缺陷主要表现在:

其一,历史专业的课程设置与中学需要脱节。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具有综合文化素质,在教育教学中善于融会贯通,既能胜任分科型的历史课程,也能适应综合型的历史与社会课程,还要满足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目前高师培养出来的历史教师要么是自身知识结构偏于专深,要么是既不专也不深,与中学历史的专业要求相距甚远。

其二,目前高师培养的教师普遍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较低,不能适应中学历史新课程的要求,缺乏教学研究能力,有投身改革的积极性,但不知怎么做,还有些青年教师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没几年就成为被动的“教书匠”,与基础教育发展的大方向背道而驰。

其三,高师普遍不重视教师专业技能的训练,导致师范生不会教学,教学的基本功没有得到应有的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欠缺,课堂语言不精彩,只会照本宣科;还有的写字能力差、板书不规范、甚至出现错别字。善于绘制历史地图的更是凤毛麟角。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比如制作CAI历史课件等的能力也普遍欠缺。

总之,高师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基础教育历史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中学历史教育需求的教师是:思想活跃、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综合文化素质高、能胜任多种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改革现行高师的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二、首先必须改革高师的课程结构

高师历史专业培养的人才与综合大学相比较,应该特别体现出历史教师的职业特征。第一,应当精通中学历史课程内的知识;第二,要学会怎样进行历史教育。这两个基本点应该成为高师历史教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指导思想。具体到课程结构的改革,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优化必修课程

两大通史历来是历史专业的主干基础课程。既要优化,又须减少学分。优化是更高的教学要求,就是在兼顾系统性和涵盖面的前提下,突出中学历史范畴的内容,选取最重要、最有价值、关涉全局的若干历史问题进行有深度的重点讲授,形成一个点面结合、纵横贯通、脉络清晰又重点突出的课程体系。是否可以打破中国史和世界史各为畛域的状态?这需要认真研究。中学历史有一定的范畴,内容虽然简单,但教师不仅要适应中外历史的教学,善于将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融会贯通,还要对历史有较深刻的理解。这是中学历史教师的专业特点,没有这样的专业基础就不能适应历史教育的需要。目前高师的两大通史与综合大学相应的课程没有多大区别,而且所占学分过多,这就影响了选修课程的设置。

2.优化选修课程

高师历史专业开设的选修课,过去一般都是因人设课,由学有专攻的教师开设选修课,这固然可以保持一定的专业水准和学术特色,但也容易使有些应该开设的课程发生空缺。高师必须改变这种状况。要根据中学教学的特点开设选修课。比如有关能力训练和方法论指导的课程,在中学历史教育中非常需要,但是,高师没有这样的课程。中学历史教师的教学对象是13到18岁的青少年,因此教师的专业知识还要包括儿童心理学。这也是高师历史专业应当开设的选修课。历史课程标准在每个国家都是教师必须了解和掌握的文件,高师也可以开设相应的课程。还有书法写字课程,也是教师专业所需要的。促进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发展,使之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应当是高师课程的特点。

3.强化专业技能课

高师历史学专业必须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高师历史课程结构的建构中,应适当提高历史教育类课程的比例,加强历史教育实践的力度,增加历史实践教学活动课程,开设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课程。诸如,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设计和课件的制作、中学历史教师的口语艺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等。此类课程应当成为高师的特色。只有多渠道、全方位地加强师范技能的训练,才能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胜任工作,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4.注重科研能力的训练

高师历史学专业要改变“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倾向,做到知识与能力并重。高师不同于综合性大学,培养的人才应具有的科研能力不应当以史学研究能力为主,而应当以教学研究能力为主。教学研究能力并不排除史学研究能力,二者有共同的特点,但也有很大区别。史学研究的创新能力在思维方法上与教学研究能力相通,教学研究也要以史学研究为基础,但是,目标区别很大。教学研究通过历史教育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同时还包括思想教育和思维素质的培养。作研究型的教师是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进行国民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5.提高课程质量

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教学质量保证,有赖于高师的办学方向和教师的科研努力。高校不能排除个人的学术兴趣,但是,学术兴趣必须兼顾实际工作需要。根据市场需要、根据专业人才的特征开设的新课程应当得到特殊鼓励,从而使高师培养的人才得到社会认可。高师历史专业必须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应以社会需要为根本,要突破以往治学领域的限制,不断扩展学术研究范围,才能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

革的需要。

总之,高师历史学专业课程结构的改革,要体现知识、能力、人格三者协调发展的精神,真正造就出一代能够适应基础教育历史新课程所需求的教师。

三、关于高师教学方法的改革

坦率地说,目前相当一部分高师教师的教学方法仍然是“教师在讲台上念讲稿、学生在下面记笔记”;一到期末,“老师考讲稿、学生背笔记”。教学手段依然停留在“粉笔、黑板、一张嘴”的阶段,这种方式极不适应素质教育和历史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改革这种方法和手段刻不容缓。

高师历史教学改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是,怎样改革,尽管已提出了许多年,但却没有找到一个恰当的方案,或者有思路,难于在实际教学中贯彻实施。笔者认为,在高师教学的所有环节中,当务之急应该改革考试。目前,高师的很多考试仍采用120分钟的闭卷考试形式,试题结构也多停留在名词解释、问答、选择题,甚至还在使用填空题型。这是应试教育的典型考试形式。如果高师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在教师素质及其能力方面,那么,考试改革必须在以下两个方面有所突破:

其一,陈旧的考试所产生的分数,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学生备考的程度,而不是实际的能力水平。换言之,考试只反映了死记硬背的结果。这样的考试导致学生的专业兴趣逐步下降。这是高师历史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历史需要记忆,但历史学绝不仅仅是记忆的学科。记忆需要反复,也不是一次考试就能够解决的。一个好的中学历史教师也不在于记忆知识的多少,更重要的是历史思维能力。教师的思维能力差,怎么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呢?因此,高师的历史考试应该降低对记忆力的要求,考察判断、理解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二,目前高师的考试基本由任课教师做主,试题由教研室主任审核,分管教学的副院长签字。由于大学不重视命题研究,因此试题大都是考查记忆的。高师的考试应该有自己的特色,讲究命题技术,提倡以能力考查为主。这样才能利用考试促进人才的培养。要改变目前闭卷定成绩的传统做法,高师要考虑闭卷与开卷、口试与操作相结合的办法。

开卷可以事前布置题目范围但不公开试题,以便学生收集资料。考试时应允许带资料,根据命题当场作文,但不允许讨论和抄袭。这样可以考查实际水平。口试也是一种办法。培养教师应当注重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口试不失为一种促进的策略。学生经过几分钟的思考准备后,当场回答问题,思维的逻辑性和知识的储备,以及表达能力暴露无遗。依我的想象,给学生更多的准备时间都无妨,因为口头表达是需要经过熟虑和训练的。这也是当教师的基本功。现在高师都是在大四实习时,学生才有机会表现口才,为何不结合考试将口才的训练纳入日常课程呢?师范教育要突出特点,必须从教师的职业特征安排教学和考试。

关于教学方式问题,传统的手段既辛苦,传输的信息量又太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时不我待。硬件的投入和软件的使用,两方面问题都要解决。这也是高师专业课教师需要提高的一个重要方面。当然,高师教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更多、更快地接受、消化信息的能力。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一些传统的“读书”之外的、新的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手段,但它只能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因此,高师历史教学中要恰当处理教师“主要”讲授与现代教育技术“辅助”两者之间的关系。

[责任编辑:侯林莉]

猜你喜欢

历史教师培养模式课程改革
当前历史教师亟待提升的五种能力
探讨新课程下中学历史教师应具备的教学基本功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论教育科研对历史教师成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