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速对接 真情服务

2009-03-06雷杰能

江西教育A 2009年1期
关键词:新余市子女职业院校

雷杰能

素有“钢城”之称的新余已迈开了向“世界硅都”进军的步伐。从2005年起步,经过三年的发展,新余市已基本形成了“多晶硅料——多晶硅片——太阳能电池片——配辅料——应用产品”产业链条,产业聚集效应开始显现。

新余光伏产业的崛起,对新余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在支持光伏产业做大做强的进程中大有作为?面对记者的提问,新余市教育局局长胡建华回答得铿锵有力:“快速对接,优质服务,充分发挥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

胡建华说,新余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光伏产业的发展壮大和光伏人才的培养,一个月召开一次调度会,并制定了《新余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规定从2008年起,“所有新余籍初、高中毕业生就读我市职业院校,学费由市、县(区)政府补助”。学生入学时,签订就业协议,毕业后,全部推荐到本市光伏企业就业。该《意见》还规定:“政府每年拿出100万元作为民办职业院校贷款贴息,支持民办职业院校基础设施建设,扶持民办职业教育加快发展。”从去年开始,这些贷款贴息全部用于与光伏企业对接紧密、培养人才多的职业院校。从2009年开始,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部分重点向支持服务光伏企业的职业院校倾斜。新余市委、市政府对职业教育的大力支持,为教育对接光伏产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胡建华强调,要无缝对接,要有效对接。他说,新余市教育局已成立了“服务光伏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各学校也相应成立了由法人代表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切实加大领导力度,并积极争取省教育厅对新余市的支持,动员全省职业院校为新余光伏企业培养并输送人才。

胡建华说,为支持光伏产业的发展,新余市教育系统不断加大了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服务光伏产业氛围。市教育局邀请光伏企业的专家,在全市学校开设光伏知识讲座,组织各学校的优秀学生到光伏企业参观,让所有的学生了解光伏知识。利用寒暑假时间,市教育局组织新余籍外出就读的大中专学生到光伏企业参观,通过他们宣传光伏产业,扩大新余影响,鼓励他们回乡就业。全市中小学校都建立了太阳能科技室,展示太阳能成果,让学生亲身感受新能源、新技术的益处。

同时在宣传的形式上创新。譬如利用大中专、中小学录取通知书作为载体,印刷光伏产业知识或光伏企业情况介绍,宣传新余市光伏产业发展情况。通过《致全体家长的公开信》和家长学校,让家长了解光伏产业,从而形成全市支持、服务光伏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新余市教育系统快速对接的重头戏,是配合有关院校快速调整培养方向,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多层次的光伏人才。

坐落在新余市的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2008年3月18日创办了光伏工程学院,秋季招收首批学生730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胡建华说,新余光伏产业的崛起,迫切需要培养从事太阳能产品研发和能熟练操作的工人,以及不同层次的人才。新余市教育局全力支持新余高专升格改为本科太阳能光伏学院。江西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江西太阳能科技职业学院的相关工作正紧锣密鼓进行中,该院的办学目标主要是培养专科层次的光伏产业人才。此外,渝州高级职业学校更名为渝州高级太阳能职业学校,市属各职业院校均开设光伏专业,培养中职层次的光伏产业人才。

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光伏工程学院院长李一龙告诉记者,为了快出人才、多出人才,学院从06级的学生中选拔了165人,组建光伏专业新班,开设相关课程,经一年的培训后,明年送到工厂上岗。学院正在组织人员编写新教材,三个实验室也正在建设中。

该院灵活办学。在培养目标上,注重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学制三年,实施“2+1”培养模式,学生第三年去工厂实训,在实训中完成毕业设计。学院到工厂里聘请工程师、技术员作兼职教师,使学院的人才培养更符合企业需要。该院还与赛维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学院为公司培训员工,赛维公司则提供教学场地,把闲置的设备给学院用,实现“以培训换设备”的双赢。

江西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设置做到长短结合,实行订单培养。比如,一些“短、平、快”项目,培训时间3至5个月就完成,然后及时向企业输送这些合格的技术工人。

胡建华分析了新余的职业培训优势。他说,改革开放以来,新余市职业教育发展得又好又快,在全国享有盛誉,为培养光伏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全市现有各级各类教育机构52个,其中民办高职学院3所,专修学院3所,职业中专33所,短训机构13个,万人以上规模的职业院校4所。加快光伏人才的培养,就要依托这一优势,大力推进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要整合教育资源,对准市场设专业,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实践抓教学,对准企业育人才。要建立就业奖励制度,通过考核评估,对输送就业人员多、就业稳固率高的学校,由政府给予奖励。

胡建华局长认为,强化校企合作,是快速对接的题中应有之义。胡建华介绍,新余市从建章立制入手,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政府牵头,建立企业与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用工需求和培养信息。

为推动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新余市成立了校企联谊会,组织院(校)长与园区企业老总开展联谊活动,座谈互访,增进双方了解;设立了校企联系办公室,配备专职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协调职业院校与企业教学、研究、就业等,搭建一个校企沟通、交流的平台。新余市还试行了企业冠名班级制度,变学校单向育人为校企双方育人。企业提出培训计划,派出人员授课,建立人才培养基地。江西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就开办了“三洋班”“宏基班”“人人乐班”“华润班”“富士康班”等企业冠名班。校企还联手共同开发新专业,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人才,相关学校派教师到企业学习,培养双师型教师。目前,校企合作已经出现了良好的势头。譬如,有的企业在学校设立了奖学基金,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加深学生对企业的了解和认同。

胡建华说,教育担负着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的光荣使命,责任重大,全市教育系统正上下一心,做好服务这篇大文章。光伏企业员工外语口语培训,新余高专正全力以赴,决心圆满完成这一艰巨任务。为了提高市民的外语服务水平,新余市教科所承担编写中英文对照会话手册。该市还利用社区大学平台,配合新余市现代服务中心,对全市服务行业从业人员进行普通话、外语基本会话口语培训,提高全市服务业服务水平。

胡建华说,新余市光伏企业员工急剧增多,职业子女入学数量也随之急剧增长,市教育局将下大力气解决光伏企业职工子女就学问题。具体说来将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是优化布局,解决企业员工子女就近入学问题。做大做强侨心小学和马洪中学,满足赛维硅料职工子女入学需求。在新余高专新校区东面新建新余高专附属小学,在新余高专住宅小区内新建一所幼儿园。另外,改扩建胜利小学、智慧树幼儿园、东方艺术幼儿园等,让每个适龄孩子有学上、上好学。

二是政策倾斜,解企业员工子女入学难的后顾之忧。凡在新余市光伏企业务工人员的子女,需要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入学的,享受城区居民子女入学同等待遇,免收借读费,由市教育局根据生源情况安排学校接收。企业投资者、中高级管理人员的子女上学,可自愿选择学校就读,允许在本市报名参加中考。企业投资者,其配偶调入教育系统,不参加理论考试,经过面试考核合格即可调入。

三是精心筹措,优先解决企业外籍员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在赛维欧洲城新建一所双语幼儿园和一所九年一贯制实验学校,满足企业高管、外籍员工子女入园和入学需求。外籍子女来新余读小学的,市教育局指定暨阳学校和长青小学这两所优质学校接纳,实行双语小班化教学。来新余读中学的外籍人员子女,安排在新余一中、新余四中就读,实行双语教学。

四是做强师资,为企业员工子女提供优质教学服务。市教育局将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加强外语教师队伍建设。通过省教育厅聘请外籍教师到承担双语教学任务的学校任教,选派承担双语教学任务学校的外语教师出国培训。实行政策倾斜,为开发区学校培养“储备教师”。从2009年至2011年,开发区学校(园)招聘教师,每年可多招30人,作为“储备教师”,安排到市直优质学校对应岗位学习培养一年。新余市还将利用市直教育系统的师资优势,由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组成专家招聘指导组,指导经济开发区学校的教师招聘,选拔高素质的教师。

同时,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市直学校与开发区学校结成帮扶对子,通过师徒结对、主题讲座、示范课和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帮扶。从2009年至2011年,开发区学校每年安排6至10名副校长到市直优质学校挂职锻炼,市直优质学校也下派同等数量的优秀副校长到开发区学校挂职,称之为“上挂下派”。同时推行“教师互派”交流制度。未来三年内,开发区学校每年选派30名至50名不等的青年教师到市直优质学校上岗学习一年,市直优质学校也选派同等数量的骨干教师到开发区学校支教一年,整体提升开发区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让光伏企业的员工子弟接受一流的教育。◆

猜你喜欢

新余市子女职业院校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给小鸟的一封信
新余市渝水区界水乡防洪工程安全综合评价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新余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Alita:Battle Angel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