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画材料作文的写作

2009-03-06董新明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09年2期
关键词:国耻卢沟桥投影

师: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它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语文成绩。而近三年的全国中高考作文命题中,话题作文、标题作文、材料作文已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今天我们就来“触摸”一下材料作文的写作。

材料作文的“材料”包括寓言性材料、评述性材料、事件性材料、文学性材料等几种。而文学性材料中的图案、漫画等是一个冷门。我们今天来探究一下图画材料作文的写作。请看投影。

投影一:漫画《旅游问答》

旅游问答 陈景凯

师:请大家认真观察画面,再简要描述画面。

生:这是一幅题为“旅游问答”的漫画,画面上是一个导游在领一群中年游客游览“卢沟晓月”景点。导游问:“这儿曾经发生过什么事件?”游客们的回答五花八门,叫人哭笑不得。

师:可以把“五花八门”的回答答明白一些。

生:一个说:“有人落水!”另一个回答:“不对,是发生过凶杀案。”接着一个说:“是一起车祸。”旁边一个若有所思:“好像是飞车抢劫案。”真可谓五花八门,没一人答中要领。

师:把握了画面内容,下面就让我们选取突破口来挖掘确定文意。要点是:通过意象(形象)的寓意和象征意义及意外(形象)之间的关系来确定文意。

生:我认为,这幅漫画的寓意是,通过讽刺这群中年游客的浅薄无知,提醒人们不能忘记悲惨的历史,不能忘记国耻。

师(赞许地):说得好!那么谁能说说“卢沟晓月”的背后隐藏着一段怎样的悲惨历史呢?

生:1937年7月7日凌晨,在卢沟桥附近进行军事演习的日本军队,借口一个士兵失踪,强行要求进入宛平城内搜查,遭到中国驻军二十九军的严厉拒绝。于是日军就发动了炮击,二十九军被迫抵抗。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也称“七七事变”。这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爆发。

师:对!把握了这一历史事件,我们下面的剖析、阐发就有了一个具体的“抓手”。接下来是议论生发的主体部分,请大家思考行文的思路,注意与漫画材料环环相扣,密切照应。

(学生思考片刻后交流发言)

生:可以引用古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来进行理论阐述。

生:可以运用例证法——日本人对待历史的态度,以启迪国人。

生:还可以运用正反对比论证,如日本不忘广岛、长崎遭原子弹袭击的历史与报纸上南京市民漠视“南京大屠杀”的报道,正反对照,促人警醒。

师:我还补充一点,革命导师列宁说过的一句名言——“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也可以用一用。

生:揭示文章的观点时,也要注意“扣”漫画材料。比如:我们要不忘历史,牢记国耻,请别再闹出“卢沟桥一带发生过什么车祸、抢劫之类”的笑话了。

(学生们会意,教师点头称好)

师:在设计这堂课时,我试着写了一篇下水文,下面请大家评头品足。

惨痛的历史怎能淡忘

有一幅题为《旅游问答》的漫画,实在发人深思。

画面上,是一个女导游领着一群成年游客游览“卢沟晓月”景点的情景。女导游问:“这儿曾发生过什么?”游客们一个个拧眉思索。片刻后,一个答:“有人落水!”另一个答:“哦,是撞车。”又一个反驳:“不对,是凶杀案。”旁边一个猜测:“好像是飞车抢夺!”另外几位正苦思冥想,一时不得其解。

看完此画,笔者不禁感到心上像压了一块巨石:惨痛的历史怎么这么快就被人淡忘了?

只要稍微懂点历史的人就应该知道:71年前的7月7日,在卢沟桥,日本军国主义启动了全面侵华的战争机器。早在1937年的6月,日军在北平城西南的卢沟桥(即原宛平城西)附近进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7月7日夜诡称一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卢沟桥附近的宛平城内搜查,被当地中国驻军第二十九军拒绝。日军遂向宛平城和卢沟桥发起进攻,二十九军被迫奋起抵抗。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也称“七七事变”。从这一天起,“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灾难深重的中华儿女开始历经长达8年的血与火的“炼狱”!

关于卢沟桥事变的知识,早已收进小学课本;关于卢沟桥事变的史实,也先后被谱成歌曲传唱、拍成电影公映。这些成年人模样的游客怎么会忘得一干二净,甚至还荒唐地猜测此地发生过劫案、命案呢?

革命导师列宁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这里的“过去”,应该指的是不堪回首的“过去”,代表的是让国人铭心刻骨的历史。历史是一部教科书,书中辉煌的记载足以增强后来者的民族自豪感,而书中那些惨痛的记录更是弥足珍贵的讲义,它有如黄钟大吕,撞击出振聋发聩的清音。时刻温习历史,卧薪尝胆,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前途和未来都是无可限量的。在这方面,东瀛日本这个弹丸小国却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课。日本在“二战”中觊觎亚洲,饕餮中国,这战争疯子犯下了滔天大罪;而美国为了迫使日本臣服,于1945年8月6日、8月9日先后在广岛、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又使得日本一时成了“受害国”。日本人不忘国耻,为永志纪念,先后建立了广岛、长崎纪念遗址,全面搜集并刻录遇难者名单。每临“国耻日”,举国哀悼,这血写的历史无疑也在日本教科书中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对比日本人的“铭记历史”,我们国民的大脑里存储了多少珍贵的历史信息?“八·一三惨案”、南京大屠杀、重庆大轰炸、“731”、冈村宁次、东条英机……这些与“抗战”、与国耻密切相关的事件和人物,还有多少人能准确无误地加以诠释?据报载,南京市民中已有一定数量的人对71年前那场日寇对中国军民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渐渐表现出漠然与平淡。岁月的潮水也许能漫平记忆的沙滩,但惨痛的历史却怎能淡忘?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牢记惨痛的历史,并不是为了记住既往仇恨,煽动民族情绪;而是“以史为鉴”,不忘国耻,砥砺斗志,振兴中华。那么,就让我们从别再闹出“卢沟桥一带发生过某某凶案”的笑话开始吧,多读点历史,做一个有品位、有责任感的中国人。

生:老师的文章,标题就是论点,十分醒目,整个行文是按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展开的。

生:老师的文章例证、引证、正反对比论证用得很妥贴。

生:这篇下水文很有特色。归结起来,就是:观点来自材料,阐发时紧扣材料。

生:我觉得教师引述卢沟桥史实时,文字写多了一点,可以简洁些。

师:谢谢大家的评价。明确了图画材料作文的写作要领,又参读了老师的粗糙之作,下面就请大家走进“实弹演练”的靶场。请看投影。

投影二:漫画《从众之误》

从众之误 黄远林

师:看图,弄清以下几个问题:①画面上描述的是什么内容?②为什么会出现从众之误?③从众有哪些弊害?④怎样疗救从众之误?

生:画面上是“马踏飞燕”的造型。画面左边的人认定它是“鹿”,右边的人开始坚信这是“马”。但后来由于左边喊“鹿”的人越来越多,喊声越来越响,因而右边的人开始怀疑、动摇,最后就“从众”了。

生:我认为他的从众是缺少思考,没有主见。

生:还有,他缺乏立场,不敢坚持真理。

生:从众的弊害显而易见,那就是颠倒是非,歪曲真理。

生:现实生活中的从众还可能玷污社会风气。

师:那么,如何对症下药,逐步消除呢?

生:我认为,平时要多多学习,遇事要多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生:要捍卫正义,坚持真理,像屈原、庄子那样超凡绝俗,不同流合污,一意坚守。

师:论述、阐发需要论据这个“可炊之米”。下面让我们各显神通,共同整合出一组论据。

(学生七嘴八舌发言,教师补充介绍后,用投影显示)

投影三:

①屈原“举世混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无独醒”,不随波逐流,保持高洁的人格;庄子清高孤傲,不与权势合作,如一棵看守心灵月亮的孤独的树;②现实生活中赌博、买码者众多,趋之若鹜,玷污社会风气;③一女子攀上高楼欲轻生,过往市民驻足观看,若待宰的蠢鸭,暴露出国人的冷漠、麻木;④法国自然科学家约翰·亨利做过这样的实验:他将一些毛毛虫排成一个圆圈,中间放一堆食物。奇怪的是,毛毛虫只是一个接一个地跟着前面的爬行,而没有一个爬向食物,直到全部饿死。科学家认为,这就是毛毛虫缺乏个性的“从众心理”。

教师小结:本节课我们着重“点击”了图画材料作文的写作要领,也明确了《从众之误》的写作思路。下一堂课,就是大家集中精力、快速写作的时间。愿每一位同学从容发挥,写出自己满意的作文。

董新明,湖北松滋市第三中学高级教师,湖北省优秀教师,发表论文百余篇。

猜你喜欢

国耻卢沟桥投影
勿忘国耻,吾辈当自强
解变分不等式的一种二次投影算法
基于最大相关熵的簇稀疏仿射投影算法
找投影
卢沟桥醒狮越野跑活动书画展
卢沟桥,跨越历史之桥
勿忘国耻——纪念甲午战争100周年
申仲明血洒卢沟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