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求平衡:有效课堂的必然趋势

2009-02-21蒋康华

江苏教育 2009年23期
关键词:分率教者新课程

蒋康华

“有效课堂”的研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同时期的“有效课堂”体现了不同时代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同样,课堂教学也是如此。课改初期的“认识百分数”体现的是那时的设计理念。当今,“有效课堂”背景下的“认识百分数”,则又表征出哪些思想呢?二者之间的细微差别又透露出哪些信息呢?细细品味仓老师的这节课,或许会让我们在寻求“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接受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生活经验和数学现实”等关系的平衡方面引发思考。

一、课时目标全面、具体

有效教学中的“有效”有长效、短效之分。“有效课堂”首先要处理好新课程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既要重视短效,又要关注长效。要让学生不仅在课堂上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而且还要掌握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能运用所掌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来解决数学和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且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对数学和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良好态度。

如这一课的课时目标是:(1)使学生经历百分数产生的假设过程,感受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2)在学生充分感知具体情境中的百分数的意义后,尝试归纳百分数的意义。并能类推解释生活中的百分数。(3)在百分数、分数和比的相互比较中。深化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4)在具体情境和动态变化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5)精选学习素材,激发学生的兴趣,体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正是因为教者对课时目标全面、明确的把握,找到了知识、能力、情感的最佳结合点,教者才会采用相应的教法、学法。这是实现有效课堂的起点。

二、学生思维主动、优化

有人说,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最核心的内涵就是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是否主动、全面、全程、深度参与,外在活动状态与内在思维状态是否活跃,学习活动是否扎实、有效,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各个维度的目标上是否有不同程度的收获,是评价一节课的根本出发点。就数学教学中的主动参与而言,其实质是思维的积极展开,思维品质在数学活动中的深度优化。

仓老师的这节课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课始,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富有现实性和挑战性的情境,让学生从较多的分率中选出一个最高的分率,使学生形成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问题的巨大冲突,让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愤悱”境地:在充分感知丰富的百分数背景材料后,通过观察、讨论、推理和交流,尝试概括百分数的意义;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百分数,又主动地将它放在与之相关的概念系统中进行比较。找出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最后,在学生甚感兴趣的游戏情境中,动态地展现“生命能量”的百分数,让学生猜测估计,并在追问中加强估计的理性色彩……就在这一浪接着一浪的问题大潮冲击下,学生的“思维能量”不断升级,引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渐渐切入问题的本质。

三、基础训练适时、适度

课改初期的许多“认识百分数”课堂,热衷于交流学生课前收集的五花八门的材料,热衷于百分号等规定性知识的创造,热衷于学生口头上的自由表达。而本节课却在百分数的读法、写法,尤其是在写法上下足了工夫,先后3次安排学生写。第一次是老师和学生在黑板上范写;第二次是学生将分母是100的分数改写:第三次是老师口头报了8个各种类型的百分数练写。以往在这一环节上给我印象很深的是,老师说报10个百分数让学生写,结果才写了很短时间就叫“停”,不让学生写了,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已经完成了任务的百分之几。这样的安排在今天来看很值得商榷。因为,就事实情况而言,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有不少学生会犯因为百分数书写不规范而造成的错误。仅就这一点而言,教者是不是在追寻基础训练和拓展提高的动态平衡呢?

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的研究。是时代赋予当代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愿我们都能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寻求合理的“中间地带”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

猜你喜欢

分率教者新课程
小学数学运用信息化教学的途径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解分数问题例谈
分数应用题教学反思
分数应用题常见错例剖析
利用分率巧解题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