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合唱教学中审美情趣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2009-02-17秦秋玲

艺海 2009年1期
关键词:情趣技巧技能

秦秋玲

众所周知,音乐审美在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要,音乐教育也是一种审美教育。新课标就明确提出“以审美为核心,重视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的现代教育理念。

从学堂乐歌至今,合唱课一直就是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主要形式,作为一种集体参与的音乐艺术形式,它具有十分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域宽广、音色丰富、体裁多种多样,是实施音乐审美教育、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而学生审美情趣的提高也是提高合唱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然而,在传统的合唱教学中,受某种功利的影响,中学的合唱教学往往以教师的自我意识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课堂教学比较单一,导致合唱教学过于专业化,学生的兴趣并没有积极调动起来。不管合唱教学最终带来的功利性结果多么令人羡慕,从某种程度上说,那却是在压抑学生个性发展情形下获取的,其最终结果只会导致学生丧失对合唱艺术的喜爱,是有悖于审美教育的。

那么,中学合唱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有哪些途径和方法呢?通过在教学一线的一些经验和体会,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力求中学合唱教学不流于形式,真正使学生喜爱这种艺术形式,起到美育的效果。

一、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选择合适曲目

首先,教师不能急于求成,一些旋律优美但难度较大的成人混声合唱作品并不适合中学生。

中学生处在童声合唱艺术的高峰期,在音乐修养、语言、音量、音色变化、音域宽度、演唱技巧等方面都可达到较高的水平,艺术表现力也较强。但这个阶段也属于儿童与青少年青春期的衔接阶段,学生的嗓音还处在不断生长变化之中,不少孩子开始进入变声,尤其是男生。选择了那样的曲目,学生就是“喊”破嗓子也达不到预期效果,时间长了,嗓子还会出现病变,甚至让学生产生恐惧感。这时期的合唱虽然以女生为主,但如果男孩善于用假声,则应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合唱活动。必要时,也可以低八度演唱。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指导学生正确用嗓反而能缩短变声期。有些老师拒绝那些爱好音乐、进入变声期的学生参加合唱其实是拒绝了孩子们对美的追求,是不可取的。

其次,从学生兴趣入手并加以引导进行曲目的选择。

由于身心的发展,对音乐作品,学生会逐渐以审美的态度来对待,“合乎他们口味的”就积极配合,反之,就消极对待,初中生还有可能“捣乱”。那么,不管是排练还是欣赏,不管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在曲目选择上一定要注意趣味性,如:《山童》、《青春舞曲》、《欢乐的那达慕》、《乘着歌声的翅膀》等都是一些经典的好曲目。加之,学生对通俗歌曲的兴趣很浓,很多经典的通俗歌曲改编成了合唱歌曲,供教师选择的范围就更大了。如:《弯弯的月亮》、《回忆》、《I will follow him》、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的插曲等。这样,学生才会期待去表现它,去逐渐深化内心情感体验。如果长期唱那些远离青少年生活情趣的作品,学生就会逐渐丧失对合唱的兴趣,审美情趣的培养就无从谈起。

此外,还要根据自己合唱团或班级实际情况,量体裁衣,扬长避短进行选曲。如果你的合唱队员中没有出色的领唱,就不要去排那些领唱要求很高的作品;如果学生音准欠佳,协调感不够,暂时就不要问津无伴奏合唱;如果他们离调、转调意识不够,对西方作品感受不多,暂时就不要排那种难度较大的外国合唱曲。

二、注重合唱技能技巧的趣味性、实用性

“重视感情熏陶,追求音色美好”始终是合唱艺术教育的首要目标。现代教学理念提出要淡化技能技巧的训练,其实质并不是要放弃或回避这方面的学习,而是对教师的技能技巧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这个要求就是教师在训练中更要注重训练的趣味性、实用性。

首先,教师在进行技能技巧训练时,一定要遵循生理运动的规律。合唱技巧的学习都应该是在感知系统和运动系统发生紧密联合的基础上进行的。对于声音的训练,教师要变抽象为具体,变客观为直观,变不确定性为可感知性。教师要用通俗易懂、形象有趣的话语让学生明白发声原理,身体肌肉的正确用力,以有声或无声的方式提醒学生去体验、去控制声音,让他们感觉旋律是活的,线条是流畅的。同时,要用自己的范唱让他们感知科学发声的美,树立他们对声音训练的信心,使他们产生歌唱的欲望。

其次,合唱是群体发声,需要追求声音的和谐统一。相对来说,国内的合唱普遍存在和声概念不强、和声指导弱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白和声训练的重要性再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无目的性,也不会敷衍了事。同时要通过欣赏和练习,培养学生感知和声的耳朵。

第三、基础知识对于合唱队来说通常是最不被重视的一块,但基础知识就像房子的地基,没打牢固,在演唱时就会出现各种新问题。笔者发现,在练声和歌唱中间,以游戏的方式穿插一些音高、节奏训练或听辨音程、和弦的训练,既可使学生感到有趣,缓解练声与歌唱的紧张情绪,还可以学以致用,贯穿到音乐之外的其他领域。

总之,合唱的技能技巧训练,应有机地渗透在合唱艺术的审美体验中,技巧与审美不能分离。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教师要最大限度的去挖掘学生直接或间接的心理体验,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来进行技能技巧的学习。

三、在合唱作品的感受与鉴赏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国际合唱比赛中获奖最多的杨鸿年教授在谈起自己多年的指挥心得时,认为合唱艺术第一位的应该是感觉。音乐理论家周大风也曾说过,在一定程度上听比唱更重要。因此,合唱教学要取得成效,学生的审美情趣要得到提高,就要让学生广泛地欣赏古今中外优秀的合唱作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基本要素和表现手段,感受合唱的美,如:和声美、均衡美、气势美、情感美等。让他们在模仿中学习,在比较中创新。

对我国普通学校音乐教育产生重要影响的音乐教育家廖乃雄先生认为:合唱教学乃音乐教育的要义所在,是音乐教育改革的着眼点。要衡量一个国家音乐教育水平的高低,首先应该到最普通的中小学去听合唱。无疑,合唱的意义是重大的。面对教育改革的大潮,笔者相信,只要我们的教师积极探索,注意吸收、探索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良好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文化修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完全可以的。

(作者单位:长沙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责任编辑:黄晓利

猜你喜欢

情趣技巧技能
高级技能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开好家长会的几点技巧
爱情趣数字
夏虫情趣
指正要有技巧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提问的技巧
画唇技能轻松